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山水盆景的制作布局
2016-04-20李勇宋力
李勇++宋力
摘要:山水盆景可以说是一幅立体山水画面,它不仅是可观大自然景色的再现,也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化特征;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水盆景制作中,首先要确定主题,才能加以布局,如山石、植物以及点缀的大小、疏密等关系。
关键词:山水盆景;立意;布局;主次;虚实
山水盆景作为中国盆景艺术的一大类别更有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其表现的内容是险峰远袖,秀山丽水,如五岳胜迹、黄山奇峰、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都可以通过盆景艺术造型表现出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万里,小中见大,移天缩地,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其意境的深远,内容的广博,常为其它盆景所不及。山水盆景,顾名思义是指,“以自然山石或山石代用物为主要材料,经过挑选、锯截、雕琢和组合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的山水景象艺术①”。“缩地千里,小中见大,丛山千万里,尽在小盆景中”是山水盆景艺术造型突出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的诸多盆景艺术家所制多的山水盆景各具特色,不仅具有不同地理环境、风俗民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差异外,还会展露出创作者自己的个性化风格。有了风格,艺术才有了生命,才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同时, 山水盆景受时间、环境条件、地域限制的影响不大,造型景物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与季节的影响。一般来说,北方的山水盆景以雄奇、浑朴取胜,南目的山水盆景以秀丽、精巧见长。但各地均有侧重.可谓各有丁秋。
一、山水盆景——意在局先
在我们创作山水盆景时,就如同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一样,唐代画家王维在《山水论》中说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而在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中也提到:“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故古人作画意在笔先②。”转变到山水盆景中,将其名为“意在局先”,就是说在山水盆景布局之前,先要确定山水盆景的创作主题,依据主题才能布局景物,山石、树木、溪水等景物的大小、为主、主次、虚实、聚散等。
在山水盆景的制作中,先是要立意,即确定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然后再依据主题,选用什么样的石料、何种盆形,采用哪种造型形式与艺术表现方法来使作品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从而实现意境的表现。
二、山水盆景的布局
在山水盆景中,布局是在立意之后作为主要的一个环节,要合理搭配山石、树木以及各种点缀的高低起伏、左右分布、疏密相间等,才能使盆景展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山水盆景是大自然客观景象的再现,但这种客观再现的过程中,加入了创作者一定的主观的选择、提炼、剪裁。一般情况下,受到盆大小的限制,要想表现出无限的自然景观,必然要在创作中有所取舍,才能突出重点,由表及里,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创作出优秀的山水盆景作品。
首先,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在宋代郭熙《林泉高致》说到:“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大者小者,以其一境主于此,故曰主峰。”主峰既是山水画中的中心,同样也是山水盆景中的中心所在,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在主峰确定的情况之下,才能考虑其它配景,如次峰、配峰等。在北宋李成《山水诀》中也说到:“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行,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③。”山水盆景也是如此。可见,山水盆景中主次关系的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在山水盆景作品中,只能有一个主体,所有其它配景均是服务于主体,也就是所谓的局部服从整体。只有主体突出,才能主、宾分清,整个作品才不会平淡、呆板。
此外,除了注意主次之外,各个景物之间的疏密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山水盆景中,山峰的位置、大小,树木以及各类植被和点缀物应有疏有密,过密则会显得臃肿呆板;过疏则会琐碎杂乱。著名画家黄宾虹在谈到绘画中疏密关系时说到:“疏可走马,则疏处不是出疏,一无长物,还得有景;密不通风,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④。”足以看出,自山水盆景制作时要掌控全局,做到疏密得当,疏而不散,密而不塞,才能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在疏密关系的处理上也应当注重景物的繁简变化,删繁就简,并不是说越少越好或是越渐渐越好,删繁就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景物的主体,表现出整体的表现主体,使疏密关系更加的自然,使作品看起来更加丰富和谐与完美。
其次,取势导向,顾盼呼应,虚实相生。山水盆景在布局时讲究取势导向,布置动势,本身山水盆景中的景物都是静止的,通过一定的布局才能使画面展现出生动、活泼的态势,使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般来讲,山石、树木都是静止不动的,而人物、水则是活的,人物的活动、水的自然流动,为静止的山石营造出一定的活力。只有将山脉走势确定才能合理的布置其它景物,使各景物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同时,山水盆景各景物之间的虚实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山水盆景中,所谓的实即山石、树木以及各种点缀之景,是实实在在的物品;而虚则是空白的地方,如江河湖泊以及山石之间的空白等。这些空白之处更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山水盆景中的虚实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虚是实的补充,无虚则缺少了想象的余地;虚是依托于实而存在的,如江河湖泊中的一叶扁舟,如没有扁舟的存在,此处的水显得很空泛;而扁舟则是更好地衬托出水的存在。
此外也要注重露中有藏,传统山水画讲究含蓄,古人云:“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在山水盆景的制作中景物的露藏运用的十分广泛,在咫尺浅盆中,山峰之间,相衬相映,起伏绵亘,坡岸水角萦回曲折,洞壑幽深、道路、溪水时隐时现,屋宇、楼观金楼一角以及山后树木仅露树枝。在露藏的处理下,不仅有利于塑造一定的深远意境,也能让观赏者浮想连连。
山水盆景说白了就是一副立体的山水画作品,所要表现的也是大自然中的秀山丽水,我国地域广阔,名山大川千姿百态,或悬崖峭壁,或雄伟壮丽,或曲折蜿蜒,或层峦叠嶂。要想制作出优秀的山水盆景,需要艺术家深入大自然之中,仔细观察,以大自然为师,“观天地之造化”。就如同石涛在绘画中提到的“搜尽其峰打草稿”一样,置身大自然之中,掌握山水风貌,运丘壑于胸中,才能制作出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山水盆景作品。在山水盆景的制作中深受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因此在我们制作山水盆景时,应当相互借鉴山水画、园林造景的一些方法,在制作中不断加以实践,形成一套艺术创作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运用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既能灵活运用,又能将景物的主次、疏密、大小等处理的十分的自然生动,所谓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①仲济南.王志英绘.图解山水盆景制作[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②[清]方薰.《山静居画论》
③[北宋]李成.《山水诀》
④黄宾虹.《画语录》
【参考文献】
[1]仲济南编著.王志英绘.图解山水盆景制作[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陈习之,林超,吴圣莲.中国山水盆景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3]俞慧珍.山水盆景制作与养护[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汪彝鼎.中国山水盆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邵忠.中国山水盆景艺术 图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勇,男,汉族,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理工大学讲师。
宋力,男,汉族,山东理工大学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