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8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分析
2016-05-11罗清鞠北华
罗清,鞠北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18258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分析
罗清,鞠北华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在血管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对1825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03,平均年龄49岁)进行血清ANCA检测,阳性者再加用PR3、MPO特异性线性印迹检测作为确证试验。分析ANCA在不同性别、年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患者和科室中的阳性率、荧光模式及靶抗原的分布。选取2013.6-2014.6有明确诊断的ANCA阳性住院病人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8258份检测标本中,ANCA阳性率为5.05%,其中男性为3.6%,女性为6.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2,P<0.01)。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5.2%、21~49岁组4.1%、≥50岁组5.8%,χ2=25.036,P<0.01)。ANCA阳性患者荧光模式及靶抗原分析表明,不同荧光模式的靶抗原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175.453,P<0.01),以PANCA(70.1%)为主,其靶抗原主要为MPO(68.7%)。各科室ANCA阳性显示,中医科(7.3%)、风湿免疫科(6.9%)、干部病房(7.8%)和肾内科(7.1%)ANCA阳性率较高。回顾分析2013.6-2014.6月份住院病人ANCA阳性181例患者疾病类型发现,原发性血管炎37例,占总阳性率的20.4%,继发性血管炎144例,占总阳性率的79.6%。在ANCA阳性的继发性血管炎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3.6%),类风湿性关节炎(18.1%)最高。结论临床就诊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荧光模式ANCA其靶抗原存在差异;不同科室及相关疾病ANCA阳性率不同,检测ANCA不仅对血管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SLE和RA等其他合并有血管损害的继发性血管炎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NCA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ANCA;抗-MPO;抗-PR3;临床分析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一组以人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与系统性血管炎密切相关的一类自身抗体。ANCA作为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性抗体已得到国际广泛认同,并对其病情缓解、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自从ANCA及其靶抗原检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发现血管炎绝不是一种罕见疾病,而且近年来发现在我国血管炎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并且在系统性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陆续检测到ANCA,而临床上将这一类归入为继发性血管炎。笔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线性印迹法对18258例患者血清进行了ANCA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统计分析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和门诊共18258例患者ANCA检测结果以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ANCA阳性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其中血管炎符合血管炎诊断标准[1],SLE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制订的SLE诊断标准[2], RA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RA诊断标准[3],其他疾病诊断依据相应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 ANCA荧光模型检测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实验试剂购自德国欧蒙实验诊断公司,每个反应区包括4种抗原基质:HEp-2细胞、鼠肝组织冰冻切片、乙醇固定和甲醛固定的人中性粒细胞胞。在第一次温育时,已稀释的血清(按试剂盒要求进行1:10稀释)标本与固定在载片反应区上生物薄片中细胞反应,如果标本阳性,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在第二次温育时,结合的抗体与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反应,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的荧光模式,严格按照试剂操作说明书操作。
1.2.2 ANCA靶抗原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蛋白水解酶3(PR3)确证使用线性印迹法,检测试剂盒由德国欧蒙诊断公司生产,每根反应膜条包括MPO 和PR3 2种抗原。在第一次温育时,已稀释的血清(按试剂盒要求进行1:100稀释)标本与固定在膜条上的靶抗原反应,如果标本阳性,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在第二次温育时,结合的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反应,加入底物显色,肉眼直接观察结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1.2.3统计学分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8258例患者的ANCA总阳性率在18258例患者中,ANCA阳性者为922例,阳性率为5.05% (922/18258)。其中,男性ANCA阳性者为324例,阳性率为3.6%(324/8990);女性ANCA阳性者为599例,阳性率为6.5%(599/9268),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2,P<0.01)。
2.2不同年龄组中ANCA阳性率分析在922例ANCA阳性患者中≥5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5.8%),与≤20岁组(5.2%)和21~49岁组(4.1%)比较,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6,P<0.01)。且≤20岁组(男0.9%,女10.1%)、2l~49岁组(男2.2%,女5.6%)、≥50岁组(男5%,女6.7%)中的不同性别间ANCA阳性率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χ2=60.067、54.641、12.624,P均<0.01),见表1。
表1 ANCA阳性患者在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中ANCA阳性率比较
2.3 922例ANCA阳性者的荧光模式及其靶抗原分布在922例ANCA阳性患者中P-ANCA阳性率最高,为70.1%(646/922),靶抗原以MPO为主(68.7%);a-ANCA为14.6%(135/922),靶抗原以MPO为主(35.6%);C-ANCA为15.3%(141/922),靶抗原以PR3为主(40.4%)。三种ANCA荧光模型靶抗原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l75.453,P<0.01)。见表2。
表2 ANCA荧光模型靶抗原分布
2.4 922例ANCA阳性者的科室分布在各科室的ANCA送检标本中,泌外科和普外科的阳性率最高,这可能与其送检标本数较少有关。中医科(7.3%),风湿免疫科(6.9%),干部病房(7.8%),肾内科(7.1%)ANCA阳性率较高。见表3。
表3 922例ANCA阳性者的科室分布
2.5 181例ANCA阳性分型及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在181例ANCA阳性患者中,原发性血管炎37例,占总阳性率的20.4%,继发性血管炎144例,占总阳性率的79.6%。在ANCA阳性的继发性血管炎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3.6%),类风湿性关节炎(18.1%)最高。见表4。
3 讨论
本次回顾性分析的均为本院ANCA的IIF和线性印迹确认实验检测数据。近7年来,本院18258份临床就诊患者ANCA检测标本中的阳性率为5.05%,其中女性与男性的阳性率比为1.81:1。ANCA总体阳性率与国内的报道结果一致[4]。
利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可以明确区分两种ANCA核型[5],即C-ANCA和P-ANCA。表现为C-ANCA的,可产生布满整个胞浆区域的粗颗粒样荧光,且在核小叶之间荧光增强,其靶抗原以PR3为主,P-ANCA的荧光表现则是围绕核周边的连续丝带样荧光,且在核小叶间可见荧光增强,其靶抗原以MPO为主,而不典型ANCA(a-ANCA)荧光表现介于两者之间。本研究发现a-ANCA的靶抗原以MPO为主,这与很多实验室会将其纳入PANCA范畴是相符的。
本研究表明ANCA阳性的患者不只来源于风湿免疫科,在其他科室也有较高的ANCA阳性率,尤其是干部病房(7.8%)、中西医结合科(7.3%)和肾内科(7.1%)。这主要是由于本院在风湿免疫科成立之前,自身免疫性疾病纳入中西医结合科就诊,肾内科ANCA阳性率高是由于ANCA与坏死性新月体肾炎、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相关[6]。临床工作者应关注ANCA检测,以防漏诊。
本研究中20.4%ANCA阳性者为原发性血管炎,79.6% ANCA阳性者为继发性血管炎,靶抗原都以MPO为主,阳性率分别为94.6%和61.1%,这与报道相似[7]。在继发性血管炎中,以SLE(23.6)和RA(18.1)来源最高,这与报道基本一致[8],SLE出现ANCA阳性表明其处于活动期,代表多系统损害,提示SLE病情相对复杂,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病情严重性的参考指标[9,10]。此外,ANCA阳性还可出现于肾病、间质性肺炎、炎症性肠炎和甲亢等疾病。据综述分析[11],ANCA可作为炎症性肠炎的分子标志物,尤其PR3-ANCA在炎症性肠炎中的重要性,这与本文的报道是一致的。研究[7,12]报道间质性肺炎可出现ANCA阳性,并且有可能发展为血管,本文发现以间质性肺炎ANCA阳性率5.5%,主要表现为MPO-ANCA。早在1997年就有文献[13]报道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患者可引起ANCA阳性,近年来也不断报道甲亢治疗可引起ANCA阳性[14]。本文也发现在甲亢患者中可出现ANCA阳性,并且阳性率为3.5%。由于PR3-ANCA可在血管炎病变尚未严重影响肺、肾功能前出现,MPOANCA强烈提示坏死性血管炎,因此ANCA的检测有利于血管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15,16]。随着对ANCA研究的深人与其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其对疾病的诊断鉴别及预后判定的价值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ANCA无严格的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及预后判定。
另外,在181例ANCA阳性患者中有32例抗PR3与抗MPO均为阴性,表明存在除MPO、PR3以外的靶抗原,包括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溶菌酶、乳铁蛋白和通透性杀菌蛋白等,需进一步用其他特异性靶抗原加以证实,临床上有待于进一步开展此类抗体的检测。
表4 181例ANCA阳性分型及临床诊断结果[n(%)]
通过本次分析,了解了ANC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总体分布及在不同科室和疾病中的阳性率、荧光模式及靶抗原的分布。临床就诊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荧光模式ANCA其靶抗原存在差异;不同科室及相关疾病ANCA阳性率不同,检测ANCA不仅对原发性血管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SLE和RA等其他合并有血管损害的继发性血管炎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NCA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惠萍.血管炎的分类及诊断标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3(5):398-402.
[2]Bombardier C,Gladman DD,Urowitz MB,et al. Derivation of the SLEDAI. A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lupus patients. The Committee on Prognosis Studies in SLE [J]. Arthritis Rheum,1992,35:630-640.
[3]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ai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 Rhuem,1988,31:315-324.
[4]辛岗,赵明辉,章友康.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82-83.
[5]彭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2009,9(1):147-148.
[6]林善,卢燕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1995,95(15):337-338.
[7]Sada KE,Yamamura M,Harigai M,et al.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vasculitis in a nationwide,prospective,inception cohort study[J]. Arthritis Res Ther,2014,16(2):R101.
[8]胡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72(2):71-72.
[9]张小莲,徐春晴,张聪玲,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6):637-638.
[10]张小莲,鲍琳,崔江龙,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5):439-441.
[11]Schulte -Pelkum J,Radice A,Norman GL,et al. Novel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Aspects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J]. J Immunol Res,2014,2014:185416.
[12]丁艳苓,朱红,姚婉贞,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 (2):222-227.
[13]Kudoh Y,Kuroda S,Shimamoto K,et al. Propylthiouracil-induced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associated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 [J]. Clin Nephrol,1997,48(1):41-3.
[14]Schamp V,Verfaillie C,Bonroy C,et al. Propylthiouracil induced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in a 14-year-old girl [J]. Acta Clin Belg,2015,70(2):127-129.
[15]谭立明,彭卫华,徐承云,等.血管炎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2,13(1):18-19.
[16]李艳萍. 867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1):2265-2266.
(收稿日期2015-10-08;修回日期2016-03-0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2.034
中图分类号:R446.62,R5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6)02-02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