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2016-05-04郭宝中
郭宝中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 根据内镜所见, 对其胃癌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5-PAS及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标本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的存在。胃体癌癌旁黏膜Hp感染率高于贲门癌(P<0.05)。Hp在各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黏膜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是胃癌发生中的重要始动因子。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癌;染色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23
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呈全球性分布, 其与某些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1], 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也有紧密联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列为重要的一类致病因子之一[2]。本研究探讨了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以本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明确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12月来本院治疗的患者中, 随机选取120例患者, 这些患者自身情况都各不相同, 并且这些患者都是胃癌。男68例, 女52例。患者年龄49~63岁, 平均年龄(56.00±2.52)岁, 且均未进行过Hp治疗。
1.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开展胃镜检查, 从胃癌溃疡边缘非坏死区、隆起部位、胃癌旁黏膜等部位分别取材3块 , 之后按常规方法行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共3张, 均厚4 μm, 一张做HE染色, 一张做ABpH2.5-PAS黏液组织化学染色, 一张则做Ag-NOR嗜银染色)。胃癌的胃镜分类分为Ⅰ~Ⅳ型(其中Ⅰ型为息肉型, Ⅱ型为溃疡非浸润型, Ⅲ型为溃疡浸润型, Ⅳ型为弥漫浸润型)。组织学分型参照相关标准分为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 癌旁黏膜炎症则依据文献所载标准[3]分为慢性活动性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并对慢性胃炎中的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分别记录。
1. 3 Hp阳性判定方法[4] 切片做Ag-NOR染色时Hp在其上被染成黑色则为阳性。油镜下观察显示胃小凹部和胃黏膜表皮上层等处存在黑色的S状、海鸥状、圆点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 肠上皮化生71例。贲门癌37例, 胃体癌83例。患者癌组织未见Hp, 可见较多癌旁黏膜, 部分呈散在分布, 部分则呈聚集性分布。胃体癌癌旁黏膜Hp检出率66.27%(55/83)高于贲门癌45.95%(17/37)(P<0.05)。癌旁黏膜Hp阳性率:四种分型比较, 肠型与弥漫型肠癌比较, 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Hp与胃癌的发生密切有关, 但针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结果, 截至目前仍缺乏Hp致癌的相关证据。应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标本Hp感染情况此前未见文献报道[5]。本研究发现Ag-NOR嗜银染色法能良好的显示Hp在胃部黏膜上皮的分布情况, 胃体癌癌旁黏膜Hp检出率高于贲门癌(P<0.05)。Hp在各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Hp对胃部形态学特点无明显影响, 且并非引发恶性溃疡等疾病的主要因素。Hp对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 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和文献明确给出Hp与这二者的关系。慢性活动性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显示, 患者癌组织中均未见Hp, 可见较多癌旁黏膜, 部分呈散在分布, 部分则呈聚集性分布, 但至今无确切文献表明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综上所述, Hp是胃癌发生中的重要始动因子。
参考文献
[1] 王小玲, 杜美林, 村上和成,等. 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临床荟萃, 2014, 29(3):291-294.
[2] 杨喜珍. 38例多胃癌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分析.临床医学, 2011, 24(1):60.
[3] 赵琳丽, 彭铁立, 甘伙烨,等.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及胃黏膜疾病的相关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3(4):9-10.
[4] 刘艳红, 王霞, 王爱华. Ag-NOR嗜银染色法在胃癌检测中的应用.中国胃癌保健, 2013, 23(9):1266-1268.
[5] 陈珊, 傅正英.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 9(15):1187-1189.
[收稿日期:201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