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笔墨元素的重要性
2016-04-20杜雨星
杜雨星
摘要:中国古代称绘画为丹青或水墨,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笔墨技巧对于中国画极其重要,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而逐渐形成,地位极为重要,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国画的代表。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概念,并不单纯是指技法和工具或者绘画基础,而表现着画家的思想感情。笔墨乃是中国画的灵魂,在运用中追求一种超越笔墨之象的精神,它历经千年的沉淀,标识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发展
一、中国画的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术语,是指用笔和用墨的基本功以及画面效果。一般来说,用笔就是指线条。中国画的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有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等种种区别。用墨的主要目的是表现物体的色彩、明暗等。墨虽然是黑的,但中国画却有“墨分五彩”的说法,五彩是指黑、浓、淡、干、湿。笔法要求是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是墨分五色。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
中国画因为讲究笔墨,所以评论或欣赏一幅中国画要看它的水墨功夫,表现画的气韵。
二、笔墨的发展
早在石器时代,中国人类就以动物血液充当颜料使用,用红、黑等颜料图绘各种图案纹样,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半坡遗址出土鱼形纹彩陶上就可以看出中国远古先民们的绘画痕迹,也是中国水墨画发展的雏形。现存最早被发现的绘画作品是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帛画一一《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这两幅画里的男女人像肯定都是墓主人的肖像,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格调庄重典雅。
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提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的理论主张。而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则是对笔墨的要求。
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至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山水画,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作者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的提高,对色彩技法给予了新的形式。
盛唐期间,王维是田园山水诗的代表,画风水墨简淡。苏轼评价他的作品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水墨意境。
北宋中后期大批文人画家踏足中国画坛,文人士大夫绘画兴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开创了写意人物画之先河。用酣畅的破墨画法,会出现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荆浩也在他的《笔记法》里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他指出“吴道子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文人画主张以水墨表达性灵,写意为先。
历经元明清,出现力倡文人画尤其抢救笔墨的松江山水画派,扬州吸引了大批文人画的职业画家与职业化了的落拓文人画家。最具代表性的“扬州八怪”继承发扬了“清除四僧”的传统,把写意画发展得更加充满个性,笔墨更加豪纵而古拙。
三、笔墨的意义
在传统绘画中,笔墨渗透着画家的情感,它也是绘画作品能否“气韵生动”或“传神”的关键。唐中期的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的即在于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从侧面道出艺术家通过笔墨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和理解。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意”指情意和激情。书中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同时又强调了“气韵”和“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笔不意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
赵由隽有诗云:“画法始由梁楷变,观图尤喜墨如新” 梁楷的减笔画代表作《泼墨仙人图》中充满了淋漓自由的笔墨书写,注入了他向往自由的情感,表现他放任不羁的性格,抒怀写情,用笔放逸而不拘常格。从而可见好的国画作品是画家对所要表现的艺术形式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把胸中情意和激情表现出来,抒情写意,即使画尽,其意犹在。画家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情感体验,创作的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不苟的艺术表现力都用笔墨注入作品中, 引起大家的审美及情感共鸣。自古以来,中国画是沿着笔墨通向神韵之道而向前发展的,所谓气韵生动就是意到笔随,笔墨兼任且气韵生动的神妙境界,以笔墨形式达到对自我的超越,在笔墨之间流露主观之神。
经济的发展,当下中国画的笔墨方式改进了许多,但仍然在画家的创作过程中笔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恽南田提出“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笔墨同人的精神之气是合为一体的。因此,在中国画中,笔墨是衡量绘画的最高标准,通过笔墨技巧,才能够达到气韵生动,通过笔墨来达到所谓的天人合一,融会贯通。充分证明了笔墨在中国画画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118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林木编著.笔墨论[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4]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5]薄松年,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