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2017-01-17陈伟方
陈伟方
摘 要: 职业高中生源大多是经过普通高中挑选后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此之前学习长期处于后进,因此存在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数学动机不强、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知觉与思维水平低等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和心理问题。针对职业高中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现象,作者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他们重树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注意查缺补漏教学,帮助他们重建学习数学信心;加强知识建构教育,帮助他们健全知识迁移机制;设置课后思考题,完善知识系统,达到使职业高中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从而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职业高中生 数学学习 学习心理
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不论在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方面,还是在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是多数职业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缺少兴趣,课上无精打采,甚至制造混乱,使教与学无法融洽,无法产生共振。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应试教育体制的问题,有学生长期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的问题。因此,研究职业高中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并发现规律,从而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矫治措施,是一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学习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十分有益的途径。
1.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现状
在对职业高中生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思考与归纳,笔者发现职业高中生不健康的学习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缺少学习数学的动机。
大多数职业高中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学习数学的动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免受教师和家长的责备。正因为学习数学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所以经常逃避学习、经常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他们有严重的惰性倾向,学习方法不合理,不够认真扎实;不能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求胜心强而自制力弱,缺乏毅力和耐心,对问题不愿深刻钻研,习惯“走马观花”,对于具有探究性或较复杂的问题,常常还没听完就脱口而出“不会”。
1.2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部分职业高中生由于以往学习过程中长期失误的累积,造成数学基础知识大块缺陷,过多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和信心,而家长或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常常脱离实际,希望他们在短时间内接受他们接受不了的新知识,致使他们有过重的心理负担,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怕学习数学、厌恶数学,最终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进而放弃数学。
1.3知觉与思维水平低。
尽管职业高中生的感觉都是正常的,但无论对当前事物各部分的整体反映,还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概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也就是说他们的知觉和思维水平不高,从而不能较好地抓住反映数学表面的不同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理性提供材料。具体表现在没有良好的审题意识和审题技能,通常不考虑题目的要求和条件,不深入思考如何解答就开始解题,生搬硬套公式、定理,错误答题,书写解答过程中思路不清,掺杂很多不必要东西,多数表现思维肤浅、呆板,缺乏联想,习惯于问题表面的直观形象思维,而不做更深层的分析与综合,不具有揭示问题实质的抽象思维。
2.改善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策略
针对职业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现象,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好好研究怎么教,更要好好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或去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进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强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他们重立正确的学习观。
数学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社会需要和精神享受。这种感觉不只靠教师的说教能产生,更主要的是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平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外,还要把更多精力花费在对数学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潜在的趣味性,把数学课堂教学转变为符合职业高中生心理需求的课题。尽管数学知识有点枯燥,但表达它的方式方法、数学产生和发展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却是相当生动和多彩的。例如:教学数学归纳法时,学生不懂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很难直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于是讲解该知识时从多米诺骨牌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交流、讨论得出两条:第一,第一张骨牌被撞倒(倒的基础);第二,当前一张骨牌被撞倒时,后一张骨牌跟着被撞倒(倒的传递性)。笔者借机切入话题:数学家就是根据类似于骨牌被连环撞倒的事例,总结出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归纳法,水到渠成。接着引出完成数学归纳法的三个步骤。这样教学引入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感到易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自信。
2.2关注职业高中生数学知识查缺补漏,帮助他们重建学习信心。
职业高中学生后进面较广,缺乏必要的数学基础,上课听不懂,作业难以独立完成,少数较好的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能力不强。因此,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及时鼓励,不歧视、多关心,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注意查缺补漏,必要时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把初中数学内容复习与职高新数学知识的教学相结合,给予具体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边学边补,新旧交互,使新旧知识交融为一体。在整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课堂反映情况,运用恰当的语言,一句口头表扬、一个鼓励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为他们重建学习数学的信心创造契机,使学生逐步走出长期失败的心理阴影。
2.3加强职业高中生数学知识建构,帮助他们健全知识迁移机制。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已具备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应的解题方法,但就是苦思不得其解,这时如果略经指点,学生就茅塞顿开了,表明学生头脑中虽然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却不知道如何运用,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混杂,没有条理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教材的综合运用,突出内在联系,使学生通过复习对所学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复习时把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等关联起来,或列提纲或作表解或以图示,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积极的知识迁移机制。笔者帮助学生复习数列时,把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按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中项公式、性质等列表对比分析;复习三角函数时,以列提纲方式总结学过的五种求函数值的方法及其中所用的公式,并进行类比,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方法上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职业高中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复习、记听课笔记,学会总结旧知,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碰到难题相互讨论,逐步学会把所学知识组织起来,形成有意义的、较稳定的认知结构并用于同化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4设置课后思考题,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系统。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因旧知识的不足、思维定式及心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任务常常遗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将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障碍。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深化,设置课后思考题,对清除障碍、弥补课堂不足有着积极意义,不仅能纠正错误,巩固旧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思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获得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设置课后思考题,笔者建议把握以下两条原则:
第一,课后思考题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即针对教授的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上的漏洞和思维方面的欠缺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探索,达到纠正错误、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复数“模”的概念教学中,因受实数中绝对值概念的影响,学生极易形成一些模糊认识,这些模糊认识除直接影响学生对“模”的实质性理解外,还会危及复数其他知识学习。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布置如下课后思考题:
课后,学生开展讨论,辨析正误,剖析错因,澄清了复数的“模”与实数的“绝对值”概念的区别,加深了对“模”的实质的理解。
第二,课后思考题要少而精。设置课后思考题要控制数量,把握质量。“少”是表象,“精”是根本,“精”不等同于难,而体现在内在质量和效果上,一个高质量的课后思考题应既有针对性,又有诱惑力,深入浅出,融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和导向性于一体,学生易进入、易启发、易成功,从而愿做、想做、要做。
2.5巧用心理换位,为学生适时排难解忧。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是“教”的角色,是学生的指路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换位成学生,扮演学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审视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这种角色转换的目的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使教学有更强的针对性,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消除学生的困惑心理。
2.5.1想学生之所难
教师如果就题论题平铺直叙地讲述,就失去应有的职责,致使学生就成了旁观者,只有深入扮演好学生角色,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才能体察他们的困难,才会寻找突破,努力化难为易。
例如:设a>0,求{x|-a≤x≤1-a}∩{x|a≤x≤1+a}。由于问题中含有参量a,解决起来比较抽象,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要分三种情况:(1)1-aa,可利用数轴,立即真相大白。
2.5.2想学生之所疑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疑问若不及时消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成为继续学习的障碍。学生的“疑问”有时是朦胧的、难以言表的,更显得老师“想学生所疑”的重要性。三角部分有一句话“所有的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在内,(而且只有这样的角),可以用式子K·2π+α,α∈Z来表示”,其中括号内八个字很容易被忽视,而这却是学生所疑。笔者教授时先让学生讨论,再进行小结,终于使学生明白式子“K·2π+α,α∈Z”不仅将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包括进来,(一个不漏——完备性),而且表示的角全部是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α角)(一个不杂——纯粹性)。这样就与学生所学集合的概念相吻合,疑问迅速得到解决。
2.5.3想学生之所错
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故意错学生之所错,现在的错是为了避免以后的错。
2.5.4想学生之所想
数学课的教授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中起着媒介的作用。“没有人的情感,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能心意相通,交流渠道畅通无阻,教学目标就能轻松实现;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障碍,那就必然影响知识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听到学生的言辞,还要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细心地引导”。不要让学生带着负面情绪进入数学课堂,这是我们必须细心对待的任务。
总之,面对职业高中生这一群体,针对他们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教师需要做出更加细致、艰苦的工作,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基础知识补充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这样职业高中生会喜欢数学、学好数学,进而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7.
[2]刘深延.“学习困难生”成因调查与转化策略的研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
[3]周龙军.对中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4]顾海根.学校心理测量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8.
[5]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5.
[6]邵惠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
[7]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