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出发 乐学语文

2016-05-11黄跃红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语文教学小学生

黄跃红

【摘 要】文章以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实践为例,阐述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心”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真正实现乐学语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学习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66-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之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要实现上述目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需要匠“心”独运,针对学生的心理特性开展教学活动,每堂课都能强烈吸引学生,学生也乐学语文。

一、乐学语文,需要以“心”为基

1. 乐学语文,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基础

乐学语文,就是学生为语文教学活动所吸引,带着愉悦的心情自觉地去学习,整节课都能较好地保持认真听讲、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状态。但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活动呈高低起伏的规律,不是单一的直线状态,“教学开始15分钟内,学生处于兴奋初始阶段,注意力呈上升状态;15~25分钟,学生心理处于疲劳低谷,注意力下降;25~40分钟,学生心理再度兴奋;40分钟以后,学生心理再度出现疲劳,注意力下降”。因此,分析和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状态,无疑是实现学生乐学语文的基础和前提。

2.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可以简要地归纳为4个特点:好奇探究心理、喜玩好动心理、自信好胜心理、从众趋同心理,反映和投射到课堂学习上,就形成了小学生独特的学习心理。

(1)好奇探究心理。小学生对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众多的为什么,喜欢寻求事物的究竟。而这反映到学习上,正是学生愿意学习、有兴趣学习的心理因素和内在动机。正如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所说,“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好奇与探究,正是创新的起源和学习的原动力。如果课堂教授的内容知识丰富又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想学习、乐学习的欲望,上课时自然能够保持专注,注意力不分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良好。

(2)喜玩好动心理。对于孩子而言,玩是天性,是其必然。冗繁的讲课,沉闷的课堂,要想学生注意力集中自然很难。因为喜玩好动,所以在学习上,小学生对于可以互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比较有兴趣。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按照教程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教案,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来主动思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寓教于趣,课堂氛围既严肃认真,又不失活跃灵动,以学生喜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怎么能不喜欢上语文课,乐学语文呢?

(3)自信好胜心理。自信好胜是新时期小学生心理的重要特点。自信好胜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生都喜欢拿好成绩,不愿意在学习上输给同学,同时表现欲也非常强烈。如果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成绩,受到教师表扬和肯定,感受到同学羡慕的目光后,对学习会产生更大的热情,课堂注意力更集中,参与课堂活动更积极,从而促使他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

(4)从众趋同心理。从众和趋同心理,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尤其明显。例如,当大多数学生跟随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分心了,没有站起来。教师可以走到他面前,悄悄地说:“你看,其他同学都站起来,在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你觉得是不是也要快快将心思收回来,站起来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呢?”分心的学生注意到自己很“孤独”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也会及时起立,开始跟大家一起朗读。

二、从“心”出发,乐学语文——以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的实践为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但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被视为最困难的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词语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利用小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在寻求答案中掌握词语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课文《我是什么》讲述水是什么和水是如何变化的。这对于六七岁的小学生而言习以为常,却又觉得很神秘:为什么水会从天上落下来?因此,对于水是怎么回事非常好奇,很想探寻个究竟。于是,笔者播放了一个水从水汽到云层,再到下雨的视频短片,在水变化的不同阶段,要求学生从词语“漂浮、温和、暴躁、灌溉、冲毁”中选择合适的词汇。学生发现,选择词语的过程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而形象、具体的视频短片又让词汇的含义清晰、明白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通过笔者更深入的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掌握了用法。

2. 利用小学生的喜玩好动心理,在教学互动中体会词语

结合小学生的喜玩好动心理,创设有趣、互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在词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采用引导法和角色扮演法来促使学生增强学习词语的效果。例如,讲授《称赞》一文时,笔者问学生谁可以上来演小刺猬、小獾“泄气”的样子和“自信”的表情,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结束后,笔者趁热打铁,讲解“泄气”和“自信”的内涵,并解释“粗糙”“称赞”的意思,学生听得非常入神,不知不觉中就记牢了这些词语。

3. 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在词语学习中始终自信好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励后进,让后进变为先进。表扬和赞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自信、取得好成绩、成为学习榜样的原动力。在语文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可从心理上给予学生一种补偿性的满足与平衡,激发他们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欲望。按照课程标准,二年级学生要“写话”。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字词量的限制,学生普遍感觉比较困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记日记,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精彩片段应用于写话中,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练笔,鼓励学生把看到、听到、想到的事随时记下来,特别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掌握词语含义,正确运用词语,熟读、朗诵课文,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谁是最佳朗读能手”活动,每节课都要点几个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其他学生举手投票选出心目中的“最佳朗读能手”。笔者班级的学生个个自信好胜,不肯落后于人,笔者带读课文时,学生全都积极参与,个个充满感情地诵读,就连平时不爱出声的学生也逐渐喜爱朗读。就这样,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心理,通过鼓励式的教学互动,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词语。

在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词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认识到唯有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心理状态,因势利导,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案,营造学生愉快学习、乐于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每一堂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真正让每一位小学生乐学语文,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大平.把握学生心理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N].咸宁日报,2006-10-10(4).

[2] 王志峰.把握小学生心理特征 激发其学习兴趣[J].中小学电教(下),2012,(10):84.

[3] 童佩芬.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调控策略探究[J].语文学刊,2007,(16):28-29.

[4] 浅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07-108.

[5] 杨红媚.如何提高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广西教育,2010,(16):45.

[6] 胡群芳.浅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07-108.

[7] 叶罗妹.兴趣先行 方法跟上——浅谈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J].新课程(下),2011,(6):58.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语文教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