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高原夏菜青花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4-21张如军李占省

中国蔬菜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花菜花球菜农

张如军李占省

(1兰州市副食品基地建设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兰州高原夏菜青花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如军1李占省2

(1兰州市副食品基地建设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

青花菜是兰州高原夏菜生产中高附加值的特色蔬菜,种植面积一度达到0.35万hm2,但是什么原因导致2005年后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本文从品种更替、市场价格、农民种植习惯、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兰州高原夏菜缓解了我国南北夏菜供应不足的问题,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兰州高原夏菜播种面积达6.7万hm2(100万亩),总产量290.1万t;其中外销占60%~70%,补充了我国沿海各大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青花菜是兰州高原夏菜生产中高附加值的特色蔬菜,常年种植面积逾0.2万hm2(3万亩),产量逾5.7万t,95%以上外销,经济价值超过1.5亿元(贠文俊,2014)。

1 产业现状

基地,包括榆中县高崖、甘草、清水、三角城、夏官营、金崖、来紫堡等乡镇和红古区大通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30多个城市,也出口国外,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青花菜在兰州高原夏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当地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青花菜价格浮动幅度较大(表1),且每天价格都会有所变化,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给菜农造成了压力,使其改变种植习惯,采用分批播种、多次收获的方法来降低种植风险。

1.1 兰州青花菜种植概况

青花菜在兰州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种植面积不足0.1万hm2(1.50万亩),至2005年最大面积达0.35万hm2(5.25万亩),之后逐年降低,至2013年降到最低0.13万hm2(1.95万亩),之后又进入逐渐恢复期,2016年达0.2万hm2(3.00万亩)。兰州青花菜主要分布在二阴地区蔬菜基地,包括榆中县的银山、马坡、上庄、兰山、新营、小康营等乡镇;引大秦王川灌区蔬菜产业基地,包括皋兰县西岔、石洞等乡镇;榆中县宛川河流域蔬菜

表1 2012~2015年兰州市青花菜主要产区价格

1.2 品种更替

近30年来,兰州地区青花菜种植经历了3次品种更新。2008年以前,以来自香港蔡兴利菜种行有限公司和黄青河国际有限责任公司的万绿320和玉冠(产地日本)为主;2009~2013年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中青9号(绿奇)为主;2014~2016年日本坂田公司的耐寒优秀逐渐替代中青9号;2016年以耐寒优秀为主栽品种。

2009年以前青花菜产品主要销售到兰州本地,随着兰州高原夏菜逐渐向南方推销,青花菜对外销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产品的供给无论是收获时间、数量还是品质都必须满足市场的要求。中青9号(绿奇)具有可春秋播种、适宜凉爽气候条件栽培、花蕾细较绿等特点,既能保证兰州二阴区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春秋分批播种又可延长供货期,品质也适合南方市场的消费习惯,因而替代了万绿320和玉冠。近年来,耐寒优秀快速替代了中青9号,主要因为中青9号在早年气候稳定种植时生长正常,但自2014年以来,出现前期温度高于或低于往年平均温度,或菜农提前播种的情况,中青9号在种植过程中出现花蕾变粗、花球变扁的现象,而且收购价低于耐寒优秀,导致其提前退市。

1.3 采收、保鲜、贮藏与运输

青花菜食用部位为幼嫩花蕾、花梗和嫩薹,不耐储藏,采后要及时处理。一般凌晨4:00~6:00采收完成后,为防止变色、衰老,延长保鲜期,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尽快运到冷库,在低温-1~0 ℃条件下预冷12小时,然后装入泡沫箱,加2瓶冰或撒碎冰并尽快汽运至目的地。单箱质量多为10~15 kg,中间预冷和包装成本1.0~1.5元·kg-1。

上述环节越短越有利,否则青花菜采收后花蕾遇高温或在贮藏过程中易枯黄,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延长保存期对于青花菜生产和消费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汽运为当前长途运输的主要方式,但受天气、地理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运输成本过高,这也是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1.4 市场销售

兰州地区现已形成冷链运输体系,在青花菜主产区建成了相当数量的冷库。榆中地区拥有冷库44座,年周转预冷规模150万t;皋兰地区10座,年周转预冷规模35万t。拥有各类农业中介组织300多个,经过培训具有资质的经纪人500多人,随之也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就业。

据统计,2006年甘肃省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区域性蔬菜专业批发市场30多个,蔬菜保鲜库60多个,蔬菜运销中介组织达到1 000多个,蔬菜专业协会100多个,从事蔬菜销售的人员逾10万人,形成了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冯毓琴,2009)。

2008年市场调查显示:① 浙江杭州三里亭市场每年销售兰州高原夏菜超过6万t,占市场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主要经营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等,是兰州高原夏菜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②广州江南市场和汕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销售兰州高原夏菜约0.1万t,主要经营甘蓝、青花菜、花椰菜、大白菜、芥蓝等,青花菜约占5%。③ 福建漳州和厦门同安市场每天销售兰州高原夏菜0.05万t,主要经营花椰菜、青花菜、甘蓝、芥蓝等。④ 北京新发地市场兰州高原夏菜销售较少。可见,青花菜销售以南方为主,北方较少。向南运输成本较高,也增加了运输风险。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与市场对接问题

兰州青花菜的种植在与市场对接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导致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新老品种更替期造成菜农犹豫,导致其选择种植其他种类蔬菜,如甘蓝、松花菜等,从而影响青花菜种植面积,2005年之后青花菜面积逐年下降就是该原因造成的;其次,青花菜种子价格过高,供应量减少,直接影响青花菜的种植。据市场调查,2016年青花菜主栽品种耐寒优秀种子供不应求,如果有充足的货源,青花菜种植面积可能会增加;第三,青花菜收购商目前主要收购耐寒优秀,压低其他品种的价格或拒收,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其他青花菜品种种子经销商的积极性,在缺乏货源和利润较低的情况下,种子经销商不得不另寻出路,转向其他种类蔬菜种子的销售,与此同时少部分经销商“垄断”了青花菜种子的销售,任意提高价格,导致菜农种植成本提高,降低种植积极性。

自2010年以来,由于政府征用土地,客观上减少了兰州高原夏菜传统蔬菜的种植面积,青花菜种植面积也随之减少。青花菜种植面积的减少势必会削弱高原夏菜的生产能力,降低兰州高原夏菜在我国夏菜生产中的地位,这对于高原夏菜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2.2 菜农栽培习惯问题

2.2.1 提前播种 菜农为了追求利润,提前播种。对于青花菜而言,春季提前播种(3月下旬直播较为适宜)会造成植株过早春化,后期如再遇高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次花球。表现为花球部分失绿,花球颜色不匀,出现“黄斑”,花球荚叶,花蕾变粗、颜色发紫等不良现象(图1),严重影响花球商品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2.2.2 分期播种 菜农多数采用分批播种的方式,不同种植区域播种育苗时间不一。榆中县宛川河流域蔬菜基地高崖乡主要分为春秋两茬。春茬有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3月上旬直播,90天后即6月中旬采收;4月上旬直播,80天后即6月下旬开始采收。育苗栽培一般是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定植,7月下旬采收。秋茬一般5月20日至7月20日直播,80~90天采收;育苗定植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60天采收。在本地也可以种植3茬,第1茬3月上旬冷棚定植,5月中旬采收;第2茬5月下旬定植,7月下旬、8月上旬采收;第3茬8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采收。第3茬产品主要销售兰州本地市场。引大秦王川灌区石洞镇阳哇窑村一年种植两茬,第1茬比较集中,育苗时间为3月5~20日。2016年育苗最早在2月27日,育苗期约45天,4月5日定植,6月上旬采收。第2茬定植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底,9月底至10月采收,定植到收获约65天。在遇异常气候的情况下,3月上旬直播和4月上旬定植的青花菜易出现花球颜色发黄等次花球表现,大大降低了商品性和收购价。

图1 青花菜次花球表现

2.3 气候异常问题

近年来兰州地区气候变化异常,在夏季出现了冰雹、雨雪和冻害。2014年4月14日晚,兰州市榆中县、皋兰县、兰州新区部分地区发生冰雹灾害。2015年5月10日全市气温骤降,兰州市榆中、皋兰等地地面最低气温降到0 ℃以下,各县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霜冻灾害。2016年5月以来遭受了5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是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大部分地方出现降温、降雨(雪)天气。青花菜主要产地榆中的降雪终日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晚的。这些多变的天气造成了兰州高原夏菜的损失,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品种过于单一,如皋兰地区主要栽培甘蓝,品种主要为中甘21,青花菜品种在榆中地区主要为耐寒优秀。榆中县金崖乡2016年4月16~18日、5月1~4日两次降温,20%~30%青花菜幼苗生长点冻坏,与往年相比推迟上市约20天;5月中下旬阴雨天比往年多,花球花蕾发病、发黄,发病率约10%。

各年气候多变,再加上病虫害时有发生,给青花菜等高原夏菜的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品种还是种植形式,可能要兼顾考虑,这就要求国内育种单位对品种不断改良,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国内品种的占有率和市场认可度,真正意义上为农民服务,减轻农民负担。

2.4 市场风险问题

不论是高原夏菜还是我国其他蔬菜交易市场或中心,青花菜价格浮动幅度较大,价格每天变化已是常态,特别是2012年以来。这给菜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蔬菜价格的“大小年”,已变成了“大小天”,价格忽高忽低致使菜农难以应对。

多变的价格和市场使得菜农在每年的种植中很难安排蔬菜种植种类。由于种植户规模普遍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市场信息收集能力弱,大部分菜农一般根据上一茬或上一年的蔬菜价格安排当年种植计划,头年价格下跌的蔬菜种类,下一年菜农就不会选择种植。随着种植面积减少又会因供应不足而价格上涨,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高原夏菜的生产、青花菜种植特色的保持和升级,也不利于我国“菜篮子”工程夏季蔬菜的供应。

3 发展策略

3.1 合理改变种植习惯

2016年兰州高原夏菜出现部分蔬菜“过剩”和青花菜前期价格较低(1.2~2.0元·kg-1)的现象,除了气候导致南方蔬菜上市推迟的原因外,还有兰州当地菜农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人为提早播期,造成兰州高原夏菜过早上市与南方尤其是广东地区的蔬菜出现了冲突,加之兰州高原夏菜的主要销售市场也在南方,如浙江、广州、福建、香港等,造成了南北集中供应。同时,兰州蔬菜运输到南方成本会高于南方当地蔬菜,出现了部分“过剩”。所以建议菜农应根据季节物候期应时播种,不能主观上任意改变蔬菜播期和供应时间。在兰州青花菜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只有利用科学化种植手段和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兰州高原夏菜在我国夏菜生产中的地位和特色,提高菜农的种植积极性,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科学化种植要求种植过程精细化、机械化和规范化,如覆膜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低温冷害,提高土地墒值,黑色地膜还能阻止杂草生长;滴灌系统可以提高土地对水分的利用效率等。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技术和器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解放劳动力。

3.2 种植品种多样化

兰州青花菜种植品种过于单一,单一品种收获期一致,需投入较多劳动力才能及时收获,但目前菜农家庭劳动力有限,有时不能及时采收,就会造成蔬菜生长过期,失去商品性。因此,建议菜农种植不同收获期的品种,分批收获,既能降低种植风险,也不误采收时期,提高单产和收益。

分批播种能够降低青花菜种植风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播种过早或偶遇低温天气会造成青花菜早花和次花球现象,后期遇高温会造成花球部分“失绿”等次花球的出现。因此,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可以根据当地不同海拔不同类型的耕地,选择不同的品种类型。高山种植选择耐寒的品种以应对低温和一茬栽培的特点,可以选择耐寒性好的中青12号和绿雄90;海拔较低的区域则选择耐热和早熟的品种进行栽培,如耐寒优秀和中青11,尤其是中青11熟性较早,比耐寒优秀早5~10天;批次较晚的则选用耐热的品种,如炎秀、台绿2号等。从而使得品种特性与栽培条件协调统一,提高青花菜的商品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3 建立多样化分流销售渠道和优质品牌

兰州高原夏菜供应主要集中在南方几个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北方基本上没有销售渠道,建议建立分流销售渠道,在南北建立不同级别的销售市场,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微商、网络等途径宣传兰州高原夏菜的特色,特别是优质的特点,建立地区品牌,提升服务和供应水平,这样会大大降低种植和销售风险,提高高原夏菜的产值和社会效益。

冷库收购的蔬菜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青花菜菜农和种子供应商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由于受收购商对蔬菜品种收购种类的限制,造成大量蔬菜腐烂地头,损失严重。当地缺乏小型流通市场,消费蔬菜能力很有限,政府应引导品种多样化,供应多样化和多地化,打开供应侧瓶颈,改变冷库收购市场单一的格局。

建立物流、种植、收购一体化的渠道和流通机制,根据青花菜周年供应蔬菜种类和总量,实现分流,改变单一供应市场的格局,实现遍地开花,让低价蔬菜实现流通,菜农实现更多盈利,提高种植积极性。如将蔬菜不仅仅往南方集中供应,可以向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进行分流,尤其是同北方蔬菜交易枢纽——山东建立联合供应和收购机制,形成一条信息畅通的蔬菜供应链,建立长久联系,逐年完善供应和需求信息,最终实现高原夏菜为生产基地,中部为消费和流通基地,北方、中部和南方为消化基地的整体化生产和供应体系,实现品种、种类多样化对接和供应,无论是订单形式、多样形式,还是特色品种,都可以进入该渠道,形成流通基地和生产基地,可以通过协商和订单的形式,将蔬菜和农副产品进行多渠道、多样化销售,让平价蔬菜进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物流至关重要。

3.4 建立价格预测机构

建立价格预测机构,根据市场和多地需求对青花菜进行评估并制定销售策略,降低种植风险,实现青花菜等蔬菜“无过剩”供应,提高菜农利润和种植积极性。该机构要根据周年供应蔬菜价格和种类,与各地尤其是北方和南方蔬菜枢纽中心、大型超市、卖场、社区等形成联通机制,通过协商制定运输路线和受理中心,然后进行分流式销售,实现“无过剩”蔬菜销售总调度。

3.5 建立品种测试中心

作为高原夏菜和我国夏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花菜种植是优质特色,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高原夏菜中青花菜的生产和规模化种植,不断强化特色,对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抗病性、抗逆性进行地区试验,为当地以后蔬菜种植提供储备和科学数据,这也是科学种植的需求,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种植体系,为国内蔬菜种业的发展和突出高原夏菜的重要位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冯毓琴.2009.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蔬菜,(11):9-12.

贠文俊.2014.兰州高原夏菜扩展种植区域的探讨.中国蔬菜,(5):59-60.

张如军,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E-mail:13519655265@163.com

2016-08-03;接受日期:2016-09-18

猜你喜欢

青花菜花球菜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我国青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褪黑素调控呼吸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延缓采后青花菜衰老
神秘的湘西菜农
漂亮的毛线花球框
青花菜
七彩花球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