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方言新老变化研究综述

2016-05-06傅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派新派长沙

傅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长沙方言新老变化研究综述

傅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在对长沙方言的研究材料中,很多都提到了长沙方言的新老变化。本文通过对已有长沙方言的调查材料,对长沙方言的新老变化进行了整理,对长沙方言新老变化材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材料中存在出入的地方。

长沙方言;新老变化

注释:

①鲍厚星.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②《湘音检字》中也注意到了"谭唐不分"的读音现象,但作者将其归入"特殊之湘音俗音",未列入音系。

③鲍厚星.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长沙方言的研究出现过三次热潮。第一次是30年代中期,第二次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第三次是80年代至今。从语音上来看,对长沙方言进行系统的语音描写一共有4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现在30年代,也就是长沙方言研究第一个高潮的时期。1935年,前历史语言所对湖南方言作了普遍调查。这次调查的成果由杨时逢整理,1974年在台北出版,书名是《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书中关于长沙方言的部分由杨时逢记音。这也是关于长沙方言第一次系统的语音记录。1937年8月长沙文印书局出版了李旦蓂的《湘音检字》,这本书用注音字母及附加符号记录了长沙方言11,800多常用字的读音,是了解当时长沙方言语音的重要资料。第三次和第四次出现在80年代以后。199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永明的《长沙方言》,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描写研究长沙方言的著作。1999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鲍厚星的《长沙方言研究》。这些材料为了解不同时期长沙话的语音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四次对长沙方言系统的语音描写,所选用的都是长沙市区方言,杨时逢在《湖南方言调查报告》的附记中注明,所记的是“长沙城内的新派方言”;李永明的《长沙方言》中记载的是长沙市区的新派发音,鲍厚星的《长沙方言研究》记载的是长沙市区方言的老派发音。这些材料记载了不同时期长沙方言的发音情况,根据这些材料,可以看出长沙方言老派新派的语音变化。

长沙市区话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却存在多方面的新老差异。长沙话近百年来的语音演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音类上由分趋合占了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音类的分合上:

(1)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前是分是合(即是否分尖团),老派中能清楚分辨尖团音,例如:妻—欺,齐—奇,西—希,线—现,小—晓等,在新派中间,所有的尖音字都融入对应的团音。

(3)通摄和臻梗摄舒声是分是合(即是否分oŋ、ioŋ和∂n、in )。老派中间,可以区分以下例子中的字,东—登,公—跟,雄—形,勇—引,荣—银,新派中已经不能区别,将oŋ混入∂n,ioŋ混入in。

以上几条在很多文章中都已经提到过,也是目前区分长沙话老派和新派的主要标准,分者为老派,合者为新派。赵元任说“我们听的长沙话,都是分尖团的”(1935年)。黎锦熙说“长沙尖团之分最要紧”(1935年)。但在当时也出现了合派,但当时属于少数,黎锦熙说“不过将来‘尖’也有入‘团’的趋势”(1935年)。杨时逢整理的长沙音系依据的是两个年龄为21岁的发音人的发音,在附记中说这两人“都是说的长沙城内的新派方言,不分尖团”。到了上世纪中叶,长沙方言中新派和老派人数的比例上有了显著的变化。多数人已不分尖团,不分ts组和tʅ组。《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1960年)、北京大学《汉语方音字汇》(1962年)、《汉语方言词汇》(1964年)证明了这一事实,袁家骅等著的《汉语方言概要》(1960年)对长沙方言的描写仍然是以区分尖团、区分ts组和tʅ组为准,但也指出“长沙大多数人不分尖团”,“大多数人只有ts-、tsh-、s-一套声母”。到上世纪末,新派基本已经取代老派。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郊县人口进入城区,使得老派发音又在城区扩大。“新派和老派的共存,还将保持一个时期,整个长沙方言,到最后由新派完全取代老派,恐怕还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①。

(4)宕江摄与咸山摄由分到合。但是宕江摄和咸山摄字的读音在不同著作中的描写存在差异,首先是关于宕江摄与咸山摄在音类的分合上,不同的著作中记录不一样;其次在实际的音值上也有差异。

首先看音类的分合,前历史语言所1935年秋对湖南方言进行了调查,赵元任与黎锦熙对长沙方言宕江摄与咸山摄记的是合并,杨时逢记的也是合并。同时期还有一本字书《湘音检字》,书中提到了“唐、谭”不分的现象,作者将其视为俗音,也就是说宕江摄于咸山摄是分开的。五十至六十年代,在以下著作中有关于长沙方言宕江摄和咸山摄的记录:

周铁铮《长沙人学普通话手册》(1957年)

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1960年)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1960年)

北京大学《汉语方言词汇》(1964年)

通过以上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字音可以发现,对于宕江摄与咸山摄的分合各家有不同的记录。其中《长沙人学普通话手册》与《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中是分的,《汉语方言概要》和《汉语方言词汇》中是不分的。

九十年代的长沙方言研究成果主要是鲍厚星的《长沙方言研究》和李永明的《长沙方言》。这两部著作中也有关于长沙方言宕江摄和咸山摄的记录,两本书中咸山摄和宕江摄都是合并的。以下是不同时代宕江摄和咸山摄分合情况表:

表1长沙方言宕江摄与咸山摄分合表

年代 来源 分合三十年代赵元任黎锦熙 合杨时逢 合湘音检字 分五十至六十年代长沙人学普通话手册 分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 分汉语方言概要 合汉语方言词汇 合九十年代长沙方言研究 合长沙方言 合

由上表可以看出长沙方言的宕江摄与咸山摄由分化变为合并,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关于宕江摄与咸山摄的记录是有分有合;到九十年代记录都为合并,《长沙方言》与《长沙方言研究》属于同一时代,一个记载的是老派发音,一个记载的是新派发音,但是宕江摄与咸山摄记录的都是合并。

从具体宕江摄的音值来看,各家的记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2长沙方言宕江摄音值表(1)

宕开一、宕开三知章组、江帮组、见组白读、咸山开一、二宕开三端、见组宕合一三见组宕合三微母宕开三庄组江知庄组例字 唐-谭 娘将 光王 床霜《湘音检字》 a—an② ia ua ya赵元任黎锦熙 an ian uan yan杨时逢 a˜ ia˜ ua˜ ya˜《长沙方言研究》 an ian uan yan《长沙方言》 an ian uan yan

《长沙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和《湖南省方言普查总结报告》中的记载是宕江摄发-aŋ,《汉语方言概要》和《汉语方言词汇》中记载的是宕江摄发-an。

表3长沙方言宕江摄音值表(2)

年代 来源 音值赵元任黎锦熙 -an三十年代杨时逢 -a˜湘音检字 -aŋ五十至六十年代长沙人学普通话手册 -aŋ湖南省汉语方言普查总结报告 -aŋ汉语方言概要 -an汉语方言词汇 -an九十年代长沙方言研究 -an长沙方言 -an

对比各家对长沙方言宕江摄字读音的记录可以看出关于宕江摄的具体音值有三种情况,-ŋ尾、-n尾和鼻化。赵元任和《长沙方言研究》中记载的都是长沙方言老派发音,在他们的记载中也都将发音记为[an ian uan yan ],《湘音检字》中的记录是[a ia ua ya],这也符合韵尾前移的变化趋势;但是对于长沙方言新派发音却存在矛盾,杨时逢和《长沙方言》记载的都是长沙方言的新派发音,从时间上来看杨时逢所记录的新派到了《长沙方言》时期,应该是老派了,那么要与《长沙方言研究》中记载的读音一致才合理,《长沙方言》中记载的新派发[an ian uan yan]和《长沙方言研究》、赵元任记录的老派发音一致,杨时逢的调查时间记载的是。

鲍厚星在《长沙方言研究》中认为“目前区分新派老派的主要标准仍是前面说到的123三项,即分者为老派,合者为新派。其中又以1、2更具代表性,1和2是相关连的,一般说来,从1和2中任何一项,就可以分出新派和老派”③。

[1]鲍厚星.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永明.长沙方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3]鲍厚星.《湘音检字》与长沙方言[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4).

[4]李旦蓂.湘音检字[M].长沙:长沙锦文印书馆,1937.

A survey of new and old changes of Changsha dialect

Fu Ling
(Hunan No.1 Normal School Hunan Changsha 410000)

in the research of Changsha dialect,a lot of new and old changes of Changsha dialect are mentioned.In this paper,we have made a comparison of the new and old changes of Changsha dialect and the new and old materials of Changsha dialect,and found the place of the materials.

Changsha dialect;New and old changes

H174

A

2095-7327(2016)-04-0189-02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12C0616)。

猜你喜欢

老派新派长沙
老派的人
长沙之旅
沭阳东小店方言的新老派语音差异
老派的人
我眼中的长沙
光影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兴义系军阀派系斗争及其对近代贵州的统治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楚原新派武侠电影诗学:历史、身体与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