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商业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2016-04-20赵子嘉
摘要:追寻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与探索,通过对比商业艺术,寻找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的定位,在商业不断繁荣的今天,美学的传播对大众审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如何融入现代传播美学形成东方人独特的视觉语言并且唤起人们的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商业艺术;中国画;设计
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争论由来已久。艺术遇到商业。其结果可想而知:由艺术商业化衍生出艺术经济,正是艺术与商业水乳交融的结果, 让艺术品贴上了商业的标签。
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艺术市场作为特殊商品的基本特征是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换言之,单位劳动时间是无法衡量文化艺术所创造的价值,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文化艺术品受制约的原因之一,当市场需求上涨当供不应求时,艺术品价格必然上涨,当市场需求量下降,趋于饱和,艺术品价格自然也会同比下降,与此同时,艺术品的价格更受其艺术价值所决定,然而艺术价值并不直接与创作时间成正比,其价值主要取决于社会对其的认同程度,这也是艺术品价值相较于一般劳动产品价值的本质区别。然而商业艺术则不然,商业艺术多是服务于企业或产品,事先就已经达成了供求关系,商业艺术的目的是传播,其艺术价值往往要小于其带来的商业价值,商业艺术会伴随着其传播的产品的消失而消失,商业艺术追寻的是如何快速的抓人眼球,以达到告知的目的,其传递的思想紧密的关联产品,所以其寿命也于其产品寿命有关,商业艺术属于快消品,讲求时效性,而传统艺术则更像是品牌,需要经营,源远而流长。
在这个琳琅满目的商业时代寻找中国艺术美学的根,至关重要,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中华文明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不仅在艺术造诣上的地位不可撼动,更是不断推动东方文明迈向世界的重要的一步,无论从广告创意,商业设计,乃至商业空间,建筑领域都能寻找到传统中国绘画元素的传承与存在,东方语言逐步向国际化迈进,中国画代表了东方文明更代表了东方人的美学与人生哲学,将中国传统绘画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及广告创意融入中来,使中国画不论从形式到内容都能更加紧密的融入当代传播美学之中,反观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艺术形式时代的到来对中国传统绘画在现阶段的冲击与发展。
数字艺术不断发展,数字图像与合成软件的不断进步,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一些视觉上的可能变成了不可能,数字技术让艺术上呈现的技法变得越来越简单,可控,并且大大的缩短了创作周期,举例来说,当代摄影艺术家孙郡,将摄影艺术与中国画相结合创作出一些列作品,即带有着中国画年代感与韵味,又带着当代摄影的时尚与前卫,他很好地将中国人独特的美感与西方区别开来,相对于西方的棱角,光比,立体感他将中国画中东方审美以及东方人的柔和,统一,温文儒雅,相对平面的视觉感受做到了极致,这种风格在商业上得到了极大的认可。人们惊叹之余不禁在探讨这到底是画还是摄影作品,由此可见,数字图形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当数字图像科技不断深入大众生活,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一方面是由于数字艺术带来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制作流程,更加精准,在这个速度至上产量为王的社会,数字艺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数字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画中讲求的“笔墨”语言被弱化。机遇在于数字艺术发展的背后就是可复制性与思想性的缺失,这也正是传统艺术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其诞生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进步贡献无疑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本身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浪潮中,能够更广阔的吸收与借鉴当代的商业艺术,广告创意的表现形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从而能将自身随时代的发展而升华,更好的运用当代的视觉元素充实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力。
从中国画中可以追寻到中国艺术,与中国美学的根,中国画是建立在中国道家思想中的“万法自然”的基础之上,不断追求创作的心灵自由。越来越多的广告创意与商业设计商业艺术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希望能够从中找寻到中国人自己的艺术语言增强民族认同感。在2008年期间,中国中央电视台投放了一支商业广告《品牌的力量》运用的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作为元素,以中国画的运笔贯穿整个广告,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论从数字技术到新的表现形式,刮起了中国水墨的热潮,在当时是一支极具民族凝聚力的作品,这就是商业艺术与中华文明完美结合的全新尝试,蔡元培曾经说过:“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渐消沮者也。”所谓“陶养感情”,就是用美和艺术去陶冶、净化人的感情,使之具有美的超脱性和普遍性,从而陶铸高尚的情操。蔡元培认为,美育随时代而进步, 由此可见艺术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它不仅只有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艺术对于人类心内的指引。
中国画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是我们区别与其他艺术种类,保持“种族”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标识,是祖先留下来给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不加珍惜,随意抛弃,随意糟蹋,那么中国画终将被消费文化的流行符号所取代。而我们也会成为流行文化谱系中的一员。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中要消解图像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本民族文化,不断加强中国画中笔墨语言的当代性建设,在大家都在提倡放眼国际化、迈进全球化,除去民族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要重新忆起孙中山先生的一段名言: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
【参考文献】
[1]聂振斌.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2]吕少卿.“图像化”时代中国画的生存危机[J].新视觉艺术,2012(02)
作者简介:
赵子嘉(1990—),男,汉族,籍贯吉林长春,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艺术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