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渗透写作指导策略
——以人物描写赏析练笔为例
2016-04-17廖伦姬顺昌县洋墩中学福建顺昌353208
廖伦姬(顺昌县洋墩中学,福建顺昌 353208)
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渗透写作指导策略
——以人物描写赏析练笔为例
廖伦姬
(顺昌县洋墩中学,福建顺昌353208)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为一体,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很好方法。笔者从品析外貌、赏析语言、揣摩心理、剖析动作、解析神态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并指导写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渗透;写作指导
每次考试后,语文教师总在思考学生作文失分的根源。语文教学费时费力,但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教师应处理好二者关系并灵活应用文本资源。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有很多精彩描写,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材研读能力,“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1]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寻找适合作为描写范例的材料并指导学生练笔。叶圣陶说过:“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笼统看一两遍,绝不会真正的理解。”[2]而就此笔者在初中文本阅读教学中,以人物描写赏析练笔为例从记叙文人物描写角度如何用文本资源来指导学生写作,谈几点看法:
一、文本阅读,品析外貌,指导写作
在《故乡》一文中,中年闰土的外貌:“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阅读文本后教学生品析作者如何从身材、脸、皱纹、眼睛、手等方面把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的贫苦农民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指导学生写作:先教学生外貌描写方法,接着写自己的外貌,很多学生写作太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来写。后来经过指导修改后一学生写道:两条细长的眉毛就像两个倒扣过来的小括号,下面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如孩童般鲜嫩,红润的嘴唇,一笑就露出那整齐洁白的牙齿,这就是我。这样就把自己的形象写的具体又生动,达到以“形”传“神”的目的。
描写人物的外貌看起来挺容易,基本上初中生都会写,但真正能写到传神的程度,恐怕为数不多,好多学生写人物描写,要么千人一面,即所有人都是同一面孔,描写比较肤浅。
二、文本阅读,赏析语言,指导写作
在《故乡》一文中,杨二嫂的语言“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阅读文本后教学生赏析如何从杨二嫂语言中写出她尖刻、势力的小市民形象特征。
指导学生练笔:先教学生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的方法。接着本人设计了一语言场景训练——搞卫生时,某一同学乱泼脏水,弄脏了白白的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景,请同学们根据不同性格特征说句话。A同学说:“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B同学说:“不怕,只要你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从学生写作中可知A同学属于幸灾乐祸类型的人,B同学属于不诚实类型的人。这样符合不同身份的人说不同的话,人物性格就会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有些同学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三、文本阅读,剖析动作,指导写作
在《背影》一文中,作者是这样写父亲买橘子的: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可是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双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用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的,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阅读文本后教学生剖析探身、穿过、爬上、攀着、缩、微倾这一系列动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韵味,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艰难写得形象、生动,从而更加突出父亲对我的爱。
指导学生练笔:先教学生动作描写,要在描写行动过程中选用准确的动词,抓细节再现动作过程,个性化的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等方法。接着同学们围绕主题“一个人怕吃辣椒”用恰当动作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学生兴致很高,有一学生写道: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脖子一缩,脸部的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伸出外面,半天缩不进去。这一学生用了啃、缩、皱、张大、伸、这些动词把一个人怕吃辣椒的主题写得十分生动。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可以很细致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
四、文本阅读,揣摩心理,指导写作
在《最后一课》一文中,写小弗朗士的心理“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到这些,我多么懊悔。”阅读文本后教学生揣摩小弗朗士此刻的心理,作者把当时小弗朗士知道这是“最后一课”时的内心悔恨万分,心理描写具体细腻,形象可感。
指导学生练笔:先教学生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接着叫学生写一场景——月考成绩出来了,廖老师抱着考卷走进教室时学生的心理。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刚开始有点小激动,廖老师笑呵呵说道我们班这次考得很好,霎时又紧锁眉头让我的心惶恐起来,看着老师表情有点凝重,恍然大悟,原来廖老师话里有话,我的心开始忐忑不安,无数担忧涌上心头,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像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这一学生把当时紧张害怕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因笔者指导过学生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把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这样就能更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里运用的是用“幻觉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学生写作中“紧张、害怕”等词虽只字末提,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文本阅读,解析神态,指导写作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这样写父亲的神态: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谢谢您,船长。”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阅读文本后教学生解析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神色张皇这几个词,从中可知把父亲见到叔叔时那种紧张、害怕、惶恐的心理写得十分生动。
指导学生练笔:先教学生神态描写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等。接着课堂上本人设计的场景——一位害羞的女孩站在大家面前的神态。有个学生写道: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你的东西呢?”我问。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这段神态描写,这位学生抓住小姑娘的“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等具体的描写,把她害羞的神态刻画了出来。可见人的喜、怒、哀、乐等表情和态度的变化,一般是通过人的眉、嘴、眼等的微妙变化而表现出来的。
当然在运用描写方法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其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所以,人物刻画只有精心雕琢,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叶圣陶说过:“阅读固然有助于作文,但是练笔阅读还有它本身的目的和要求。”[3]总之,笔者认为要将作文教学与文本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阅读课和作文课的界限,指导学生把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使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可以模仿的写作范例,不断练笔,才能使学生达到阅读与写作两不误,真正起到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增强语感,掌握方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映潮.文本细读的方法之一[J].语文教学通讯·中学版,2015(1B).
[2]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散文(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石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