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下武汉城市圈物流发展策略

2016-04-19汤中明

当代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汤中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低碳经济下武汉城市圈物流发展策略

汤中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发展低碳物流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环境、地理区位和物流资源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优势,并分析了物流发展不均衡、物流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物流技术落后等阻碍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从物流政策、物流规划和物流技术等三个层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物流技术;武汉城市圈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迅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耗显著增加,碳排放量也逐年创下新高。2013年,中国碳排放量达到了105亿吨,占全球360亿吨碳排放量的29%。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国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物流业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降低物流业的能耗,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物流成本较高。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全年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均少于10%,说明我国物流业处于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资源节约空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增幅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和能源供应。因此,发展低碳物流,减少物流业碳排放对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武汉城市圈是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的核心任务是“两新”,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两新”又集中体现在“两低”上,即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物流,降低物流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发展状况

图1 武汉城市圈与湖北省低碳经济水平对比

1、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有利条件

(1)经济环境优势。面积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2013年,武汉城市圈GDP达到15630万元,占全省GDP的63.4%。武汉城市圈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0490元和26958元,比湖北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近19.5%和17.6%,反映武汉城市圈有着相对良好的经济环境。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碳汇能力等四个方面对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的低碳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低碳经济水平,武汉城市圈都要明显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而与全国31个省市相比,武汉城市圈经济系统评分列全国第8位,而低碳经济评分仅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和山东等8省市,说明武汉城市圈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3年,武汉城市圈单位GDP能耗为0.82吨标准煤/万元,与湖北省能耗平均水平(0.84吨标准煤/万元)基本持平。武汉城市圈SO2排放强度与湖北省平均水平持平,但工业废水排放强度略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武汉城市圈工业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91.35%、90.64%和90.57%,均明显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反映武汉城市圈在环境治理方面走在湖北省的前列。

(2)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距京、津、沪、穗、渝、西安等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中心位置,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和较强的节点传导效应,是天然的东西南北信息、产品、物资、金融等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的汇集和扩散中心。武汉城市圈内的九个城市距离都在一百公里以内,同处荆楚文化区。区内居民的语言相同,习俗相近,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内的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其核心城市武汉市处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位置,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内陆最大及最具影响力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通江达海”城市,拥有立体型、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居中得水”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两江四岸”的城市格局。武汉城市圈拥有95所高等院校,115万在校大学生,1758万就业人员,人才济济,劳动力素质较高,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3)物流资源优势。自2007年底国务院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审批以来,武汉城市圈的交通运输网络日渐成熟,以武汉为中心建成的高速公路、以长江为主流的水路、以四通八达的铁路和航空系统,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随着武鄂高速公路通车,武汉至鄂州的车程仅需半小时。汉孝、汉洪、汉蔡、武麻、武英、青郑、和左等七条武汉高速出口路以及互通的城市圈高速公路已全部通车,武汉“1+8”城市圈1小时交通网络格局正式形成。城际轨道交通的建成,使得城市圈各个城市到武汉的时间大大缩小。同时武汉城市圈已经建成了多个物流园区,其中包括主要负责航空运输的天河机场物流园、阳逻水路船舶运输的新港物流园区、沌口的汽车物流园区、中小企业大量进驻的东西湖保税物流园等。

2013年,武汉城市圈地区人口达3073万,占湖北省总人口的49.8%,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这对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武汉城市圈具有丰富的物流资源,2013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517.5亿元,等级公路里程达8.3万公里,拥有民用车辆220万辆,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约23.22万。2013年实现货运量49977万吨,货物周转量达832亿吨公里,城市圈内物流量较大。武汉城市圈各城市2013年主要物流资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2013年物流资源与产出情况

2、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1)武汉城市圈物流发展的不均衡性明显。从表1所示的物流资源投入情况来看,武汉和黄冈两个城市物流资源投入最大,仙桃、潜江和天门等三个城市物流资源投入最少。从物流产出来看,武汉市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最大,黄石次之,仙桃和天门最少。从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来看(见图2),武汉、黄石和潜江等三个城市物流效率相对较高,黄冈市物流效率最低。而各城市之间的效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技术效率方面,反映各城市物流管理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单从物流效率角度而言,有些二三级节点城市的效率并不低。但从物流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武汉城市圈二三级节点城市的物流市场规模太小,其物流发展与武汉市有较大差距,与我国沿海城市相比差距更大。2013年,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七个城市的货运量分别只占武汉市的7.9%、13.2%、14.4%、14.1%、5.1%、9.0%和6.4%,而货物周转量分别只占武汉市的4%、11.8%、10.9%、12.9%、3.5%、8.7%和1.2%。从物流量分布来看,武汉城市圈物流网络不均衡,物流协调性有待加强。

图2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低碳物流效率

(2)二三级节点城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低。从物流资源投入和物流产出两方面来看,武汉城市圈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二三级节点城市物流资源投入冗余现象严重。2013年,武汉城市圈在等级公路里程、从业人员、民用车辆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等四类物流资源投入的平均冗余率分别为43.97%、46.89%、33.81%和35.73%。除了武汉、黄石和潜江在物流投入与产出之间比较均衡外,其他城市均存在物流资源浪费现象。黄冈市四类资源的冗余率均达到70%以上,孝感、咸宁和仙桃四类资源的冗余率也均达到50%以上。

(3)武汉城市圈物流技术有待提高。武汉城市圈物流业机械化方面还停留在半机械化半手工程度,除了少数几个国内外进驻的大型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武汉的本土物流企业总体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例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用到条码技术,需要人力输入单据;仓储系统没有做到智能分拣,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分拣工作等。这样就给实施低碳物流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低碳物流推行的能重复使用、可降解性的环保包装材料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要求。物流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更是明显。

三、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的发展策略

1、政策层面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等与低碳物流发展相关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武汉城市圈各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低碳物流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地方性标准。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低碳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做好低碳物流宣传引导工作,推动物流企业观念转变;制订相应激励措施鼓励物流企业向低碳化发展,提高物流企业低碳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开展低碳发展试点,并做好物流行业碳排放量统计与监测工作。开展碳税和推行碳交易,加强对物流市场的宏观调控,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规划层面

武汉城市圈物流发展定位为建设以服务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点—轴”式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其发展目标是成为服务中部地区产业链和连接区域间货物中转的物流枢纽区域,形成辐射国内乃至国际的现代物流中心。武汉城市圈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状况,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物流发展体系,各城市均规划了物流园区重点建设项目。但从实际建设效果而言,二三级节点城市物流园区还无法实现物流节点的功能,物流网络的物流量分布极不均衡,导致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应加强二三级城市物流市场的培育,提高武汉城市圈物流发展水平。优化物流组织管理,引导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合,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合资合作。通过政府牵头,努力促成城市圈内物流资源互补的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实现物流的网络化、集约化、有序化和高效化。采取税收、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专项资金方式对重点物流企业进行资助。制定引进知名外资物流企业优惠政策,通过物流用地、财政、税收及金融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二三级节点城市投资。同时,高水平物流人才的匮乏导致物流管理水平的低下,也是二三级节点城市难以实现物流规划目标的原因之一。由此,二三级节点城市应制定物流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大力支持本地高校和中职院校重点加强物流专业建设,积极支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和高、中等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校企共建一批物流业重点实习实训基地,提高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当地物流人才需求提供保障。

3、技术层面

从技术层面提高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发展水平,主要从物流系统优化技术、物流信息化技术和物流设备技术等三个方面着手。运用集成优化方法,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策略进行优化,降低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碳排放。优化物流实际运作流程,减少物流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过程的资源消耗,减少物流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加强武汉城市圈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物流运作的精益性,集约利用企业的物流能力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重点提高二三级节点城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应用不停车收费、智能交通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实现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无缝连接。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物流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迂回运输、空载、高库存等不合理物流形式,促进物流过程的合理化。引导物流企业使用能效高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提高物流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采用先进物流装备技术,应用燃油添加剂、节油器等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积极采用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推广应用节能照明、路面材料再生、温拌沥青等新技术,探索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调整优化物流运力结构,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运输车船,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船,引导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Huang Hua:A Study of Developing Chinese Low Carbon Logistics in the New Railway Period[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Product,E-Serviceman and E-Entertainment(ICEEE,Henan),2010.

[2] Ubeda S,Arcelus F J,Faulin J:Green logistics at Ericka:A cas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31(1).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9(1).

[4]穆东:物流资源整合及其低碳化研究现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

[5]李碧珍、林湘、杨康隆:福建省低碳物流发展的实践探索及其模式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6]王洪:国外发展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物流技术,2014(23).

[7]王蕾:政府对企业低碳物流技术应用的激励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4(23).

(责任编辑:张琼芳)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低碳经济的武汉城市圈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编号:D20143003。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碳管理会计的构建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探析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