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2015年中医食疗文献分析
2016-05-09姜雨微党文军
聂 宏,姜雨微,党文军
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2015年中医食疗文献分析
聂宏,姜雨微,党文军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ierery therapy literature in China CNKI database from 2010 to 2015
Nie Hong,Jiang Yuwei,Dang Wenju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ilongjiang 150000 China)
摘要:[目的]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分析,为中医食疗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食疗”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1月—2015年6月发表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检索,对所检索文献的地区分布、单位分布、期刊分布、基金类型、主要研究病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511篇,符合要求的文献218篇,文献发表单位以高等中医药院校居多,基金类文献数量逐渐增加;中医食疗临床研究有所增加但是基础试验文献仍然较少。[结论]在以后的中医食疗方面研究中应注意提升内容质量、增加基金支持、转变研究文献类型、扩展应用范围,并注意增强与其他学科、文化间的结合。
关键词:中医食疗;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分析;年度;病种
中医食疗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应用学科。为了解近年来我国中医食疗的发展情况,现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1月—2015年6月的中医食疗文献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于2015年7月初以“中医食疗”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1月—2015年6月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11篇。对检索出的文献逐篇阅读,剔除无关文献13篇、重复文献40篇、访谈类文献7篇、广告11篇、通知5篇、文摘或科普类文章217篇,最后剩余关于中医食疗类文献218篇。
1.2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从发文年份、作者单位、作者人数、基金支持、发文杂志等方面进行计量学分析。
2结果
2.1年度分布情况218篇文献中,2010年12篇,占5.50%;2011年43篇,占19.72%;2012年49篇,占22.48%;2013年67篇,占30.73%;2014年43篇,占19.72%;2015年4篇,占1.83%。
2.2地区分布及单位发文量(见表1、表2)
表1 中医食疗论文地区分布情况
表2 中医食疗论文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2.3期刊及病种分布2010年1月─2015年6月,218篇文献发表在101种期刊上,其中还有各种会议论文24篇,硕士论文21篇,博士论文1篇。具体见表3、表4。
表3 中医食疗文献期刊分布
表4 中医食疗文献病种分布(n=140)
2.4合作撰文情况218篇文献中,119篇为合作完成,合著率为54.6%(119/218)。作者总数为475人,文献合作度为2.2(475/218)。
2.5基金论文分布218篇文献中,有33篇(15.1%)获得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基金论文7篇,各省级基金论文19篇,校级基金论文7篇。省级基金论文中浙江省6篇,云南省5篇,四川省2篇,湖北省1篇,湖南省1篇,黑龙江省1篇,辽宁省1篇,河南省1篇,上海市1篇。
2.6研究类型218篇中医食疗文献中,理论探讨41篇(18.80%),临床经验与体会类15篇(6.88%),临床试验研究84篇(38.53%),动物实验研究5篇(2.29%),调查研究19篇(8.72%),综述53篇(24.31%),基础化学研究1篇(0.46%)。
3讨论
3.1中医食疗的研究意义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真正发展是在周代,《周礼》中把医生分类,其中就有“食医”,居诸医之首。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专列“食治篇”,是现存的关于食疗最早的专篇著述。饮食疗法作为治病、强身健体的一种调理方法,是不依附于药物治疗而独立存在,但又对药物治疗起辅助作用的一种方法。中医食疗讲究辩证饮食、五味调和、饮食有节、三因制宜,“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反应。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针对自身正气不足、外邪和内伤的抵抗力较差的人群,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调理身体,休养精神,扶助正气,以祛病强身。一旦发生疾病,则视病情轻重决定治疗方法。孙思邈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对于一些轻浅病症、慢性病和疾病的初期以及恢复期都可以直接使用饮食疗法。病情较重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适当服用食物以辅助药力,并可直达药力不到之所,除残去秽,以收全效。中医食疗中的食材多取于天然动植物,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来调整脏腑的偏盛偏衰、气血失调及阴阳失衡,使得未病脏腑机能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并可使已病脏腑机能增加,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1-2]。其不仅涉及病后辅助治疗,同时也包括了高危人群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人群保健养生方面,重视日常饮食的科学合理性,注重高危人群,在疾病潜伏期进行预防性研究,同时可与西医营养学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推广食疗,拓展食疗的群众接触面积,对多种疾病均进行预防性研究,有助于彻底发挥中医食疗“治未病”的优势。
3.2中医食疗文献现状分析
3.2.1提升内容质量,增加基金支持专业领域的文献之间反映出其专业的发展状况。从2011年—2014年的文献数量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其发文数量变化不大,可见食疗专业正处于稳定发展期。但由于所收录的文献杂志不同,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硕士论文数量较多,可见高校对于食疗文化的研究重视程度增加。论文资助基金数量可以反映国家对于专业学科的支持程度。张迪等[3]统计2000年—2010年中医食疗文献基金支持率为7.2%,近年基金支持率明显上升,说明国家对食疗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文献的合著有助于多人交流提高论文质量,达到多学科交流发展的目的,统计的中医食疗文献的合著率54.6%,但未达到自然科学期刊的合著率指标的70.0%,提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待于加强。
3.2.2改变研究文献类型,扩展应用范围中国饮食文化自古就有,但是古籍文献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契机。在对文献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理论探讨41篇,占总文献的18.80%;临床试验研究类84篇,占38.53%,但食疗文献的动物实验研究仅5篇,占2.29%,基础实验研究明显不足,缺少动物实验或者分子实验的研究支持[4],中医食疗前期作用效果分析以及具体作用机制研究仍然存在较大空间,充分借鉴现代医学途径、发挥中医特色理论内涵、强化中医食疗基础试验探究仍是研究者的一项重要命题。在充分挖掘古代先人食疗智慧的同时,更应该实现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更好地发挥食疗潜力[5]。临床文献研究病种主要集中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代谢系统。而以上几类主要研究疾病又主要集中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6]。由此可见,中医食疗主要集中的方向为近几年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也是俗称的“富贵病”,饮食不均衡为其致病的主要因素。其中各个系统疾病中关于肿瘤的研究共有21篇,这与近些年对于肿瘤治疗预防保健的兴起密切相关。还有关于中医特质体质学说的文章6篇,其研究内容主要为探讨其体质类型进行辩证施膳。对于其他病种研究较局限,文献较少。中医药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治未病”思想在传统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是当代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有适合全面“治未病”的方法与途径。中医食疗作为中医“治未病”领域中重要的内容,积极探寻不同专科专病、不同病理指标的中医饮食干预策略对于疾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2.3增强其他学科、文化间的结合,共同发展为推广食疗的大众应用,应充分加强食疗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专业结合度。各发挥所长,促进各个学科的综合发展。付德坤[7]基于过程的层次性医理模型,将计算机编程与中医的体质判断与饮食推荐相结合,推广了中医食疗的普及化;施弘[8]在互联网上基于模糊识别原理设计并建立的疾病食疗咨询系统,实现症状-辨证分型-处方-调整适应证的智能化应用过程;李婧[9]研究实现了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食疗咨询系统的设计,有利于中医食疗的推广。民族医药具有其独特魅力,在中医饮食文化中更有其独特地位;秦竹[10]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特有饮食疗法进行综述发现,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食疗保健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的现存文献偏少,经过临床合理疗效测定的方法更少,多留存于民间,多为口耳相传的民间验方,加强少数民族食疗文献的研究,有助于为中医药发展的前景提供新方向,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均有大量的食疗验方可考证,但由于地域交流的便利使当地很多少数民族特色的食疗文化正逐渐消失,对于少数民族食疗文化的挖掘保护迫在眉睫。
4小结
通过对中国知网2010年1月─2015年6月中医食疗文献进行检索分析,了解现今中医食疗学科发展趋势,并阐述文献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中医食疗领域发展提供了方向。但由于科研人数少,仅检索了一个数据库,在资料收集阶段资料的全面性有所欠缺,不能切实反映出学科发展的整体情况,研究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检索量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郝晓晓,朱方石,王小宁,等.从“治未病"思想论中医药膳养生[J].中医杂志,2012,53(24):2075-2077.
[2]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0-32.
[3]张迪,叶然,徐桂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0年—2010年中医食疗文献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3.
[4]刘青萍,蔡光先,晏峻峰,等.药膳食疗标准化的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132-133.
[5]刘海燕.中医养生哲学与食疗养生[J].全科护理,2015,13(4A):956-957.
[6]武彩练,蔡缨,曾海娟.药膳食疗在临床营养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57-58.
[7]付德坤.基于模糊决策的中医饮食推荐建模及嵌入式系统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1.
[8]施弘.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互联网疾病食疗系统设计[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122-125.
[9]李婧.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1.
[10]秦竹.云南少数民族饮食疗法的研究现状和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4):65-67.
(本文编辑崔晓芳)
(收稿日期:2015-07-22;修回日期:2016-01-0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2.03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C-1512-03
作者简介聂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单位:1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姜雨微单位:1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文军(通讯作者)单位:1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