浅议初中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
2016-05-11黎作安张燕仙
黎作安 张燕仙
摘 要 问题解决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就是问题和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运用问题解决组织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问题解决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问题解决就是创造性地应用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问题解决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习惯。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解决问题是检验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就本人在实践过程中对问题解决教学作浅议。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若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然后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进而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性。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质疑,提出新问题。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有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渠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应努力使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可以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常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其次要把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让学生感受到解题中的快乐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它是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最好“诱惑”;其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品尝解题带来的快乐,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藏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最后,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问题中来,成为解题的主人。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4善于引导,使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宰者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解决问题不算本事,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才算本事。因此,引导学生解题,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
(1)善于思索,做解决问题的有心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数学课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解决问题的有心人。
(2)活学活用,做解决问题的能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师积极引导下促进学生愿学、乐学、好学,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力求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5做好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
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解决的教学设计,不断积累问题解题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在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会了没有?学得怎么样?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 P.R.Halmos.数学的心脏[J].数学通报,1982(4):27.
[2]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曹福海,等.初中代数教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