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
2016-05-06向兴华李晴虹
向兴华 李晴虹 刘 捷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的质性研究
向兴华李晴虹刘捷
摘要:通过质性研究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4个维度。其中,实践动机包括实践内生动机和实践外生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自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情境实践能力包括匹配分析力、整体规划力、执行力、应变力、反思力。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四维度能力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实践动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一般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情境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知识应用创新能力
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上工作日程,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改革目标[1],明确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但实践能力作为一种复合能力,受实践主体及其从事实践活动的影响,在因素构成及其核心能力上有所侧重。因此,要想在具体培养中兼顾实践能力的各个方面并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厘清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尤为重要。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本研究选取从2009年开始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对其实践能力的需求和研究生教育对其实际能力培养的双重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获取研究资料,并利用国际上应用较广的质性分析软件QSR Nvivo8.0(简称N8)对资料进行量化处理,有效降低质性研究工作的繁琐度。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侧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参与的工作实践和接受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感知,通过他们对实践能力这一主题的“深描”发现问题的本质。因此,要求研究对象必须既熟悉所从事的行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同时对自己接受的研究生教育有充分的记忆和思考。
质性研究擅长在特殊中寻找共性,一般遵循“非概率抽样”原则。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中的强度抽样策略,寻找那些能够为本研究提供非常密集、丰富信息的个体[2]。基于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作为企业实践与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本研究从中抽取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及各自专业工作领域表现均较为突出且能够为本研究提供丰富信息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操作中遵从如下三个遴选标准:①在本专业相关领域担任技术骨干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②对研究生学习经历有清晰的记忆,能够较为清晰和详尽地回忆并描述这一经历;③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愿接受访谈。
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特别是他们的内在经验)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样本数量一般都比较小,大于12个即可[3]。为确保抽样能够代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群体,本研究在我国2010年前设置的19种专业学位中,剔除不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读医学相关、风景园林及汉语国际教育等类别的专业学位,选取了法律硕士(法学与非法学)、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会计硕士等8种专业学位的22位被访者,包括13位男性,9位女性。
围绕被访者参与的工作实践及其接受的研究生教育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提纲中列出的问题应尽量开放,使受访者有足够的余地选择谈话的方向和内容[4]。访谈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展开:①您理解的实践能力是什么?②您认为企业招聘一名员工从事您所在行业的专业性工作,有哪些要求?③您能分享一件工作中最难忘的经历吗?当您面临工作中的难题时,您具体是如何解决的?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质?④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哪些培养环节您认为必不可少,分别对您的能力素质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资料整理与分析
首先,将访谈文本依次编码为01-22,并将访谈录音转录为电子文本导入N8软件中进行统一资料管理。其次,通过N8质性分析流程,根据资料的逐渐抽象程度进行开放编码(open coding)、主轴编码(axial coding)和选择编码(selective coding)三个不同层次的编码,逐渐构建概念模型[5]。
(三)信度检验
为保证研究信度,产生严谨、科学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在资料整理、编码、分类、命名和构建理论模型的过程中不断迭代、反复建构,并采用两名编码者针对同一文本独立编码的方式来构建编码表,运用N8中的“编码比较”功能,对两名编码者的编码内容进行比较,通过计算“一致百分比”来衡量原始资料编码的一致程度。一致百分比(信度)=相互同意的编码数量/(相互同意的编码数量+相互不同意的编码数量),两位编码者间的信度最好是高于70%[5]233。本研究中,18个节点的“一致百分比”均大于70%,表明两编码者之间的编码一致性良好,编码结果具备较高的研究信度。
二、研究结果
(一)开放编码结果
首先,不带任何理论预设全身心投入到原始资料中,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逐句编码,寻找本土概念,尽量以原始资料中出现的关键词编码,初步产生193个自由节点。比如:自学、基本功、动手操作、专业技能、前沿技术、反思、检讨、迁移、项目管理、口才好、为人处世等。
(二)主轴编码结果
对开放编码的193个自由节点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分析,通过调整、合并、寻找共性,将193个自由节点归类到14个主轴之中,分别是实践内生动机、实践外生动机、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信息处理、自学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匹配分析力、统筹规划力、执行力、应变力、反思力(见表1)。
(三)选择编码结果
通过核心类属来串起各概念间的关系,形成更加简洁的类属关系,进一步将14个主轴编码分别归入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4个核心类属(见表1)。
为了使编码更具实践意义,研究者可以在已有编码基础上建立一个以行动取向为指导的理论雏形。这种理论雏形将重点放在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上,其理论基础是当事人的实践理性[2]334。基于这一理论,本研究从研究生教育对实践能力各构成维度的培养出发,进一步探索了4个核心类属间的关系,析出前提、基础、核心和目的4个反映四维度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关系的选择编码(见表2)。
三、讨论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因素构成
1.实践动机
实践动机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启动力量。有研究将动机列入个体解决问题的因素分类之中[6]。该树节点包括2个主轴编码(具体如表3所示),37个开放编码,其中实践外生动机占所有频次的比例为6.36%,在整个开放编码排序中列第7位;实践内生动机占所有频次的比例为4.85%,在整个开放编码排序中列第11位。
表1 编码频次及排序
表2 实践能力培养中四维度能力关系的选择编码 单位:个
2.一般实践能力
一般实践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行业、领域都应该具备的共同能力基础。该树节点共包括5个主轴编码(具体如表4所示),87个开放编码,其中沟通能力占所有频次的比例为8.79%,在整个开放编码排序中列第4位,信息处理占比6.97%,位列第6位;自学能力占比4.85%,位列第11位;团队合作占比3.03%,位列第13位;人际交往占比2.73%,位列第14位。
3.专业实践能力
表3 实践动机因素构成及示例
表4 一般实践能力因素构成及示例
表5 专业实践能力因素构成及示例
专业实践能力是为解决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问题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总称。该树节点共包括2个主轴编码(具体如表5所示),90个开放编码,其中专业技能占所有频次的比例为16.67%,在整个开放编码排序中列第1位;专业知识占所有频次的比例为10.61%,在整个开放编码排序中列第2位。从排序情况可以看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程度名列前两位。因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从事的实践活动大多为“知识型实践”,主要是基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7],如医生基于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工程师基于相关工程原理进行工程实践。因此,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特定能力要求,决定了各实践主体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
4.情境实践能力
情境实践能力指实践者通过对自身条件、情境问题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做出统筹规划并能够在执行过程中随情境的变化成功应变和及时反思内化的能力,是保证实践成效的关键。该树节点共包括5个主轴编码(具体如表6所示),116个开放编码,其中执行力占所有频次的比例为10.61%,在整个开放编码排序中列第2位;统筹规划力占比7.58%,位列第5位;匹配分析力占比6.06%,位列第8位;应变力与反思力分别占比5.45%,并列第9位。从排序情况可知,执行力是衡量实践成效的关键,位列第2位,然后依次是统筹规划力、匹配分析力、应变力与反思力。五种能力包含了个体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从问题表征、策划到执行、反思的全过程。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是知识应用创新能力
从选择编码排序看:情境实践能力位列第1,占所有选择编码频次的比例为35.15%;专业实践能力位列第2,占所有选择编码频次的比例为27.27%;一般实践能力位列第3,占所有选择编码频次的比例为26.36%;实践动机位列第4,占所有选择编码频次的比例为11.21%。可见,实践能力这一复合能力受实践主体及其从事实践活动的特点而在四维度能力上有所侧重。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更多从事基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知识密集型职业,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会计、医生、金融师等,其面临的实践问题大多专业性强、情境复杂多变,要求能够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恰当并创新性地解决真实的、随机的、全局的、结构不良的专业问题。因此,情境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位列选择编码的前两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种能力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一种知识应用创新能力。
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既是相对于知识生产创新能力,也相对于技能应用能力而言的。知识生产创新能力是进行“认知型实践”的主要能力,表现为科学与人文社科的理论创新,其核心是基于知识逻辑的问题导向,解决知识链条中的断层、空白和更新等认知问题,从培养规格来说为学术型人才;技能应用能力主要表现为通过观察、模仿、操作、体验等方式获得知识经验和操作技能从而进行再应用的能力,从培养规格来说为中、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型人才;而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则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多变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业等,从培养规格来说主要是以专业硕士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知识应用创新能力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核心。
(三)四维度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表6 情境实践能力因素构成及示例
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四维度能力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实践动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一般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情境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见图1)。
图1 四维度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关系
1.实践动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
从表2的选择编码频次来看,5位被访者7次提到实践动机的前提性作用。如:“我们导师把我们分配去实习的有三个学生,但是最后的结果也差异很大,所以个人愿不愿意去学习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02)
Amabile研究个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创造行为的影响,提出创造力内生动机的假说:内生动机有助于创造力,外生动机有损于创造力[8]。专业硕士从事的实践活动大多需要创造力,因而对实践内生动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相对成熟的个体,对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实践需求有了一定的感知,对实践的意义持积极态度,但将这些外在动机内化为更积极、持久的实践内生动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从生源上加以保证。因此,实践动机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
2.一般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
一般实践能力是个体的共同能力要求,从个体生命早期从事实践活动开始形成,经历初、中等教育和本科教育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到研究生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积累并开始发挥功效。其培养虽贯穿于个体成长的全过程,但更多需要初、中等和本科教育阶段重点培育。
3位被访者5次提到:“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我觉得不是在学校能马上学会或者说有很大的提高的;”(22)“沟通能力一方面看个人的性格,也要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决定不了,学校只能决定自己分内的事情。”(03)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一般实践能力因难以程序化、“未言明”等特征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无法交由某一培养环节来具体完成,因此更需要作为基础能力在初、中等及本科教育阶段重点关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难以作为主要目标进行培养。
3.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
7位被访者12次提到专业实践能力的核心地位。如:“对专业能力都是有要求的,因为既然已经是研究生了,就算是一些销售岗位和管理岗位也是和专业相关的”(0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后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9],对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性,所以,专业实践能力应当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
4.情境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有被访者提到:“我们发现好像画出来(电路图)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真正应用到工程实践上要考虑的东西远不止一个电路图这么简单,要牵扯很多东西。”(02)实践能力是一种行动的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不能完全保证行动力及行动成效,能够解决具体情境问题才是行动成败的关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生源,这一群体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在社会实践上是一张白纸,缺乏进行真实实践的经验,因而也就缺乏相应的情境实践能力。
6位被访者11次提到实践能力培养应以具备情境实践能力为目的。如:“你天天在那个实验室说,但是不深入到一线你怎么都不知道这个大规模机器到底是怎么操作的,该加多少面粉;”(04)“在工厂中的项目,它是直接面对生产的,所以说量一般来说比较大,而出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而实验室的操作,可能就是仅限于熟悉操作。”(09)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22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毕业生的深入访谈,在完全忠实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4维度14因素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因素构成模型。该模型在选择编码阶段参照傅维利的四维度模型[10]。该研究适用于所有实践个体,属于本研究的上位研究,并且因方法可信、要素定义明确、维度清晰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学术认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改进并对各维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第一,本研究立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群体的专业特性,使用“专业实践能力”来统称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明确了各因素的构成维度,便于后续研究进行量化测量;第二,增加了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较为重要的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研究生教育阶段专业探索过程较为看重的“反思力”,使得本研究构建的实践能力结构模型更加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特点,主体针对性更强;第三,立足实际需求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各维度的培养进行探索,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四维度能力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各司其职,需要不同的培养环节来具体保障。因此,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依据实践能力结构和培养环节的特点,构建一种系统的、环环相扣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首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作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应以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机和较强的一般实践能力为重要标准。虽然两种能力在研究生培养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实践动机作为实践启动力量,一般实践能力贯穿个人成长全过程,主要依靠初、中等和本科教育重点培养。从生源上保证两种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可以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要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理论课程完善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地位不应动摇,应当改进的是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的教学方法,着力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导向;实践教学则要把训练专业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作为主要任务和目标,两者各有侧重并相辅相成。
然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独有的专业实践环节除了具备工作实践的真实问题情境优势,还具备来自导师的指导、对实践进行总结提炼的实践报告等多于正式工作的教育优势,是培养情境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最后,质量评价作为指挥棒,是对培养过程的监管和对培养结果的检验,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考核应以实践能力培养成效作为主要指标,特别要从学位授予标准上体现出对实践能力的明确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发〔2013〕3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3/201311/159870.html.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6.
[3] LINCOLN Y,GUBA E.Naturalistic inquiry [M].New York:Sage,1985:124-127.
[4] KAUFMAN S R.In-depth interviewing [M].GUBRIUM J F,SANKER A.Qualitative methods in aging research.Newbury Park,CA:Sage,1994:123-136.
[5]郭玉霞.质性研究资料分析:NVivo 8活用宝典[M].台湾: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07):42.
[6]罗伯逊S I.问题解决心理学[M].张奇,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82.
[7]张琼.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兼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1(3):28-33.
[8] AMABILE T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3(45):357-377.
[9]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64.
[10]傅维利,刘磊.个体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质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1-13.
(责任编辑刘俊起)
基金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编号:12JGXMMS07)
作者简介:向兴华,华南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研究员,广州510640;李晴虹,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广州510640;刘捷,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广州510640。
DOI:10.16750/j.adge.2016.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