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探究
2016-04-17姜丽萍沙县实验小学福建沙县365500
姜丽萍(沙县实验小学,福建 沙县 365500)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探究
姜丽萍
(沙县实验小学,福建 沙县36550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注重朗读兴趣激发、注重教师范读引导、注重朗读效果评价三个方面来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朗读;培养
朗读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会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大胆表达的欲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古人也有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朗读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朗读兴趣的激发
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课前预习时不愿读书,只是扫视课文,有的学生课上读书时东张西望,有的学生读书有口无心,甚至有的口都没有张,坐在那一动不动。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如何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1.配乐朗读
音乐,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选用与之朗读基调适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教学的效果。笔者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学生通过默读虽已感受到母亲的辛劳,但感悟不深,于是,配上《献给母亲》这一乐曲,笔者让学生再读关于母亲动作、神态描写等句子,听着深沉的音乐、读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位忙碌辛劳的母亲,与作者梁晓声感同身受,充分地感受到慈母情深深似海啊!由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音乐形象,烘托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得到情感升华。
2.表演颂读
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课文内容,这种方式极富情趣,学生喜欢。表演前,笔者都会告诉学生要把课文内容读得十分流畅,最好能做到背诵,学生为了能上台表演,个个精心准备,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要表演的欲望很强烈。笔者在执教《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准备让一些学生进行表演,他们为了能参加表演,朗读时专心致志,就连平时不爱张嘴的学生,也在暗暗努力。小组排练时也认认真真,表演时,小演员们把晏子、楚王、盗贼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表演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3.暧“氛”促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爱心创设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2014年上半年,班上转来了一位内向的男生。上课时,他总是静静地听,从不发言,也不和同学交流,更别说站起来读一段话。观察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只是口音很不标准,也许就是因为这上点,让他没有自信朗读,和同学交谈。于是,笔者调了一个开朗的学生和他同桌,课上遇到同桌对读时,让他耐心帮助他;读词语时,笔者故意叫他站起来带读,听到他读得正确,笔者会微笑着带头鼓掌,全班学生也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帮他树立信心。每当读一段话有困难时,笔者会抚抚他的肩说:“慢慢来,你的进步很大了!”同学们也会投以鼓励的目光,就是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他的朗读越来越好,学习越来越好,这良好的课堂氛围就一束光。
二、注重教师范读的引导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范读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抑扬顿挫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学生还能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1.低年级扶一扶
朗读课文时,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但要达到有感情,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阅历浅,感悟能力弱,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无法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很难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范读引导。
有一次公开课,听一位教师执教《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师请了几位学生站起来读“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这一条、这一条……”这个句子时,学生都读得不尽人意,可教师还在继续鼓励说:“谁还能再读,比他更好?”此时,教师为什么不给学生一个示范呢?而另一位教师同样也执教了这课,他看到学生读不好,和颜悦色地说:“听到你朗读,教师也想试试,行吗?小朋友们,你们可要认真听了,教师读时和他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学生们专注地看着教师的神情、动作,他们的神情随着老师的表情变化而变化。听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特别动情,朗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高年级放一放
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范读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的范读也要做到从扶到放,因为到高年级,学生的感悟力更强了,见识面也宽了,这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全篇范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受到影响,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学关键点时,教师的范读才能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但是,一些简单的朗读训练,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间互读互评,不能一味地教师范读,成为课堂的主体。
笔者在执教《莫高窟》一课时,一开始,学生朗读不出壁画上成百上千飞天的美。于是,笔者投影了收集到的飞天的图片,看完图片,再请学生试着读读,但效果并没有想象的好,最后,笔者用征求的语气说:“老师也想读读这几句话,行吗?”当笔者绘声绘色地把这段话读完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随后,让学生再次试读,他们纷纷举手,听着他们动情的朗读,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飞天,在这里,老师的范读引导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时,遇到学生朗读不好时,他总是会示范引导,带着他的一颦一笑,进行入情入境地朗读。
3.随课型变一变
教师平时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进行范读指导,在朗读《鼎湖山听泉》这类文质优美的文章时,要读得轻柔、恬美,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朗读《开国大典》这类作品时,要读得激情自豪,突出那种排山倒海之势;朗读《江雪》这类古诗时,要读得有韵味,突出抑扬顿挫……文章的体裁不同,朗读的语气、语调也应有所不同。当然,在备课时,教师自己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中心,入情入境地朗读好,学生才能模仿好。
三、注重朗读效果的评价
1.注重教师的评价
无论是个别读,还是小组读,哪怕是全班读,教师都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地评价。评价时,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发现学生的不同优点,给予表扬,让学生树立能读好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会越读越精彩。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不能只简单地说:“读得太好了”“太棒了”,要在认真倾听后,就学生朗读的语气、节奏,还是一个词语,哪怕是一个标点,做出具体的评价。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当然,一味的肯定表扬也是不行的,有缺点就要指出来,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老师的表扬和提醒中才会越来越好。
2.注重学生间的评价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学生朗读水平各有差异,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朗读情况,这样读的学生全神贯注,听的也得专心致志,可谓一举两得。当一名学生读完后,教师引导另外一些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教学《匆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时,笔者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得很流利,但感情不够”。这时笔者追问一句,“你能试试吗”?这位同学愉快答应了,当她读完后,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我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了,如果他能把‘头涔涔’‘泪潸潸’这两个词读得再慢些,效果会更好的,我想试试行吗?”这个学生读完,笔者让其他同学也象这位学生这样读一读这段话,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如果将同学间评读训练到位,再加上老师适时的引导,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朗读水平会不断提高。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适合学生的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