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单点及多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及护理体会
2016-05-06段然,张蒨
段 然, 张 蒨
肿瘤护理
肝癌单点及多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及护理体会
段 然, 张 蒨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单点与多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及相关护理。方法 回顾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经治的38例肝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多点消融护理的特点。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消融点数的增加而上升,但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与单点消融患者比较,多点消融患者发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2),恶心、疼痛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亦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多点消融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其特殊性,与其临床特点密切相关。结论 肝癌患者多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根据其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
肝癌; 射频消融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
肝癌由于受肿瘤部位、大小、数量、血管和肝外转移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接受手术切除治疗[1]。射频消融术利用电磁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治疗肝脏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2-3]。由于某些肝癌患者存在多个病灶或是单病灶较大,需要多点穿刺、行多点射频消融治疗,其术后并发症可能相应增加,但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且相关护理经验尚有待总结。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对38例肝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部分为多点消融,现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1 例,女17 例,年龄36~86岁,平均61岁。所有病例均有血清学、影像学或病理诊断为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 17例,转移性肝癌21例;单个病灶19例,2个病灶15例,3~5个病灶4例;病灶直径<3 cm 8例,3~5 cm 25例,>5 cm 5例;肝右叶18例,左叶12例,两叶均有8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60分,患者本人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且治疗期间不接受放化疗。术前肝功能根据Child-Pugh改良分级法分级,A级32例,B级6例。
1.2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1)术前常规准备。(2)患者取平卧位,或根据病灶位置取30°~45°右侧卧位,超声确定穿刺点,手术部位常规消毒。(3)建立静脉通路,配合麻醉师进行基础麻醉,穿刺点给予1%利多卡因5 ml局麻。(4)根据病灶与周围重要脏器的位置关系,建立人工胸、腹水。(5)接通电源,检查机器是否运行正常,打开冷循环,使针头温度降至20 ℃以下。(6)在B超引导下将射频针直接刺入肿瘤消融区。一般设定温度为70~105 ℃,时间5~15 min,射频能量80~120 w;一般3 cm以下病灶行单点消融,3~5 cm病灶行2~3点消融,>5 cm者行4~6点消融;如病灶多发、大小不等,总范围较大时,则进行2次或2次以上消融术。B超动态监测消融过程。消融结束,用透气敷料压迫局部并固定。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8例进行了2次射频消融术,1例进行了3次射频消融术,共进行 48例次射频消融术。病灶在3cm以下者均为单点消融,3~5 cm病灶平均2.2点消融,>5 cm者平均4点消融,总共消融点数83。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发热、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但均未出现如肝脓肿、脏器穿孔、大出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消融点数的增加而上升(表1)。其中,多点消融(≥2)与单点消融比较,发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在多点消融患者中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单点消融患者,但可能受制于小样本,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多点消融(≥2)与单点消融比较,P<0.05。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肿瘤抗原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出院后1、3个月复查B超、超声造影或CT,显示肿瘤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其中7例患者肿瘤完全缓解。
3 多点消融患者的护理与观察注意点
3.1 术前护理注意点
3.1.1 术中配合训练 多点消融患者需要多次进行体位及呼吸运动的配合,应提前根据术前影像学所示肿瘤定位情况进行相关训练,并应有术者的参与,以使患者能够在术中迅速响应并熟练配合,以确保手术过程顺畅,并能够相对缩短手术时间。
3.1.2 术前准备 (1)多点消融患者术野增大,因此皮肤清洁范围相应扩大。(2)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卧床时间延长,应提前做好全身的清洁工作。(3)患者较单点消融患者常更为焦虑,术前可常规行镇静治疗。(4)多点消融患者恶心呕吐常见,可术前半小时予胃复安或其他止吐药预防处理。
3.2 术中护理注意点
3.2.1 术中配合 根据术前演练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配合。一处病灶治疗结束后和医生配合进行退针,保持退针过程中针尖温度≥70 ℃,避免出血和病灶残留。术毕需再次检查各穿刺点,无菌敷料覆盖,妥善固定,并方便检查。
3.2.2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相应处理 (1)多点消融患者出汗更多,可术中适量补液。(2)加强多点消融或病灶较大反复穿刺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监测,如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神志改变、腹胀等症状,应立即检查是否出现内出血。(3)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肝区疼痛,多点消融时更为明显,必要时需增加麻醉药用量,降低功率或暂停治疗,痛感减轻再继续治疗。(4)多点消融患者呕吐常见,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呕吐物,安慰患者,若呕吐停止,可不暂停治疗;若呕吐频繁,影响手术配合及实施,需暂停治疗,并予镇静止吐治疗。
3.3 术后护理注意点
3.3.1 一般护理 多点消融患者常需延长卧床(大于24 h)及监护时间(大于12 h)。
3.3.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发热:多点消融患者当天即可出现发热,特别是4点以上消融者,体温≥38.5 ℃及≥2 d更为常见。可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3~5 d,并需积极复查血常规及B超,排除肝脓肿可能;术后的体液及电解质补充需更为积极。
(2)疼痛:多点消融患者疼痛发生率高,本组在30%左右,其中4点以上消融患者NRS疼痛评分常为3分以上,需要积极使用止痛药,建议5分及以上患者即可使用强阿片类,以减少疼痛控制不佳导致的继发不良反应。
(3)出血:多病灶患者术前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凝血功能受损,且术中多点消融反复穿刺组织损伤加重、血管损伤几率增加,≥3 cm肝癌坏死组织收缩与正常组织剥离引起剥离面出血,均可致腹腔内出血。因此术后应绝对卧床24 h,部分患者根据手术情况需延长卧床时间,加强出血的相关监测。本组无明显出血患者,可能与积极的止血预防治疗有关,因此建议多点消融患者常规术后使用止血药。
(4)肝功能异常:本组肝功能异常均为4点以上消融者,此类患者需术后常规保肝治疗,应用甘草酸类为基础的联合方案。
(5)肾功能损害:理论上多点消融患者癌细胞坏死量大,大量组织分解被吸收,发生肾脏损害的风险增加。但本组患者未出现肾功能损害,与术后充分的体液补充、促进毒性代谢物排泄有关,因此建议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在术后进行水化利尿治疗。
(6)皮肤灼伤:射频电极板黏贴不牢可引起局部灼伤,多点消融患者存在体位变化,因此更容易出现电极板松脱。本组1例患者出现此类情况,发生局部I°灼伤,经对症处理后愈合。
(7)恶心:多点消融患者恶心高发,影响进食的恢复,建议术后常规予胃复安等止吐药防治,恶心明显的患者可使用含激素的联合方案。
4 讨论
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既往病灶直径小于3 cm、病灶不超过3个的肝癌射频消融适应证已被扩展,针对多病灶或较大单病灶的多点消融治疗日益增加[4-7]。本文通过对肝癌消融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统计分析,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消融点数的增加而上升。其中以发热最常见,在4点以上消融患者中的发生率达70.8%,显著高于单点消融患者(P=0.012),恶心、疼痛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亦有增加的趋势。
肝癌射频消融术常见严重并发症包括:肝脓肿、肾周脓肿、空腔脏器穿孔、腹腔内大出血、心血管意外、严重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其风险因素包括:结肠肝曲癌肿直接侵及肝脏,与右肾紧密相邻的肝癌,肝脏边缘肿块或肝包块与胃肠融合浸润,肿瘤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周围肝内胆管丰富而诱发神经反射,肝膈顶处病灶等[5-12]。射频消融严重并发症的死亡率可达75%[13]。本组未见严重并发症,这与本组患者无肝脏特殊部位肿瘤有关,也与术前充分评估及规避风险因素、严格术前准备、正确的选择进针点及B 超的正确引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及体位配合、注意能量波及范围, 以防电极过于靠近肿瘤边缘等有关。
综上,肝癌多点射频消融的术后并发症增加,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有利于治疗的有效实施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余南荣,鲁伟群,杨国华,等.射频凝固电极在肝癌肝切除或消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3,5(1):30-32.
[2] YIM H J, SUH S J, UM S H. Current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Eastern perspective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5, 21(13):3826-3842.
[3] NOSHER J L, AHMED I, PATEL A N, et al. Non-operative therapies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J]. J Gastrointest Oncol, 2015, 6(2):224-240.
[4] IKEDA K, OSAKI Y, NNKANISHI H,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Oncology, 2014, 87 Suppl 1:73-77.
[5] 黄伍奎,帕哈尔丁·白克热,樊喜文,等.多点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肝功能与并发症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2):67-71.
[6] CHENG B Q, JIA C Q, LIU C T, et al. Chemoembolization combin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rger than 3 c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08,299(14):1669-1677.
[7] HOFFMANN R,REMPP H,SYHA R,et al.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using drug eluting beads and subsequent percutaneous MR-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the therapy of intermediate siz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Eur J Radiol,2014,83(10):1793-1798.
[8] 周金平,杨怡,张艳,等.肝肿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4):726-728.
[9] 田平,徐雯,商玉环,等.CT引导下经皮肝顶部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术后护理[J].护理研究,2009,24(15):30-32.
[10] LEE M W, LIM H K, KIM Y J, et al. Percutaneous sonographically guided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uses of mistargeting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 feasibility of a second ablation session[J]. J Ultrasound Med,2011,30(5):607-615.
[11] PAYNE S,FLANAGAN R,POLLARI M,et al.Image-based multi-scale modelling and validation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liver tumours[J]. Philos Trans A Math Phys Eng Sci,2011,369(1954):4233-4254.
[12] MIRATA S, MINE T, SUGIHARA F,et al.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37): 13453-13465.
[13] 马庆久,王青,鲁建国,等.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1):805-808.
212001 江苏 镇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超声科
段 然,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恶性肿瘤护理,E-mail:jdfyduanran@sina.cn
段 然,E-mail:jdfyduanran@sina.cn
10.3969/j.issn.1674-4136.2016.01.020
1674-4136(2016)01-0066-03
2012-07-01] [本文编辑:文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