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2016-05-10康宝林王东建张鑫陕西省西安市森工医院骨二科陕西西安710300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

康宝林,王东建,张鑫(陕西省西安市森工医院骨二科,陕西西安 710300)



掌侧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康宝林,王东建,张鑫*
(陕西省西安市森工医院骨二科,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目的研究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内固定效果、腕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5~0.215,P>0.05);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8,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9,P<0.05)。结论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相当的内固定效果以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但掌侧入路手术能够更为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C型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掌侧入路;背侧入路;并发症

*本文通讯作者:张鑫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大约占所有骨折的20%,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全身情况良好[1]。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桡骨远端骨折可以分为A、B、C三种基本类型,其中C型是指复杂关节内骨折,是最为常见的桡骨远

端骨折类型。对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当桡骨远端关节面的位移超过2mm时,局部承受的应力中心将大部分转移到尺骨且应力将增加25%~50%,造成腕关节位置以及关节面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腕关节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功能受到影响[2]。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临床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式,可以经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进行手术[3]。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手掌外伤史、骨折局部疼痛和明显畸形,经X线检查后明确诊断:关节面移位超过2 mm、桡骨远端缩短超过5 mm。收住院后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5~65(46.69±5.69)岁;受伤原因:交通致伤14例,摔伤21例;按AO分型,C1型14例(C1.1型7例,C1.2型5例,C1.3型2例),C2型15例(C2.1型7例,C2.2型5例,C2.3 型3例),C3型6例(C3.1型4例,C3.2型2例)。对照组: 男22例,女13例;年龄25~60(47.03±6.03)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5例,摔伤20例;AO分型,C1型15例,C2型15例,C3型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受伤原因、AO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沿着桡侧腕屈肌肌腱和桡动脉间做一6 cm的纵行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筋膜,将桡侧腕屈肌以及正中神经偏向尺侧,剥离骨膜后显露骨折部位,手法复位后用细克氏针对局部进行临时固定后,确定复位良好后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固定,对于骨缺损明显者进行人工骨或自身髂骨植骨术,拔除临时固定的细克氏针,修复旋前方肌后逐层缝合。

对照组采用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沿着桡骨纵轴的方向在桡侧腕短伸肌和拇长伸肌间做6 cm的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并显露骨折部位,手法复位后用细克氏针对局部进行临时固定,确定复位良好后,将锁定钢板进行适当塑形而后进行内固定,拔除临时固定的细克氏针后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1.3.1内固定效果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时,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摄片,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

1.3.2腕关节功能参照姜新华等[4]文献资料拟定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外形正常、功能恢复、无疼痛;良:外形轻度畸形、功能恢复、无疼痛;可:外形轻度畸形、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无疼痛;差:外形畸形明显、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时有疼痛。

1.3.3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肌腱黏连、拇长伸肌肌腱刺激征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关节功能、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内固定效果手术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时,两组掌倾角明显减小,尺偏角、桡骨高度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X线测量值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X线测量值比较(±s)

组  别  时  间  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高度(mm)观察组  术  前19.32±4.21 1.62±0.56 6.18±1.12术后1周 9.84±0.91 18.94±2.31 10.16±1.05术后1个月 9.68±1.06 23.04±1.89 9.79±1.01术后3个月 9.71±1.15 20.49±1.94 10.03±1.16对照组  术前 19.28±4.25 1.65±0.62 6.21±1.24术后1周 9.91±1.05 19.10±2.28 10.73±1.17术后1个月 9.61±0.86 23.33±2.68 9.75±1.28术后3个月 9.80±0.94 20.79±2.15 10.89±1.14 注:与术前比较,t=13.021~38.268,P<0.05;与术后对照组比较,t=0.075~0.215,P>0.05。

2.2腕关节功能观察组优19例,良11例,对照组优18例,良11例。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比较(例/%)

2.3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肌腱黏连2例,拇长伸肌肌腱刺激征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肌腱黏连6例,拇长伸肌肌腱刺激征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χ2=4.629,P<0.05)。

3讨  论

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目标是修正关节面的连续性,恢复正常的桡骨高度、倾斜角度以及掌倾角,进而最大限度的改善关节功能[5]。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而对于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和钢板内固定[6]。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是临床上进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两种主要入路,与传统的“T”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比较,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带锁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既保证了固定后关节局部的稳定性,同时也使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康复训练[7]。

尽管如此,不同入路的手术操作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对关节功能的重建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程度均存在差异,但目前关于掌侧入路和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差异尚无统一认识。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手术需要通过切开关节囊的方式来暴露关节病进行重建,术中将固定钢板放在被切开的伸肌支持带下方,容易增加术后发生肌腱断裂或炎症的风险[8]。相比而言,经掌侧入路置入钢板较为服帖且无需预先弯折,且旋前方肌能覆盖在钢板上方,避免了钢板对肌腱的刺激和磨损[9]。

为了明确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我们对治疗后的内固定效果、腕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了比较。首先,通过X线测量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的内固定效果,由结果可知: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无差异。桡骨远端骨折会影响腕关节的功能[10],我们通过分析患者的腕关节可知: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无差异。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11-12],提示两种入路内固定手术所取得的复位效果相一致,且腕关节功能相当。

掌侧入路手术的价值在于内固定后钢板能够得到旋前方肌的覆盖,而背侧入路手术后伸肌支持带会直接接触内固定钢板。肌腱与钢板持续摩擦会造成肌腱黏连、刺激征等并发症[13]。本研究对内固定手术后两组患者局部肌腱黏连以及肌腱刺激等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相当的内固定效果以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且掌侧入路手术能够更为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选择数量太少,且缺乏对两组关节功能量化指标的分析,可能会对结论造成偏倚,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展开研究。

参考文献:

[1]Lebailly F,Zemirline A,Facca S,et al.Distal radius fixation through amini-invasive approach of15mm.PART 1:a series of144 cases[J].Eur JOrthop Surg Traumatol,2014,24(6):877-890.

[2]陈昌红,周荣魁.掌侧和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2):131-133.

[3]沈玉春,薛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6):583-584.

[4]姜新华,禹宝庆,王永安,等.掌侧柱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2):157-160.

[5]Uzel AP,Bulla A,Tchero H,et al.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al fracture with lunate fossa rotated,about 4 cases: interest of surgical procedure by volar medial approach [J].Chir Main,2013,32(1):37-43.

[6]宫福良,李杰,范钦波,等.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功能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9):842-843.

[7]李夏,高伟,王秋根,等.AO新型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6-11.

[8]张屹,杨拓,李辉,等.掌侧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22):3560-3566.

[9]Ozer K,Toker S.Dorsal tangential view of the wrist to detect screw penetration to the dorsal cortex of the distal radius after volar fixed-angle plating[J].Hand(NY),2011,6(2):190-193.

[10]张晋,梁正忠,廖湘波,等.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大学学报,2015,36(3):159-160.

[11]吴磊,董强.两种固定方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0):934-936.

[12]Zemirline A,Taleb C,Facea S,et al.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series of20 cases using a 15 mm anterior approach and arthroscopy[J].Chir Main,2014,33(4):263-271.

[13]李强,刘国辉,杨述华,等.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 217-218.

收稿日期:2015-08-10

文章编号:1008-5572(2016)03-0272-03

作者简介:梁卫东(1976-),男,副主任医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二科,063000。 康宝林(1962-),男,主任医师,陕西省西安市森工医院骨二科,710300。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
经皮微创钢板在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