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人文关怀 凸现学生主体
2016-04-27陈清芳
陈清芳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要让学生成为你课堂忠实的“回头客”;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关键词]体验成功;语文生活化;自能读书;人文关怀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这次课改的灵魂。将课程改革的这一基本价值取向真真正正地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必须要呼唤人文关怀,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潜能得以发挥,让个性得以彰显,让灵性得以飞扬。
一、书山有路“乐”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有了兴趣,便能主动进行学习,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至关重要。
1.创设愉悦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部分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张驰有度,使学生的精神振奋,思维集中。如教《长城》这篇课文,先让学生在课前适当地收集和阅读介绍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和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上课时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使学生百学不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给予表现机会,享受成功的快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乐趣,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展示成功的魅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要使期望得以实现,关键是需要给以机会,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到让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地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很勇敢”“你真棒”“你试试,一定能成功”等来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同桌交流,上台全班汇报。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兴奋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二、嘈嘈杂杂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很重要。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巧妙地设置各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才能吸引学生去感知、领悟和体验,综合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注意情境材料的新颖性,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创设情境,并时常变换创设情景的方式,这样才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的目的,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充满活力的和谐课堂。
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言来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1.要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学习活知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只要留心观察,用心领悟,时时处处都可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上课固然是学习,与人交流也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身社会、大自然的怀抱更能学到很多的活知识。
2.要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学习新知识。陶行知先生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学习。”随着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将交替贯穿于一个人的毕生。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能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教科书里,要学会从电脑网络、电子信箱、广电报刊等传媒中及时捕捉信息,寻求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充分说明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之时,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自主选择,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地进行选择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换位思考。教学中应摒弃繁杂难等钻牛角尖的教学行为,提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作业,自主发现见解,自主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或做自己认为经过努力才能做到的事。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五、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并跳荡着活跃的生命的殿堂,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充分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以渔,饱食终身。”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例重视学法指导,开启学生心扉,促进学法内化,实现学法迁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分析和概括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说:“小女孩面临着饥饿和寒冷,想到了什么?”学生思维活跃,纷纷把生活实际中的新旧信息结合起来。有的说:“小女孩想到了取暖。”“想到了吃的东西。”“想到了回家。”同学们发挥想象挖掘“空白”的蕴涵,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遭遇,使学生明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表描写的语句,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体会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让学生读后能说出自己“体会到什么”和“怎样去体会什么”。
语文课堂呼唤人文关怀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的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是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语文课堂教学中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人性化的体贴,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丽丽.以学生为本,打造魅力语文课堂[J].求知导刊.广西出版杂志社,2015(22).
[2]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现代阅读》杂志社,2013(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