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学科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初探
——以2015年福建省高中教师专项培训为例

2016-04-17张惠敏张祥明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问题

张惠敏 张祥明(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高中学科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初探
——以2015年福建省高中教师专项培训为例

张惠敏张祥明
(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通过调研分析2015年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师培训存在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主题选择、课程结构、师资聘用、培训方式方法、培训服务管理等问题,提出深入分析培训需求,整体设计培训课程,论证课程逻辑结构,规范撰写培训方案,合理聘用培训师资,采用灵活培训方法,精心营造培训环境,科学评价培训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中学科;教师培训;问题;精细化管理;对策

福建省现有高中学校542所,其中,完中421所,高级中学9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4所。高中学段开设15门学科,教师50923人。2008以来,福建教育学院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培训计划要求,每年举办全省高中学科教师的培训,2015年福建教育学院根据计划安排举办了57个班的高中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共培训学员4728人。应对高层次高要求的培训对象,研究培训的精细化管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学科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想与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源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思想。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和工作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技术,强调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和全程管理,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协同和高效运行,使管理从粗放型、经验型转向科学型和精细化的管理发展。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简单的事情流程化;将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将定量的事情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是提高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和效益。在管理目标明确、方向正确的前提下,细节把握得越准、控制得越严,可以说就越有成效。因此,精细化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值得教师培训管理者学习与借鉴。

(二)应对高层次培训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

普通高中有15门学科,参加培训的教师学历层次高,职称高,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省级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要求高。由于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学员所在学校层次、类别复杂,教师教龄有长有短,集中培训时间短,需求难以精细把握。要想设计、开发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能紧密贴近高中教学一线实际,满足所有学员需求,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学科培训课程,难度大,这对培训者专业水平和培训能力是极大的挑战,也对培训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培训管理者摆脱管理的无序、推诿、内耗,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专业化的高中各学科培训管理组织,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再把各部门的职责细分到各个岗位,落实岗位管理责任,实现培训的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目标,提高培训的质量。

二、高中学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015年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师培训分57个班,共培训学员4728人。培训分为暑期班和秋季班。集中培训结束后,培训管理处组织学员对培训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①文中调研数据来自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处2015年51个培训班4146份学员的网络问卷,回收率81.3%。座谈会按学员班级人数10%的比例,随机抽取学员代表349名进行座谈,其中,一类校的学员占45%;二类校的学员占27%;三类校的学员占16%;农村高中的学员占9%;其它学校的学员占2%。。参加网络问卷调查的学员覆盖15个学科51个班,回收4146份问卷,回收率81.3%;同时召开各学科参训学员代表座谈会。综合问卷测评和学员座谈会的情况,对培训问题进行分析,以利于提高培训质量。

(一)培训需求分析问题

培训课程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分析、选择培训主题、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选择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培训教材,课程空间、教师聘任、学员情况、学习考核,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教学效果反馈等诸多要素,而培训需求分析是关键的第一要素。由于教师培训课程没有统一的培训内容,需要培训项目团队负责人组织成员在执行培训任务之前对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分析,进而撰写出培训方案。调研发现,各学科培训方案撰写中,“培训需求分析”写的比较详细的占41%,写的一般的占31%,写的简单的占28%,写的既详细又较好的仅占36%。究其原因,一是调训名单确定上报培训机构,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培训需求调研和撰写就显得仓促,这与教育主管部门下发培训计划通知慢,市县区教育局接到调训文件后调训慢都有关系。二是培训机构各学科项目团队,平时对各市县区高中学科教师和教学现状调研不够,对学科发展动态、学科前沿研究没有及时把握,以至于培训方案撰写中把握学员需求就不够准确。训后培训管理处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对学员进行问卷(以下问卷相同),学员评价项目负责人对“把握培训需求”的满意度评分情况中,高于15门学科总平均4.77分的有6门学科,低于学科总平均分的有9门学科,最高分4.96分,最低分4.56分,最高与最低两极差0.40分。

(二)培训主题选择问题

经过整理41个高中学科教师培训班的培训主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很多学科培训课程的设计并没有深入分析高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站在学科发展、学科体系,现实高考需求和学员的期待来科学确定培训主题。同一个学科,有的培训主题非常宏观,有的培训主题又非常微观;有的培训主题很笼统抽象,有的培训主题又非常具体。从暑期班到秋季班,看不出学科课程设计的逻辑体系。如,W学科三个班的培训主题,一是基于教学实践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二是2016年高三复习教学策略;三是高中W学科试题命制与评价。第一个主题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主题似乎各学科通用;第二个主题和第三个主题都显得比较笼统,三个主题之间是封闭的、单一的,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学员对这三个培训主题的评分,主题一是4.40分、主题二是4.56分、主题三是4.43分,三个主题平均为4.46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评价不太高,这就值得反思了。

(三)培训课程结构问题

阅读各学科培训课程表可以发现,有的学科在一年内开办多个培训班,但培训班之间的主题相互封闭、单一,没有逻辑关联。有的学科课程设置如蜻蜓点水,没有培训主题线,没有形成课程模块。有的学科课程各模块之间比例不协调,通识课程占了将近一半。有的学科培训没有核心课程。以W学科的一张课程表为例:培训课程表安排7.5天,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有6天。6天分为12个单元:⑴开班式、培训方案解读和班级团队建设,1个单元。⑵四个讲座,一是W学科教研论文的撰写,二是W学科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三是“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四是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应用,4个讲座4个单元,基本属于培训课程中最为宽泛的通识课程,占了三分之一。⑶中学特级教师和区进修校教研员讲座,一是W学科实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二是让教学变成研究——例谈高三W学科教学及教研课题实践;三是从经验到专业:教师研究的基本内容与途径——以教材研究为例;四是一线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四个讲座花了4个单元,占了三分之一。四个讲座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并不强,前三个讲座属于学科实践类课程,第四个教研员的讲座仍属较为宏观的通识课程。⑷互动交流3次,一是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科研能力,专家引领和互动;二是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中问题解决的二次反思与总结;三是分小组研讨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中遇到的问题,3个单元。与开班式等1个单元相加,也占了三分之一。这张课程表的宏观、中观、微观课程没有构成合理的比例,没有教学问题反思后的选题技巧之类的微观课程,基本局限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不够合理,协调性也不强。外聘专家、教授高大上,教学语言是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贴近教学实际都值得反思。

(四)培训师资聘用问题

2015年福建省高中学科教师专项培训聘请了665人次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中,来自一线的学科教师和教研员346人次(特级教师、正高级和高级教师为339人次,占98%),占培训师资队伍总人数的52.33%;福建教育学院教授、专家226人次,占培训师资队伍总人数的33.98%;其它高校教授、专家62人次,占培训师资队伍总人数的9.32%;教育行政干部2人次,占培训师资队伍总人数的0.31%;其他教师29人次,占培训师资队伍总人数的4.36%。其中,校内外高校教授、专家比例达到43.3%。学员反映,一些高校教授、专家的讲座站位太高、太抽象,不接地气,纯理论课程对一线教师不适用。学员期待培训课程设计要贴近学科发展,贴近全国高考实际,多聘请国培专家、一线专家、名师来授课,多安排名校名师的现场观摩课,结合点评效果更好。一些薄弱校的教师又希望请普通中学一线名师来授课,或者到校听常态课。

(五)培训方式方法问题

训后网络问卷调研,在“培训方式方法”这项满意度测评中,15个学科总平均分为4.69分,平均分最高4.97分,平均分最低4.48分。最高平均分与最低平均分的两极差0.49分。高于平均分的有7个学科,低于平均分的有8个学科。数据说明,培训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从平均分较低学科的课程表分析可以发现,共性问题出现在,一是宏观、中观的专家讲座太多,方式方法不够灵活;二是实践性课程太多,课程安排杂乱,没有根据主题形成主线索,没有按照宏观、中观、微观课程的逻辑顺序排列,微观课程反而靠前,各种教学方法齐上阵,造成学员应接不暇。

(六)培训服务管理问题

根据问卷统计,学员在“食宿服务”这项满意度总平均为4.27分,最高4.89分,最低3.39分。在问卷11项测评指标中平均得分最低,说明学员对培训服务管理还是不够满意。意见集中在,一是教学设备数量无法满足需求,设备配置档次不够高;二是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学员对学习条件要求更高,房间的网络设备跟不上,影响上网查阅、下载学习资料。三是培训住宿条件简陋,暑期集中培训,季节性的院内住宿条件紧张,借用外部宾馆条件不尽人意。四是后勤服务的食堂饭菜在时间、花样、口味上还无法让学员满意。五是培训课时有限,课程密集安排感觉有些疲惫,没有提供课后放松身心的活动场所等。

三、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对策

(一)深入分析培训需求

调研培训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调查全省高中学科教师情况②福建省2014年普通高中学校数、教师数、教师学历和职称数据均来自教育部网站。。福建省2014年高中教师5092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156人,占4.2%;本科学历47301人,占93.0%;专科及以下学历的1465人,占2.8%。高级职称教师15592人,占30.6%;一级职称教师18662人,占36.6%;二级职称教师14823人,占29.2%;三级职称教师和未定级教师1846人,占3.6%。师生比为1:12。二是对一级达标校、二级达标校等高中学校进行分类抽样调查,研究不同类别高中学校中最有特色的学科,最优秀的名师或者优秀教师,推荐培训师资人选。同时调查不同级别高中学校教师的教学困难,梳理共性问题,了解教师岗位要求、对培训的期望,2年一轮,分学科写出调研报告。三是组织教师查阅文献资料,尤其是涉及到中学教学的国家级刊物,如,《课程·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各学科)等学科权威刊物,还有国家级教育期刊《考试》等。罗列学科教师必读期刊、浏览的网站,搜集高中学科教师发表的高质量教学论文,各大报纸当年高考前的研究和高考后的评论,捕捉学科研究焦点,为确定培训主题打好基础。四是研修部培训团队负责人,上要向国家级学科专家咨询,下要联系县市区教研员,虚心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重点选择不同级别的学校进行深度访谈。在培训开班前3个月,设计问卷表征求调训学员的意见,最后拟定培训主题,写出培训方案,经学科培训团队论证后,上报培训管理处和学校批准之后才能执行。强化培训需求导向,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精细化。

(二)整体设计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设计有三大依据,一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二是以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三是以社会需求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学起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整体设计培训课程是指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系统分析高中教师发展现有基础,所处的学校环境,确定系列化的培训主题、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模式、教师聘任、组织课程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反馈等诸多要素。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1)高中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整体发展水平分析,优先培训的课程;(2)经过培训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3)拟定学科课程三年计划,选择年度培训主题和培训策略;(4)确立学科教师培训的成功标准;(5)构建自评机制,做好培训监控和评价工作。

(三)论证课程逻辑结构

从构成课程表的课程模块视角看,各模块之间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功能不能冲突,而且能产生“非加和性”,即具有非线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耦合。从整体视角看,课程的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也要优化和相互协调,体现一定的逻辑结构,采取四步结构式,形成培训内容螺旋式上升。第一步,是“自我检视教学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教学问题,剖析案例,启发学员将自身教学问题展现出来,特别要注意抓学员共性问题,帮助学员发现产生教学问题的原因和思维上的误区,激发学习欲望,不要期望一次培训解决所有问题。第二步,在“自我检视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科理论指导”。无论选取何种理论,一定要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求多、不求深,以适用为原则,为学员提供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第三步是“教学实战演练”,通过听课、评课、观摩公开课、操作实训等形式使学员的认知与理论得以全面实践。第四步,“总结反思”。通过交流探讨等形式使学员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微课题”研究,将教学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采用课程四步结构建立起的螺旋式上升学习模式,可以充分考虑教学与学员实际的结合度,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四)规范撰写培训方案

撰写培训方案,需要比较历年学科培训方案,形成培训层次由浅入深的格局。严格培训方案撰写格式,封面需要填写培训项目年份、培训项目名称、培训项目主题、培训学科及班级、培训项目团队总负责人、培训项目责任人、执行培训项目研修部、培训方案制定时间,尤其是培训学科及班级要注明是暑期1班或者2班等具体的班级名称,以便进行数据统计时有班级依据。培训方案严格按照格式要求撰写培训需求、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模块及专题课程)、核心课程、培训方式、培训安排、培训预期、培训考核、组织管理,十一项内容,培训课程计划表和培训课程表作为附件。培训方案要求文字表达言简意赅,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在培训方案中要求阐述精华和重点。每年评选优秀培训方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合理聘用培训师资

首先,要论证培训师资结构的合理比例,紧扣培训课程主题,减少无关紧要的课程,压缩理论型专家课程。其次,多安排一线专家、一线名师来授课,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和点评。增加学员到名校名师的现场观摩课,结合高考总复习的现实需求,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满足高三教师的需求。对来自薄弱校的学员,要安排普通中学的一线名师来授课,满足来自不同层次学校参训学员的需求。最后,培训中还可以适当安排优秀学员进行交流,但需要教师提前摸底,进行指导,有所准备,才能进行交流互动。交流可以分为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在小组交流时,适当考虑学校类别和学员的教龄、职称情况,交叉安排,以利于互相学习。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小组指导教师,鼓励师生间互动,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六)采用灵活培训方法

高中教师有教学经验,其中,有些教师还是学科优秀教师。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教师培训课程不应安排太多教授、专家讲座课程,注意课程的内容线与学员的理解线两线并行。引入多种灵活的互动式,让学员更多地参与,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充满乐趣,提高知识的吸收量,增强能力的提高度。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培训通知名称虽然是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培训,但在实际参训的学员中,有高职称的教师平均超过50%的才10个学科,高职称教师最多的政治学科也只能达到75.3%,数学只能达到39.6%。这就要求培训的项目负责人在课程设计中,要考虑既有统一的课程,也要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职称级别教师的特殊需求,采取统分结合、灵活多变的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听课和参观考察活动,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满足所有学员的需求。

(七)精心营造培训环境

通过教师培训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益于学习、促进学习的培训氛围。一方面,要以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牵引“培训软环境”的营造,进而带动各培训班的学风建设。对学员的培训请假、考核等作详细规定,虚心听取学员各项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以精细化管理带动学风建设。另一方面,用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催生“软环境”营造,改善培训学习环境,提高教学硬件质量,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晚上开放图书馆、电脑室,满足学员学习需求。改进食宿条件,切实让学员感受细致周到的服务。如,提前制作车辆通行证发给学员,在教学场所等醒目位置设置引导牌,为学员入学提供便利。对有些年龄较大,来自农村学校的学员给予特殊照顾,提供体育休闲娱乐场所,让学员在课余放松身心,增进友谊。

(八)科学评价培训质量

总结教师培训网络问卷设计及统计经验,进一步论证网络问卷主要项目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择区分度更大的量表,拉开学科培训质量评分的距离,更清楚地比较学科之间的教学差距,提高培训质量评价的可信度。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微信、QQ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需要设计更为便捷的网络测评方式,如,培训课程结束,学员及时使用手机进行实时测评,通过后台及时生成的数据对授课教师进行反馈。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进行搜集。培训管理处将搜集来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写出综合报告;回收的问卷要及时进行数据处理,传统的人工操作费时费力,经常出现差错。在网络发达、信息化技术普及,有必要开发一套符合培训管理的统计软件系统,直接生成平均数、标准差,自动画出直方图、曲线图等,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监控培训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培训工作的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沈敦忠.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培训实效[J].教师,2011(7).

[2]郑志辉.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课程结构优化的视角[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0).

[3]李宝荣.教师培训呼唤精细化管理[N].中国教育报,2015-08-27(第7版).

(责任编辑:赖一郎)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精细化管理问题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