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小组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07杜学敏

文理导航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主动性

杜学敏

【摘 要】分小组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已成为发达国家中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本文通过介绍分小组教学的含义和理论基础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堂上应用的良好效果,总结了分小组教学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分小组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主动性

[项目课题]: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项目“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和其他课程相比较更强调体验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单纯的理论讲授课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小组教学模式由于引入了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

不但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加强课堂的出勤和管理。

一、分小组教学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分小组教学法是指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划分,使班级形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法。分小组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团体动力学。团体动力学一词最初由勒温于1939年提出。团体它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的关系。所以引起团体变化而改变其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团体成员的互动会产生群体动力,所以学生在小组当中不仅会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会从小组成员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影响,这是分小组教学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构成团体动力的要素包括领导者;群体目标,明确的目标能指引群体的方向;成员个别化特质;环境;群体结构,群体的大小、规范和吸引力等等。

二、分小组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课堂应用优越性

1.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更有存在感

分小组教学使得学生由“填鸭式”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了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由传统课堂的导演加表演者变为了引导者,学生则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更愿意自主、愉快的去完成属于自己小组的学习任务。

2.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人际连接,增强了新生的归属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多在新生中开展教学,新生入学后很多人离开熟悉的同学和家乡,存在适应的问题。根据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小组成员的参与对小组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小组成员通过参加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进行交流和互动,每个同学敞开内心,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同学之间有了更多的相互了解的机会,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促进了人际之间的连接,增强了新生入学后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调动了学生的多个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统课堂中教师用口讲授知识,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笔记录,用大脑思考,属于静态式学习。分小组教学的课堂中学生由静态式学习转为了动静结合式学习,调动了更多的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情景剧表演中,学生们首先需要讨论将要表演的内容及角色分配,角色扮演的同学需要用心体会角色的感受、情绪、想法、行为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口讨论,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大脑思考,用肢体表演,用心体会,使自己完全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减少了学生上课“人在心不在”的几率,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分小组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为课堂主体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了应该教学生去“做”,而不是去“学”,主张课程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因此在分小组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主导。教学要创设合适的小组任务,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团体带领技巧,而且教师不能忽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体验教学中避免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旁观者,任由学生对所学内容随意体验而不加引导,这样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和教学目标的偏离。

(二)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人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团体的存在,在小组活动中,个体的参与既能够影响其他个体的发展,也能影响整个学习群体的整体发展,小组成员的参与对群体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等。所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设小组长,教师介绍活动目的、规则和参与方式,各小组内开展体验和分享。另外,一个人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全组成员加分,尊重每一个的热情和付出,最后统计每个小组加分的情况,评选出积极参与奖。实践证明这种激励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参与体验热情。

(三)教学活动设计遵循科学原则

一是尽量避免学生分组的同质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友谊,更可以让学生分享到不同的看问题视角,比如男生和女生分到一个小组,不同班级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而且分小组参与活动之前要开展小组成员的破冰活动,通过破冰活动大家可以在之后的活动中敞开心扉分享,比如让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家乡特产,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或者电影。

二是安排1-2项活动调动小组的动力。加强小组凝聚力,避免使分组流于形式。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小组成员设计一个每次上课本小组成员互动问好的方式。这种讨论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可以展示每一个小组的风格,加强小组成员的归属感,非常受同学们欢迎。

【参考文献】

[1]林佳梅.分小组教学法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12月

[2]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人教网2010>>心理研究>>心理书库>>普通高校教材>>西方心理学>>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

猜你喜欢

主动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趣味教学,让小学生爱上英语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