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磨课为抓手 建设学校教研文化
2016-04-17苏培园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福安355000
苏培园(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安 355000)
以磨课为抓手 建设学校教研文化
苏培园
(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安355000)
教研文化属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可实行以建设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为关键的“三品”管理,把教研文化作为其中的主要助动力,积极探索以“树”成目标,“磨”为潜思,“行”中动情,“网”开研讨等方式,扎实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学校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教研文化;磨课;四个方面
学校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民主气氛,自主实践和务实的作风,以唤醒教师的研究创新意识,以特色和活力为目标的一项严谨、科学的工作。磨课则是学校教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抓好磨课有益于提升学校教研工作水平。
一、“树”成目标,营造氛围
1.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需树立了“不学习就落后,不学习得不到发展”的危机意识,把学习再学习作为教研文化的首要任务,作为教研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学校根据教师的教龄、年龄、教学经验不同,在“磨课吧”开展活动时,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尤其对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理念的学习深化,强化认识,并开设通识、技能、评价、方法、骨干教师、学科组长等方面的多层培训,强调制定团队和个人的学习计划,发表观点,交流见解,讨论热点话题和问题,研究策略,让教师体会到教研并不仅仅是上课评课、读读文章、说说体会而已,而是丰富学识,开阔视野,思维碰撞,智慧凝集,推进文化建设的活动。
2.形成和谐共同体
教研群体中,每个教师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以树立共同愿景、确立统一价值追求、协调一致行动为主导,以个人愿景与团队愿景和谐统一、个人与团队责任义务有机融合,个人与团队捆绑式评价结合的为主要方式,把良好的教研风气、端正的教研态度、严谨的教研意识、优势互补的团队、学习互赏的团队精神、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整体的竞争实力,作为和谐共同体的标准,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有归属感、认同感、尊重感、荣誉感、成就感,为教研文化的形成奠定丰厚的基础。
二、“磨”为潜思,深度教研
教学研究就是研究客观的教育现象,揭示客观的教育规律。教研文化具有科学文化的属性,求真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所以,教研文化必然是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建构起自己的教学智慧,实现自我的超越。
1.搭建研究平台
在磨课吧中学校立足以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共同的重点、难点、焦点、热点、盲点作为突破口,教师们精雕细琢,打磨出的每件作品都要历经“四阶八环”的淬火煅造,反复打磨,逐步成型。第一阶段“合作备案”第二阶段“跟踪实践”第三阶段“微格反思”第四阶段“再度实践”。学校“磨课吧”坚持“六个一线工作法”: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服务在一线体现、任务在一线落实,及时开展反思诊断,解决问题。研究平台的搭建,积极鼓励和支持了教师之间交流与切磋,激活了教研的生命力,使研究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
2.养成思考习惯
在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在于勤于思考。思考是预设和判断、回顾与反省、审视和分析、理解与实践的对话,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提倡教研活动的主题确立的准确性、形式的灵活性、参与的全员性、过程的实效性,反思的主动性、结果呈现的针对性。主张课前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课中实施的方法是什么,课后反思效果怎样,剖析教了什么,学了什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通过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教研博客等形式,让思考成为每一个教师教学研究的习惯,让潜心思考成为每一个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在思考中学会积累,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提炼、学会改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三、“行”中动情,挖掘内涵
教研重在行动,重在实践。俗话说“打铁还需功夫硬”,“磨课吧”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学校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为原则,推出了特色的教研手段,确保教研实效。
1.多版共磨
语数同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情境的导入,就有阮老师在语数同磨时奇思妙想。《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四大环节“体验不公平、感受公平、打造公平、回归生活”的框架的打造就有杨副校长的功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语数同磨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其精妙就在于超越学科,协同发展,长短互补。
2.一课精磨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每节课无比精彩,但是每学期每位老师至少可以将一节课磨到极致,这就是该校的“一课精磨”。本学期三年段的语文老师,每人选定一主题,在12个班级进行循环教学,一路试教、一路微格反思、一路再度实践,一次次的制定,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升华,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1)对新教师实施“入格”指导,加快入门阶段的教师专业化。为此该校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签定“师徒合同”,在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领下,开展入门课和汇报课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2)对中青年教师实施“升格”的培训,带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四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总数近80%。这一群体年轻有活力,他们善于学习,乐于接受新的信息,勤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为此,学校每学年都举办“青年教师风采赛”“教学反思交流会”等活动,努力创设自由开放的对话过程,让教师的思想得到碰撞,触发他们更多的思考,逐步“升格”为学科骨干教师。
(3)对学科骨干带头人实施“风格”培养,促进优秀教育人才成长。学校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个性化教学风格的骨干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核心内容。实施“名师工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有“风格”的学科带头人和名师,通过听课交流磨课,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各自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网”开研讨,拓宽视野
学校作为市级信息技术教育先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带领教师走进崭新的网络时代,为学校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网络研讨搭建了教师促进专业成长的平台。
1.唱响四部曲
第一步,机制构建,网络教研的保障。为保证网络教研活动不变成一种形式化的任务,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相关人员全程跟踪的网络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期初各教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计划并与学校常规教研工作有机整合,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学科负责人定期对教师的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如“点击阅览”“资源上传”“跟帖评论”“发贴”“下载”等,并在教师常规教研会议上进行总结反馈,使网络议教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第二步培训指导,网络教研的基础。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开展研讨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信息技术组采用全员参与、专题培训、小组学习、个别交流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保证每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遨游于网络空间。第三步,精彩在线,网络教研的核心。建立个人教育博客记录成长历程,QQ群聊个性参与,依托论坛平台主题交流是老师们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形式。第四步总结反思,网络教研再提升。每学期末开展网络教研成果评比活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评中。在开展网络教研过程中,学校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通过建立骨干教师群体,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教师的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领军任务,从而调动全组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2.磨课三方面
首先,倡导教师博客群,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个人教育博客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助跑器!教师们辛勤耕耘着自己的博客家园,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其次,构建QQ网络沙龙研讨,沟通无界限。建立教学QQ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凤凰备课室”交流活动,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发表问题、提出思考,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感悟。再次,开展主题论坛交流,反思共成长。依托BBS论坛平台开展主题交流,是教师们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每次年段主题教研观摩活动一结束首先由上课教师将教学设计、反思、课件等上传到“BBS论坛”并发布话题。再由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跟帖评议。然后由上课教师根据跟帖评议建议内容进行二次备课,最后执教者根据二次备课实践情况进行回复交流心得。每一次的交流互动,让更多不同校际的老师都参与研讨交流,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对话平台,使课堂教学研究更有拓展性、目的性,实效性。
[1]宋丽娟.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考试周刊,2016(5).
[2]李莉.需要层次理论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6(3).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