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09张懿芳
张懿芳
摘 要:千百年来,很多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和交往中并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而一直保留着客家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他们所讲的方言也是保留着中原古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
关键词:客家文化;幼儿园教育;精神文明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在教书育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助力。幼儿正处于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客家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之中,成为幼儿教育从业者必需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稍作探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一、客家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客家文化是依附于人们的习惯、日常生活、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是人们在传承文化中最贴近现实生活与身心的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幼儿来说,民俗文化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利用好民俗文化对于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仍然是以传统的书本教育为主,幼儿教师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时,大多忽略了幼儿生活环境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失去了对幼儿进行客家文化教育的机会。
二、客家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1.客家文化课程资料的收集和筛选
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采用一些教材中固有的资料,对贴近生活和民俗客家文化资源缺乏了解。因此,应组织教师对民俗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首先应与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其了解民俗客家文化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其次,发动教师和家长通过书籍、网络、采访等途径搜集与客家文化相关的资料。再次,资料搜集完后,不应急于向幼儿灌输,而是应先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分类,如相关的节日类如:中元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民俗艺术类如:剪纸,客家童谣中唱的如: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而且将文明礼貌用语串起来用客家山歌唱出来,小朋友们也更容易接受。客家人还在儿歌中向儿童灌输这种重文教的价值观念。赣南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客家文化,不忘客家本色,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是我们教学的初衷。
2.客家文化的运用
首先,要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来开展教研活动,并确定教学主题。幼儿园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其爱好十分广泛且变化性较大,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幼儿的爱好,并通过教研活动来对备选的客家文化园本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如幼儿大班教学课程“好吃的客家美食”“客家擂茶”“我帮奶奶做腊货拼盘”“家乡的特产——数豆粑”“赣县美食美名扬”“美味的赣县小吃”等等通过念儿歌,引导幼儿了解家乡各地的小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吃名称,中班教学课程“家乡的土特产——阳埠腐竹”“画龙舟”“做艾米果”等。幼儿因年龄的差异,其兴趣爱好与需求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并确定主题内容。
其次,每个班都必须进行规定次数的教研活动,活动形式不限,既可以是集体教学,也可以是分小组进行,活动内容应尽量结合主题,经年段组讨论后再决定活动内容与形式。各组每月都须有几名教师来进行磨课活动,在活动开始前确定好活动人员、具体内容和活动时间等,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在教研活动中,还可以开展与教研主题相关的游戏,设置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充分调动起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性,创造轻松的活动氛围。
3.充分利用好本地教学资源
客家文化的教育应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可以将充满趣味的民俗游戏贯穿到幼儿的活动环节中,为民俗游戏进入集体活动做好准备,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滚铁环”“踢鸡毛毽或毛线毽”“坐轿”“斑鸠调”“赣南采茶戏”“抬轿子”等各种客家民俗游戏和音乐活动都需要幼儿了解赣南采茶戏的乡土气息,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让其感受家乡特有的文化特色。
4.注重积累与创新
在开展民俗课程的同时,还应注重民俗资料的积累,建立“民俗课程资料库”,将各个班的主题活动一一记录并建立档案储存,作为今后活动的借鉴。民俗课程因各个班级幼儿的年龄与知识层次的不同,教师应根据所教幼儿的年龄层次与知识水平,在原有课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幼儿的民俗文化教育,是振兴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陈昕.客家文化区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现状研究:以江西省瑞金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3(5).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