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探讨

2016-05-04熊凌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婴幼儿

熊凌云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6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与合理喂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 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可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病程, 促进恢复, 临床疗效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规药物。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35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发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多发于婴幼儿, 秋冬季为发病高峰[1]。该病起病急, 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病程较短, 多具自限性, 但婴幼儿感染者往往病情较重, 病死率高。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 绝大部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早期积极使用微生态制剂[2]可缩短腹泻病程。本研究对益生菌药物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 均符合《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009年)中的诊断标准, 患儿大便次数增多, 并呈糊状便、稀水便,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 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64例。观察组男38例, 女26例, 年龄5个月~3岁, 平均年龄(1.25±0.66)岁, 发病时间10 h~3 d, 平均发病时间(2.08±0.31)d;对照组男36例, 女28例, 年龄6个月~3岁, 平均年龄(1.27±0.64)岁, 发病时间12 h~3 d, 平均发病时间(2.10±0.33)d。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及治疗前2周使用过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补液, 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物理或药物进行降温, 口服蒙脱石散剂保护胃肠黏膜, 禁用抗生素, 合理喂养。观察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法国BIOCODEX, 批准文号S20100086, 规格:250 mg/袋), 于服用蒙脱石散剂2 h后口服治疗, 250 mg/次, 1次/d, 可加入少量温水或饮料中服用, 也可加入婴儿奶瓶中或与食物混合服用。治疗期间对患儿大便次数、性状及呕吐、体温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病毒抗原等。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48 h内, 患儿大便次数<3次/d, 大便性状正常, 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转阴;有效:72 h内, 患儿大便次数<4次/d, 大便性状与全身症状改善;无效:72 h内, 患儿每天大便次数无减少或增多, 大便性状与全身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与治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呕吐、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 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轮状病毒进入体内后引起腹泻的途径有两种:①直接损害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而导致病理改变;②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使小肠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 肠内细胞生理功能受到破坏后引发腹泻。婴幼儿因机体水分含量较多, 自身调节能力弱, 肠液大量遗失后可发生等渗性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3]。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因其为自限性疾病, 且多数预后良好, 故临床常以早期补液, 纠正脱水为主, 同时辅以微生态制剂与胃肠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

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能明显缩短腹泻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小患儿的病程。布拉氏酵母菌为目前唯一的真菌类制剂, 无致病性, 且其口服后不会被胆盐、胃酸灭活[4], 在胃肠道内不被吸收, 可迅速达到有效浓度, 治疗结束5 d后可彻底从肠道中清除。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为:①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 干扰致病菌侵袭和粘附上皮细胞;②释放短肽蛋白, 中和、降解毒素, 抑制炎症反应, 从而使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增强[5];③释放多胺类因子, 促进上皮细胞成熟, 增加双糖酶的活性, 利于对水钠的重吸收;④添加肠道菌群, 保持肠道内正常菌群平衡[6]。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 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 且发热、呕吐、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 治愈时间为(5.14±1.02)d, 腹泻病程明显缩短, 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 布拉氏酵母菌可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病程, 促进恢复, 临床疗效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常规药物。

参考文献

[1] 郑淑霞.小儿腹泻宁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0例.陕西中医, 2013, 34(4):433-434.

[2] 郑丽敏, 孔笑楠.三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比较.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 30(8):1008-1010.

[3] 张小青, 胡文辉.布拉酵母菌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72-74.

[4] 李贵南, 吴运芹, 李军, 等.布拉氏酵母菌预防住院新生儿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4, 26(1):72-74.

[5] 张敏, 陈辉.布拉酵母菌散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22):3698-3699.

[6] 郑瑜.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 43(1):83-84.

[收稿日期:2015-10-29]

猜你喜欢

婴幼儿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婴幼儿营养不良漫谈
0~3岁婴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婴幼儿合理饮食营养探究
支撑婴幼儿发展的托育环境及其专业支持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浅析如何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