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探讨
2016-05-11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梁 艳(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探讨
梁艳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患者20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对照组(n=100)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n=100)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及评估,观察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包括:年龄偏大、侧肌力下降、脑供血不足、护理不当。两组患者跌倒原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低危患者为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以及评估后,患者跌倒坠床危险水平显著下降,实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3,P<0.05)。结论降低跌倒因素的影响,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心脑血管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高发人群为老年群体,患者出现跌倒时会出现脑出血与骨折现象,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护理干预之后的跌倒情况进行比较,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均符合心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与常规组(n=100),实验组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6.1±1.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3.1± 1.5)年;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0±2.1)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3.2±1.4)年。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研究过程,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①定时查房,对患者的基本体征进行测量,并记录众多拘束,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及检查,向患者讲述疾病的信息及治疗方式;②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较少,治疗前会产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关心,陪伴和安慰患者,以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支持与照顾,配合医护人员做好体位调整工作,提高患者依从性。
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除上述日常护理外,加强病区安全护理。①治疗环境:对患者的居住病房进行舒适度检测,避免使用地板潮湿及表面不平整的病房,定时对地面的环境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患者滑倒;②该变化力方式: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事故发生率,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进行考核,加强护理人员对疾病的了解,要求护理人员对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制定出预防措施;③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对患者先传疾病的相关知识,降低患者的恐惧感,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安全防范意识,定时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加强免疫力;④对患者的病房及周围环境进行障碍物的清理,地面尽量采用防滑材料,避免患者滑倒,对于容易跌倒的位置专人设置防滑警示,针对浴室位置设置抓栏杆,方便患者自行扶持与站立。
1.3评价标准
①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低危: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中危: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高危: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恶化,术后引发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后期康复。②满意:患者跌倒现象明显减少;一般:患者跌倒次数相对减少;不满意:患者跌倒次数无明显变化,且跌倒后病情加重。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本组患者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跌倒因素及两组跌倒原因对比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跌倒因素为年龄偏大、侧肌力下降、脑供血不足、护理不当。两组患者跌倒原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低危患者为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以及评估后,患者跌倒坠床危险水平显著下降,见下表2。
2.3两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跌倒因素及两组跌倒原因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坠床危险水平评估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心脑血管无法完全被治愈,且发病时会同时出现多项并发症,造成患者的身体机能减退与器官衰竭,当患者肌能力下降会导致正常生活时身体失衡,发生跌倒,心脑血管患者出现跌倒时会造成跌打损伤、骨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残疾与脑损伤、脑死亡[3]。
3.1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脑血管患者的跌倒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一般的跌倒是指突发性、不自主出现身体失衡跌倒。跌倒患者逐渐呈现出老年化的趋势,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临床医学对此病高度重视[4]。由于患者跌倒后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出现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根据大量的资料调研及笔者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心脑血管患者的跌倒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因素:心脑血管患者年龄普遍偏大,手脚灵活度下降容易跌倒;②疾病因素:脑梗塞患者侧肌力下降无法有效的保持身体平衡,容易中心偏移而跌倒,心血管由于脑供血不足容易造成大脑缺血氧而昏倒;③环境因素:患者无法有效地适应医院的居住环境而出现跌倒;④护理原因: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脱离医护人员与家属的照护,行动时出现跌倒,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全面的对跌倒者进行护理与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5]。
3.2预防患者跌倒的措施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患者的跌倒率逐渐增加,心血脑患者跌倒容易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应该主要针对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心律失常患者、脑梗塞以及脑出血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跌伤史、活动能力、视听、自身疾病、用药状况以及心理因素等。只要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均当作高危患者,同时在床上挂防跌倒卡片,将其归纳为交接班内容。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增强防跌倒意识以及责任感,并且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患者安全目标手册,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各种纠纷案例进行学习以及讨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跌倒的认识。
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包括:年龄偏大、侧肌力下降、脑供血不足、护理不当,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冉娟[6]研究结果几乎一致。因而,本组研究可进一步证实,降低跌倒因素的影响,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9(84):1407- 1407.
[2]蒋永祝.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119):210- 212.
[3]杨香芝,吴月敏,王爱新等.“魄门亦为五脏使”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便秘中的护理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12):1881- 1882.
[4]刘秀丽.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心动脉压检测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971- 3972.
[5]王淑芳,刘炯鸥.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心动脉压检测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32):135- 136.
[6]冉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38(4):267- 267.
■论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