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元逻辑探究——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2016-04-22赵立周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理论

赵立周 杨 捷



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元逻辑探究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

赵立周杨捷

摘要: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精神、理念的价值具体化。基于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威兹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模型判断,现代大学制度存在学术取向、市场取向和政治取向三种价值倾向性。构建三元价值逻辑动态制衡的“三螺旋”模型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动态制衡

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语境下的命题,然而这一命题却带有明显超越国界的普遍意义。当下,我国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成为高校时髦的追求目标。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问题面前,教育理论界首先意识到制度建设是先行之路、必然之路。“现代大学制度”一词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首先考量其价值取向,解析价值取向的内在逻辑。

一、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与归属

所谓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是指现代大学制度的参与主体(从组织上讲,包括大学、政府、社会、市场等;从实施上讲,包括政府行政官员、大学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一切参与大学实践的人员)在面对高等教育的各种关系、权利、冲突或矛盾时所表现出的价值选择的倾向性。

(一)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

大学制度(university system),介于形而上的大学精神、理念与形而下的大学实践之间,是大学在自身发展和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规则体系。大学制度是一种中介体,是大学精神、理念与大学实践的中介。大学制度与这三者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大学制度由上层的精神、理念具化(物化),由下层的实践升华而形成;另一方面,大学制度对实践进行制度规范,并不断丰富精神与理念。

厘定精神-理念-制度-实践的关系可以发现,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功能既有来自形而上的成分,又有源于形而下的元素。价值取向是大学精神、理念的价值具化,功能是大学实践的目的表征。价值取向决定功能,功能反映价值取向。这便是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图1)。

图1 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逻辑起点

(二)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逻辑归属

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威兹 (Henry Etzkowitz)的“三螺旋”理论模型(the triple helix)对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亨利·埃茨科威兹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颇彻斯分校科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创新创造创业管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大学-政府-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科学技术政策,创立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模型。亨利·埃茨科威兹将“三螺旋”定义为一种创新模式,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仍保留自己的独立身份。他明确提出了三螺旋的要旨:大学、产业、政府三个要素均表现出另外两个的某些能力,同时仍保留着自己的原有作用和独特身份。[1]1

基于“三螺旋”理论模型的启示,现代大学制度存在三个主体,即政府、大学和社会(市场、产业)。这三个主体反映了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三种逻辑,即政治逻辑、学术逻辑和经济逻辑。三种逻辑对应着三种权力,即政治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三重权力决定了三种利益的获取,即政治利益、学术利益和经济利益。利益的客观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表1)。

表1 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元逻辑

二、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元逻辑模型

根据亨利·埃茨科威兹的“三螺旋”理论模型,大学、产业、政府三个要素均表现出另外两个的某些能力,同时仍保留着自己的原有作用和独特身份。那么,就大学自身而言,大学在保留自身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政府和市场的一些功能,例如大学的研究可以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大学可以通过转让专利来获取经济利益。大学在发挥政府、市场的一些功能的过程中,也具有政府、市场的一些组织形态,例如大学的行政化管理和大学的市场化倾向。因而,虽然大学的政治取向、市场取向更多地来自政府、市场的影响,但也有来自大学自身的成分。

(一)政治取向

政治取向是指从国家、政府的价值倾向性出发来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政治是社会组织无法回避的力量,大学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自然也难以例外。首先,从大学自身的身份特征来看,大学需要政府赋予合法身份。“大学是什么”是关于大学的本体论认识,是与大学相伴而生的有关大学身份认同的迷思。从这种角度而言,大学的发展历程是其持续不断地追寻身份认同的过程。历史上政教不分的年代,大学渴望得到教会的认可,从而取得合法地位;文艺复兴时,世俗国家兴起,世俗政权力量不断壮大,大学开始转向政府,通过获得政府颁布的许可状而合法办学;近现代以来,大学必须在政府注册才能取得合法的法人地位,才能获得招生资格和颁发学位的权力。其次,从大学的外部环境来看,大学需要政府提供外部保障。现代大学已经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站在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必须依靠国家提供制度保障,而立法是最有力的手段。例如,1968年的“五月风暴”*五月风暴:20世纪60年代末,一场最初由法国大学生发起,学生和工人共同参与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运动。声势浩大,但持续时间较短。这场风暴绝非一日之寒,而是战后多年社会矛盾积累激化的结果,是一场由教育危机演变为社会危机,进而激化为政治危机的事件。该事件促进了法国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席卷整个法国,法国高等教育面临史无前例的困境。[2]同年11月,法国政府出台《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为高等教育确定了“大学自治、参与和多科性”三大原则,奠定了法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推进了法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化解了法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高等教育危机。除了制度保障,无论是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都需要来自政府各种形式的资金资助,从而获得办学的经济基础。再次,从大学的功能来看,大学需要在与政府的互动中发挥自身价值。现代大学通过政策咨询和科技研发为国家服务,现代大学的前途已然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例如,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顺利实行正是众多大学直接参与、提供智力支持的结果。

现代大学制度的政治取向对外表现为国家对大学的宏观管理,对内表现为大学内部的行政管理。具体来看,外部的政治取向过于强烈时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独断专制,大学自治权削弱,大学丧失独立地位;内部的政治取向过于显著时集中表现为大学行政势力压制学术势力,学术自由不复存在,也即出现大学行政化的极端情况。大学的过度行政化造成学术权力向行政权力妥协,进而使得学术权力向掌握着行政权力的大学行政人员手中流动。其结果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对峙。

(二)市场取向

市场取向的价值倾向性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显著特征,市场取向源于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在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浪潮中,“康奈尔计划”(Cornell Plan)和“威斯康星理念”(Wisconsin Idea)赋予了现代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从而使现代大学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研究型大学的出现深化了大学科研与社会生产的密切关系;21世纪“创业型大学”的蓬勃发展,更是将大学推向了市场的中心。埃茨科威兹指出,创业型大学是大学-产业-政府关系“三螺旋”发展的生产力,应采取积极的立场将知识投入到实际应用,并把投资范围扩宽到大学知识的创造;知识产业化是大学新使命的核心,使大学与知识消费者联系得更加紧密,并赋予大学拥有自己产权的经济角色。[1]31

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深化的角度考量,现代大学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一股潮流。有学者指出,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已经演变成为巨型的企业,政府、个人和企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不断上升,高等学校在管理、资金和组织方面也逐渐引入市场导向的机制。[3]1-2服务大众、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已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最基本的时代特征。

市场取向的实践化集中表现在大学通过提供智力支持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为自身谋取经济利益。大学只有走向开放、走向市场才能激发自身活力。不过,市场取向的现代大学制度使现代大学不断走向市场,不断与社会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立身份而不至于迷失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是大学需要深刻反思的命题。

(三)学术取向

学术取向是保障大学得以独立存在的基本价值取向,为现代大学制度之本。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学术活动必须以个体主动性充分发挥为前提。因此,必须给予学术人员充分的自由,而不能施加过多的行政限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仅是一种技术操作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渗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旨在实现学术目的,其关键是确立以学术为本的价值取向。

学术取向的核心要旨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三原则“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的核心内涵之一。但是,大学与政府、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伴随着学术自由的消减,客观造成了学术自由的边界模糊。学术自由是大学得以独立存在的重要基础,学术自由的边界模糊导致现代大学的身份模糊,现代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挑战。

三、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三元逻辑的动态制衡

埃茨科威兹认为走向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是现代大学的必然之路。构建“三螺旋”模型之初一般存在两个截然对立的立场:(1)政府控制大学与产业的国家垄断主义模式;(2)产业、大学与政府三者之间彼此独立与分离的自由放任主义模式。只有使大学-产业-政府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每个部分在保持传统作用和独特身份的同时又起着其他部分作用时,才能够使三者之间互惠共赢,从而走向“三螺旋”模式。从中可以发现,现代大学制度存在政治取向、市场取向和学术取向三大价值取向逻辑,三元价值取向逻辑只有处于动态制衡之中才能保障大学正常的运转秩序。

(一)突破价值取向的一元逻辑困局

按照“三螺旋”模型理论,一元逻辑困局主要表现在政府过度控制大学和产业,那么现代大学制度的一元价值逻辑困局则集中表现在三种价值取向中政治取向占主导地位,学术取向和市场取向依附于政治取向,对外表现为政府垄断大学管理,对内表现为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政治取向占主导的一元价值逻辑使大学的主体性不能彰显。(图2)

图2 政治取向主导模式

(二)打破三种价值逻辑间的独立与分离

埃茨科威兹认为,大学为保持自己的学术自由和独立身份,倾向于间接地、远距离地与国家和市场发生关系。大学的戒备心理使大学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疏离,与此同时政府与市场也在疏远大学。这启示我们,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只重视学术取向,排斥政治取向和市场取向会导致三种价值取向的独立与分离。(图3)例如,有学者认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根除大学的行政化倾向,那么去行政化就意味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吗?事实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将去行政化简单地与现代大学制度等同,大学不能借口去行政化消极对待制度建设,也不能单纯将制度建设的希望寄托于去行政化。[4]另外,从大学外部的宏观管理和内部治理来看,大学需要资金运行、后勤保障等行政化的管理以确保大学的正常运行。同样,排斥市场取向会使现代大学陷入孤立的困境,资金困难、治理困局会使大学迅速陷入衰退的漩涡。分析表明,走向三元价值逻辑动态制衡的“三螺旋”模式是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合理之路。

(三)构建三元价值逻辑动态制衡的“三螺旋”模式

埃茨科威兹认为,对于现代大学制度的三种价值逻辑而言,构建起三种价值取向的“三螺旋”模式是实现三元价值逻辑动态制衡的关键。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走向“三螺旋”模式时,学术取向-政治取向-市场取向之间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三者处于动态制衡当中。(图4)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螺旋”模式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图3 三种价值取向独立与分离模式

图4 三元价值逻辑动态制衡的“三螺旋”模式

首先,三元逻辑的动态制衡中,要以学术取向为主导。埃茨科威兹做出这样的描述:“为什么大学会处于三螺旋创新系统的核心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第一使命——教育使命。大学拥有学生资源,这些学生是新思想和创新活动不竭的来源,大学的人员更新要远高于其他机构。”[1]8大学与大学制度的立足点是学术权力,大学处于“三螺旋”中心,学术取向也必然要在三元价值逻辑动态制衡的“三螺旋”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

其次,处理好学术取向和政治取向、市场取向的关系。就学术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关系而言,政府要由“权力无限的政府”转变为“权力有限的政府”,从“控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在大学内部治理中,要以学术权力为主导,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就学术取向与市场取向的关系而言,大学既要保持学术自由,又要参与经济建设,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同时大学必须坚守本心,防止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迷失弥足珍贵的大学精神,丧失自我认同感。

埃茨科威兹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理论界的重视。“三螺旋”理论为构建具有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的“三螺旋”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框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取向-市场取向-政治取向的“三螺旋”模式有利于我国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价值抉择。

参考文献:

[1]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2]于奇智.五月风暴与哲学沉思[J].世界哲学,2009(1):152-158.

[3]泰克希拉,等.理想还是现实:高等教育中的市场[M].胡咏梅,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蒋华林.去行政化就能建成现代大学制度?[J].高教探索,2012(6):10-15.

(责任编辑孟俊红)

A Study of the Triple Logic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Based on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ZHAO Lizhou, YANG Jie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4,China)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comes from university spirit and idea. The American scholar Henry Etzkowitz proposed the theory of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triple helix. Based on this,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has three kinds of value orientations, academic orientatio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The triple helix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Key words:the triple helix theory;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value orientation; dynamic balance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2015-JKGHZDZB-03);201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重”重大项目“美国现代大学制度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研究”( 2014-SZZD-12);2015年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探索研究”(Y1516006)。

作者简介:赵立周,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封 475004);杨捷,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开封 475004)。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2.012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2-0056-05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价值取向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