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演进历程

2016-05-04关颖王越芬

理论观察 2016年4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颖 王越芬

[摘 要]新中国成立67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学习和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也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更是全体国民坚持自信的源泉,从而使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过程及其道路自信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4 — 0013 —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历史性创造,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就是形成了独具特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这条道路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机械应用,也不是毫无准备的盲目照搬,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国民,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前提下独树一帜的创造。所以党和人民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坚定自信心,清醒认识世情、国情,积极进取、大胆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阔。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和传播,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指出了一个全新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选择。

(一)“两次历史性飞跃”

在党的历史上,共产党人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任务。因此,我们党在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不仅找到了符合我们自己的革命发展之路,而且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同时把该思想应用于社会发展实践并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于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这时如何发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崭新的历史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既要认真吸取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又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抨击和质疑;既要自觉纠正思想观点的僵化,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然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开启了对国富民强发展道路的全新探索历程。第二次飞跃发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在总结并了解建国以来道路发展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在改革开放崭新的实践之中,终于寻找到了真正属于我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邓小平理论也由此诞生。从此,中国人民在自己的道路上、理论的指引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相互联系,交相辉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进程。

(二)“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体国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事业的发展,并别具匠心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们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了全体国民继续坚持这条道路的信念。三个代表在新时期以人民为主体、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为主导、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加强和推进党建、促进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由此可知,三个代表所包含的新思想,不仅是该阶段我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而且也更加张显了这条道路的特点和优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新时代新阶段和道路发展的全局出发,不仅着眼于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也着眼于这条道路的健康推进,从而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是因为自从国家和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就已经对这条道路的发展寄托了好和快的双重需求,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这条道路既好又快的现代化和谐发展。这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又整体突破了传统发展形式,同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他鲜明地主题特色,不仅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形态,而且对促进这条道路长远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党的十八的“创新”探索

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合理地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了必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要求,表现出党对此阶段国家各项纲领的高度概括、对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使之后的道路建设更加具有十八大的时代创新特色,因此十八大所提出的一系列创新思想是在我国道路发展建设进入关键期的重要探索。

首先,更加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清醒认识到我国的国情、主要矛盾都没有变,所以根据道路发展建设的进程,明确强调了此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彻底消灭阶级差别,最终实现我们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而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其次,在社会主义总布局中加入了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由此可知,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落成,因为这不仅突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相联系、相协调,而且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也要相联系、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民族永续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发展新格局,为道路的发展建设提供可靠的环境保障。再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了坚守中华民族的根,进一步推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党和政府全力弘扬传统文化圣贤教育,从而促进我国道路的发展更加有力度和全面。最后,加强党的建设。因为道路的形成及发展与巩固和加强党的建设密切相关,所以党和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权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政府的公信度,为道路发展建设顺利进行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稳固的政治保障。由此可知,党的十八大的创新探索既是对道路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也是对道路发展事业的战略布局。因此我们要在十八大创新政策的指引下,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从马克思主义出现到开始传播,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建成,这是全人类历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和伟大的探索。“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总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全体国民顽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内乃至国际的奇迹,进而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而又灿然一新的壮丽史诗。因为这条道路充分展现了真理的耀眼光辉和实践的巨大威力,反过来也证明了这条道路也是符合现实的国情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所以这是一条能够引领全体国民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必胜之路、自信之路。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要想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党和全体国民就必须时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实现自己理想和信念的途径,但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有且只有这一条道路能够实现甚至能够实现的更好。首先,这条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于在最初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我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道路的的深刻含义就付诸实践,为此曾走过不少弯路。所以党经过实践和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所以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全体人国民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其次,在当今世界发展历程中,坚定这条道路变的极为重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党和人民积极的面对来自西方的质疑和道路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困难,我们始终都没有放弃,而是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榜样,也有力的回击了无中生有的质疑和抨击。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党的最高纲领连接在一起。但是,我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算只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建设的目标,都还要走很长的路,所以实现共产主义,更是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坚定这条道路,只有这样不断地完成不同历史时期赋予给我们的任务,最终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最后,我们要继续坚持这条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再结合,不断研究实践中的新情况、解决产生的新问题,进而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拓宽理论创新的视野,取得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全都大幅提升,同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此可知,这条道路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唯一出路,是能够引领全体国民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必胜之路,更是一条自信之路。所以我们要坚持这条道路、高举旗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我国能够积极应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从而确保稳步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 考 文 献〕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