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2016-04-21赖秋燕
赖秋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开展,双主体思想理念不断地渗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初中化学逐渐建立起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效率却并没有得到如期的效果。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模式的思考,提出新课改形势下有效教学模式建立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教师讲解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教学模式是受到知识观的影响,认为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阐释和分析,学习是学生对教师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一种内化吸收,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教师所输出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中,没有更多的关于学生活动的设计,没有以学生的先前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设计教学,而是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基础设计。这样的教学使得课堂演变为一种教师中心的“演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
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将自我知识外化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转化给学生的一种艺术。初中化学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大多采用大班化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体,教学手段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式。传统教学法认为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分析水平是有限的,不能对问题形成深入全面的理解,教师无论在知识水平还是时间上较学生都存在很大的优势,对课程内容的分析也就更加深入,教师的讲授会使内容更加的全面和深化。
(三)课堂教学目标以知识积累为主
在传统的知识观中一个人的文化主要体现在知识量上,知识渊博是传统文化中经常使用的赞赏个人知识容量的词汇。这种文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学生通过笔记记录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背诵化学概念、化学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巩固练习,题海战术是传统教学常用的巩固策略,也对学生知识量的强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成绩成为课堂评价的唯一标准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进行总结,而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学生学习结果最终通过成绩显示。因此,成绩成为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凭证,学习成绩高证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证明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而教师和学校几乎把成绩认定为学生能力的指标,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强,学习能力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强,这就形成了一优百优,三好学生只要体现在成绩上的客观事实。
二、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自教育和课程开展以来就提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师生关系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课程实施后,双主体的理念不断渗透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知识上是授受关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内容展开的讨论,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这种现象在信息化时代更是如此,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的知识也更加丰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哪里学到东西。
(二)学生主体的课堂学习
新课程文化认为,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是一种机械的学习方式,学生主要通过长时间的机械记忆和模仿习得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束缚在固定内容的反复学习中,学习效率低,学生并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学生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习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穿心能力才能够激发。初中化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学习和交流,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认为,课堂学习绝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是对问题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是自我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充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能有效地突破对深层问题的理解,小组任务的安排以及结果呈现的设计等内容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是对学生主体学习困境的一个点拨,以引导学生打开新的思考方向。在学生对当前问题基本完成,或者交流处于无效状态时,引导学生向下一阶段的学习过渡,以保证学习问题的不断推进。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主张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是传统教学的单一讲授制,使学生处在无声的状态,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机械记忆和模仿,没有自我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读。新课程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被运用于教学,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任务单教学法、游戏法等,以期改变传统的单一讲授制,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
三、新课程改革下教育教学出现的新问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缺乏精心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的课堂,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活动组成,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中化学教师均缺少对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如何展开活动,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配学习任务能使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等,教师并没有集合内容进行综合性思考。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缺乏层次性。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也就是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年龄特点为基础开展的。学生关于新内容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活动要突出层次性,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架,通过活动的层次性,促进新内容的不断学习和深化。但是,教师通常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将教学内容化为若干个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没有思考问题之间的层次性和启发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缺乏教师的调控。
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观察发现,许多教师在将任务分配给学生后,大多是站在讲台上看接下来要进行的内容,或者批改学生的作业,以等待学生完成任务。没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初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降低,并进而出现走神、不参与讨论、不积极思考等问题,学生自主学生地无效性,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推进。
四、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一)学生主体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学生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收集资料,解答问题,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习能力,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五分钟的时间,使用支言片语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启发和引导。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教师通过简短的引导能够带领学生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没有充分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支撑的问题,显然通过这样的引导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一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而一些只需要学生了解和知会,对于这些知识在教师细致讲解基础上进行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同重要
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是新课程下的主要目标。但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只有在知识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在遇到新鲜刺激下才能调动已有的知识,对知识重新组合,实现创新。西方教育在冲击中国教育保守刻板的同时,也在吸收中国知识基础牢固的优点。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中也要注重均衡发展,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课堂的参与度,但是也要不断加上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对于一些必要的识记性知识,如元素周期表,要引导学生经过记忆和运用,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王文静. 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8-24.
[2]张帆.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