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2016-05-04赵海川

理论观察 2016年4期
关键词:刑事和解司法改革适用范围

赵海川

[摘 要]刑事和解制度自从开始一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冲突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刑事纠纷解决机制,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为很多国家所采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刑事和解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2012年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将刑事和解制度纳入其中。目前,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草创之初,在制度构建和实务解决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法定程序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必要完善。

[关键词]司法改革;刑事和解;适用范围;法定程序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4 — 0084 — 02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体现

刑事和解所倡导的是通过恢复正义的理念实现正义的彰显。恢复正义是对传统刑事司法进行反思和超越的产物。

(一)首要的公正价值

公平正义是任何法律都要追求的首要价值,当然,对于刑事和解制度来说也是一样的。传统意义的刑事司法模式是以报应正义论为前提的,在这种视野下,因为犯罪行为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损害,因此必须要受到责难,并加以控制和防范。传统的刑事政策是通过国家执行刑罚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的,通过刑罚适用,进而对犯罪人的行为进行惩处;从而在社会中树立正确的正义观、价值观,更好的维护公民社会的稳定秩序和价值取向;使违法者的行为得到正义的处罚,正义在违法犯罪者受到惩罚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使实行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正义者停止恶行、避免恶行,追求善的一面,确保正义价值得到弘扬和彰显。与建立在报应正义基础上的公正不同,刑事和解所倡导的是通过恢复正义的理念实现正义的彰显。恢复正义是对传统刑事司法进行反思和超越的产物。恢复正义理论认为政府不能单独的对于犯罪人的行为进行处罚,强调犯罪除了对于政府权威、法律规范的违反之外,其行为本身也是对被害人及家庭、社会、行为人本身利益造成的损害,刑事司法程序应当有助于对这些伤害的弥补。①

(二)必要的效率价值

司法效率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最小程度的司法资源支出,收获最大程度的司法利益,实现较为理想的实体目标。传统刑事司法在适用刑罚方面非常严格,积极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进而实现法律要求的正义价,效率往往并非其所追求的重要价值。法律程序本身具有非常严格的属性,有时候反而忽略了对于效率价值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过于强调对于公平正义价值的取向,所产生的结果却适得其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刑事案件频发,依靠之前仅仅追求公平正义而忽视司法效率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最终的和谐目标价值

刑事和解重点解决的是犯罪行为发生以后犯罪人对于其本身行为的认罪态度,由之前单纯的依靠正义报应观来执行刑罚加以惩戒的方式改为了当事人双方面对面的沟通、协商,已达成一定程度的谅解,帮助犯罪人对其行为积极承担补偿责任。在刑事和解制度中,当事人积极的参与整个过程,充分的表达自身的各项意愿,在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发挥了程序主体性作用,较好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了双赢的效果。这一转变不仅有助于彻底解决纠纷,恢复纠纷当事人的关系,增强对纠纷解决结果的认同感,更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社区安宁。

二、当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多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刑事诉讼法》关干刑事和解规定的不足

1.适用范围有限

从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来看,刑事和解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及侵犯财产罪的轻微刑事犯罪案件;二是除渎职犯罪以外的轻微过失犯罪案件。但将累犯的情形排除在外。①也就是说,当前的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刑事和解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国家意志实现群体、个人在法律视野下的合理妥协,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立法现状,其规定的过于受限,因其规范条款的范围限制,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发挥真正意义上刑事和解的制度价值。

2.适用阶段过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8条,即“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査,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刑事和解只适用于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立案阶段和执行阶段没有囊括在其中,而且并没有对此作出专门的规定。这样的立法内容,不仅会对诉讼效率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被害人及其家人平复伤害以及犯罪人的回归社会,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通过对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与实践的考察我们会发现,刑事和解制度事实上可以适用于刑事诉讼全部阶段。联合国的有关文件也规定,在遵守本国法律的前提下,可在刑事司法制度的任何阶段使用修复性司法方案。

3.适用程序不健全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8条的规定,司法机关依法享有对于当事人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内容审查的权利。这项制度从基础上保障了和解内容的合法性和自愿性,从而能够更好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程序规定方面,当前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刑事和解涉及到的启动程序、实施程序和监督程序,也就是说程序规定不健全。司法实践的经验表明,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必要的程序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难以应对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诸多问题。在当前司法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刑事和解制度自身存在极大的不规范,那么如此不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的效果难免令人质疑。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程序设计以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司法原则有所冲击,健全的程序设计离不开严格的程序监督机制,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机制,关于和解的一些质疑如“花钱买刑”、违背被害人意思达成和解的情况等很可能在司法实践中出现。

(二)当前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的不足

刑事和解制度的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帮助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群体通过付出钱财的形式进而逃避刑罚处罚,这并非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从司法正义和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更好的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经济条件并不乐观的被害人,对其给予平等、公正、公平的司法待遇。其中关于对加害人减轻或者不追究责任的规定,也并非仅仅因为由于加害人支付了赔偿,而是从认罪的角度出发,因为其真心悔过、获得被害人谅解、主观恶性降低和社会危害小等,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当前,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利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法律漏洞,而进行“花钱赎刑”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加害人并没有真诚悔罪,司法机关只是单纯的将经济赔偿的内容作为了是否构成刑事和解的必备条件,这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本意是相违背的。

三、关于当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刑事和解适用程序

当前的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刑事和解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国家意志实现群体、个人在法律视野下的合理妥协,但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立法现状,其规定的过于受限,因其规范条款的范围限制,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发挥真正意义上刑事和解的制度价值。按照学界的理解,刑事和解作为我国最新纳入法律体系的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模式,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始实行,但是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关于刑事和解制度的启动程序、受理审查、实施程序、达成和解和司法屯查等具体程序在各地普遍存在程序规范不一致的现象。现在,刑事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已经纳入了我国的刑事法律体系,那么就意味着刑事和解制度在立法上已经得到了国家管理层的认可与承认,但是关于上文提及到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程序规定方面还有很多欠缺。那么,从国家立法者的角度,需要从启动程序、审查程序、实施程序等方面去构建完善的刑事和解适用程序,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在启动主体方面,包括当事人主动提起和司法机关依职权提起两种基本方式,当发生的刑事案件具备刑事和解制度介入的条件时,司法机关应当履行刑事和解制度告知的义务,在既有查明详细案情,并且认真分析双方当事人的现实情况,在双方当时没有异议并且自愿的前提条件下,也有权主动提起刑事和解。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不能违背当事人的意愿,不能替当事人做决定或者强迫当事人进行和解。

(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司法实践的经验表明,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必要的程序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难以应对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诸多问题。在当前司法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刑事和解制度自身存在极大的不规范,那么如此不完善的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的效果难免令人质疑。

因为和解虽然有法律条文予以规范,在以对话和协商为基础的情况下,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较大,这就为法外因素干预和解提供了机会。③因此,应当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刑事和解各阶段的规范化,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应接受检察机关对和解申请、和解协议和处理结果的备案,避免出现违背当事人意愿进行和解的违法情形。在审判阶段,检察机关应当防止审判人员“以权谋私”。在执行阶段,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满足减刑、假释、缓刑等条件的加害人的监督。鉴于起诉阶段的特殊性,在我国许多地区正在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可以成为刑事和解在起诉阶段的监督试点,人民监督员应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对检察人员的司法腐败行为进行监督。④

〔参 考 文 献〕

〔1〕雷小政.刑事和解配套制度的实证分析与立法完善〔J〕.法学杂志,2009,(07).

〔2〕朱建华,邵博文.人权保障语境下刑事和解制度探微——以新刑诉法为视角〔J〕.河北法学,2013,(06).

〔3〕李蓉,穆远征.论刑事和解达成中的当事人因素〔J〕.中国刑事杂志,2012,(04).

〔4〕付泽.小议公诉案件中当事人和解制度〔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2).

〔责任编辑:陈玉荣〕

猜你喜欢

刑事和解司法改革适用范围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探究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理渊源与制度功能
现实语境下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制度构建抑或价值培育:中国语境下司法独立的逻辑定位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