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开启阅读教学新视野
2016-04-17薛红
薛 红
历经几年探索,英语教学专家们已经初步勾勒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蓝图。该蓝图从2011版课程标准倡导的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综合语用能力,转变为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组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个人解读
语言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中借助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它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强调对语篇的理解,而且关注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
思维品质指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在英语学科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个性化的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不仅仅指借助各种工具学习、制订计划、合作能力,还指向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策略的调控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文化意识强调了对文化的尊重和接纳,从了解文化走向理解文化,最后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阅读教学该“教”什么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以“语用”为核心,其内核越来越聚焦“英语核心素养”,越来越指向阅读素养。阅读素养不仅是阅读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为取得个人目标,形成个人知识和潜能及参与活动而理解、应用、反思并参与到文本材料的能力。
(一)“理解”的素养
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包括四项指标: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形成解释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并作出评价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取信息只是阅读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获取信息后整合信息、形成解释能力,合理使用信息并作出评价,以及运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1.理解词语的素养
理解词汇的方法很多,有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联系生活理解;有查找工具书理解。也可以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解释能力。以译林新版《英语》(下同)五(上)Unit 4 Hobbies为例,如何理解also,both这两个副词,不是靠简单的中文呈现,而是可以在比较、分析信息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话语来理解。在对文本信息梳理之后(见下表),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然后自主交流。
Name Hobbies Mike play basketball&football, draw pictures Liu Tao play football,play table tennis Yang Ling read stories,play the piano Su Hai dance,swim Su Yang watch films,swim
P1:Mike likes playing football.Liu Tao likes playing football,too.
T:Yes,they have the same hobby.They both like playing football.
P2:Su Hai likes dancing.She also likes swimming,too.
T:Yes,Su Hailikes dancing. She also likes swimming.
在学生用已有的旧知表达的同时,教师顺势引出also,both,然后引导学生尝试使用also,both来交流表格中的信息:Mikelikesplaying basketball and football.He also likes drawing pictures.Su Hai and Su Yang both like swimming.
2.理解篇章结构的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首先关注的是文本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目标,往往忽视了文本的结构。
以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为例。一般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完Su Hai和Mike父母的职业后就进入Post-reading环节,而往往忽视了文本的结构。这个语篇在结构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在问答的主体上有变化,当Mike回答完Su Hai的问题后他也能主动询问Su Hai父母的职业;其次,该对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它包含了对他人的一种评价,如 That’s Nice.That’s great!Oh,really?这种结构不但丰富了对话的内容,也使对话更贴近真实的生活,这种结构还教给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如何进行起承转合,如何对别人做出回应,如何主动发起话轮。
3.理解语篇意义的素养
每一个语篇在承载了词汇、语法、话题等语言知识目标之外,还蕴藏着丰富的语篇意义。以五(上)Unit 7 Weekends为例。在话题“交流周末活动”之外,语篇的意义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以及对他人不合理的周末安排提出合理的建议;再如六(上)Unit 2 What a day,语篇虽然只是一段用一般过去时叙述的故事,但是故事以What a day!结尾的意义在于,教授学生在成段表达中如何巧妙收尾,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就如王蔷教授所说,在教学方式的变革上要“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二)“思维”的素养
布鲁姆将人的思维过程具体分为六个教学目标: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笔者认为,记忆和背诵不是理解力的标志,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卷入学习,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所以,当我们把阅读当作一种能力带给学生的时候,第一要关注学生怎样去建构他阅读到的信息,而这个建构结果的过程建立在学生自己主观见解的基础上,就是学生在感知阅读材料的词汇、句型、篇章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回忆、提取、追忆、陈述、解释的主动思维过程。
1.语义转化能力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语义转化能力是学生在理解信息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利用已有的旧知用英语思维并表达的过程。它反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思维水平。很多教师总是以中文呈现或直接告知的方式替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模式化和思维的僵化。以今年我市的质量调研中的听力题为例,“根据所听句子,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用T或F表示。”听力原句为Peter will fly to Australia this summer holiday,试题为 Peter isgoing to visitSydney by plane this summer holiday。看似两句话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相同的意义,实则经过了语义转化这个过程,此题得分率仅为71.9%。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用英语解释英语”、多元表达能力的培养。
2.评价能力
评价力是表达力的黄金元素。让学生尝试评价一个观点,评价一个人物,评价一个阅读材料,这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挑战。
以六(上)Unit 2 What a day Cartoon time为例。卡通故事讲述的是Sam和Bobby在公园里参加了一个Fashion show,文本的最后一句Tina说 了 一 句 话 :Oh,that’s too bad.这是 Tina的想法,而Sam和Bobby怎么想呢?从培养思维素养的角度出发,教师设计How was the fashion show?DidSam andBobby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show?这个问题,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评价:
S1:The fashion show was too bad.There was a heavy rain.They didn’t have a good time.
S2:They had a good time.Because Bobby wore a paper T-shirt and paper shorts.Sam wore many bottles.They love their clothes. They looked interesting.
S3:At first,they had a good time.Bobby wore a paper T-shirt and paper shorts.Sam wore many bottles.At last,they were sad.Because there was a heavy rain.
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具有了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被理解”、“被运用”的现象,以及学生表达向度过于同质化和单一化的倾向,三种不同的声音反映了不同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有逻辑的结构化思维是一种关键的思维能力。
(三)“表达”的素养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认知力、理解力、记忆力、鉴赏力等所谓“阅读力”的过程,更是一种促使学习者完成从输入型语用到输出型语用之深度转换的过程,是一种激励学习者完成从单向度认知、理解、记忆、鉴赏转向自主表达的过程。
高年级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文章的结构不完整,缺乏合理的开头和结尾;第二、句子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的罗列,不能借助连词来进行有效串联;第三、只关注了词汇句型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内容与话题的贴合度;第四、话题表达模式化,缺乏个性化的表达。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我们日常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加以改进。
1.从“单向表达”到“多元表达”
以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为例。通过Story time和Grammar time板块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first”“next”“then”“finally”进行有序表达,而实际生活中真实的表达远不止于此,完成一件事有时需要四个步骤,有时可能需要三步,有时候可能需要五步。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此单向表达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变式,如First...then...then...next...finally...,又如First,then/next...finally。
2.从“公共接受”到“自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学生“被理解”“被运用”的痕迹,这种“被理解”“被运用”表面上涵盖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所谓运用,其实是迷糊了源于学生内心的“自主表达”的个性特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的过程。学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以“自由思维”为内核的语言表达力,鼓励个性化表达。
以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Cartoon time为例。卡通故事讲述的是Sam和Bobby在海边遇到了一位新朋友Crab,大部分教师在看卡通、理解卡通、朗读、表演之后就结束了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真正理解了。理解力是指个人怎样处理信息,而非他们拥有什么信息……当学生了解了某事时,他能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将它运用于新的情境,作出新的类比、推论和其他拓展活动。不妨设计这样一个问题:Does the crab like Bobby and Sam?Why or why not?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信息推测并评价。
大部分学生:No,he doesn’t.Because the crab bites Sam。(这是表面现象)
少数学生:Yes,because it wants to play with Bobby and Sam.
Perhaps the crab is saying“Hello”to Bobby and Sam.
结合本单元话题功能,了解动物还要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If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 animals,you should know more about their figures and habits.
由此可见,只有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融合,才是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也才能从浅层次的学习实现对语言的深度理解和学习。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内核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直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对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新的挑战。只有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形成,才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