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民族音乐进校园的有效策略

2016-04-16钟敦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歌

钟敦龙

(福鼎市第二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谈民族音乐进校园的有效策略

钟敦龙

(福鼎市第二中学,福建福鼎355200)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让民族音乐顺利走进中学校园的一些教学策略。即耐心引导,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巧用时间,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听赏习惯;善用教法,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通过以上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愿意接触民族音乐,更好地弘扬传承祖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

校园;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音乐教育中课标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是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传承传统音乐的需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由于受到外来多元音乐文化的影响,当前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热衷于流行音乐而不愿意接触民族音乐,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民族音乐“老土”“过时”。这种状况令很多同行深感困惑和无奈。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民族音乐顺利走进校园,更好地落实音乐课标理念呢?

一、耐心引导,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审美素养

学生受当前社会大众“时尚潮流文化”审美观的影响,对民族音乐缺乏正确审美认识,认为民族音乐“老土”“过时”。为了纠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观点,笔者在一些班级安排了一节特殊的音乐课,事先准备了一首学生熟悉的李清照名词《如梦令》给学生品读,学生品读后都表示喜欢这首词。此时笔者借机提问:这首词产生的年代比平时欣赏的一些民族音乐作品产生的年代要久远的多,大家认为这首词“老土”“过时”吗?接着笔者把话题展开了:大家欣赏一首民族音乐作品,不能凭年代的久远就以为过时了,应以它的艺术价值来衡量。相反地作品年代越久远,经历更多考验而被人们保留下来的,应该更具有艺术生命力、更具“时髦”、更具“魅力”。通过以上巧妙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偏见得到很大的改变。为了逐步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审美素养,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对比欣赏教学法。如欣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时,在对比欣赏中让学生感受其不同的音乐风格,北方地区的民歌音乐风格比较粗犷豪放,南方地区民歌大多委婉含蓄,如陕北的信天游与江南水乡的小调。在对比欣赏不同民族民歌时,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旋律音调,其音乐是不可复制和替代的;还有如让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感受民族管弦乐作品与器乐独奏曲以及同一首音乐作品用不同形式演绎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艺术表现力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民族音乐审美素养,笔者每年利用学校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期间举办两场民族音乐鉴赏讲座。在讲座中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民族音乐基本特点、风格特征等知识,着重教给学生一些欣赏民族音乐的方法,帮助学生降低欣赏民族音乐的难度。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了学生民族音乐审美素养。

二、巧用时间,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听赏习惯

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听赏习惯对帮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当前各种音乐媒体的原因,学生听赏民族音乐的渠道比较少,对民族音乐相对陌生,听起来不“顺耳”,学生不愿意接受。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民族音乐听赏习惯,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做法:其一,充分利用学校广播时间播放民族音乐。为了降低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难度,曲目选择由易到难,播放时间由少渐多。新学期开始时一般选择民族乐器演奏流行歌曲再到后来的经典民族器乐曲。声乐曲是从学生熟悉的歌手演唱的新民歌再到传统民歌。如学生熟悉的凤凰传奇、玖月奇迹等歌手演唱的新民歌再到当今国内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民族声乐曲。这些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穿插播放,播放的数量由开始的每天一两首到后来的四五首.其二,利用上下课时间播放民族音乐。这个时间段播放的民族音乐大多是清新活泼或舒缓优美的民族器乐曲,如民乐合奏《步步高》《茉莉花》《渔舟唱晚》等经典民乐曲目。在课间播放这些音乐既能培养学生听赏习惯又能起到缓解学生大脑疲劳,调整学生轻松愉快心情的作用.其三,利用音乐课上课的前五分钟播放民族音乐。虽然每节课前只有短短五分钟,长期积累下来对培养学生听赏习惯还是大有益处的。其四,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去参与一些地方民间歌会或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的演出活动,如笔者家乡的畲族歌会。平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关注电视媒体中的民族音乐节目,如央视的《中国民歌》《戏曲音乐》等节目。通过经常性的听赏,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民族音乐听赏习惯,他们在课堂上愿意学唱民歌,课外喜欢学习民族乐器。

三、善用教法,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民族音乐有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接触民族音乐。以下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有很好的效果。首先,从学生喜欢流行歌曲中引入民族音乐作品。如欣赏琵琶曲《彝族舞曲》时,笔者先让学生听赏台湾流行歌手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朵玫瑰》歌曲后,再来欣赏《彝族舞曲》。学生听赏后从两首不同体裁的乐曲中找到相同的东西,即动听的彝族民歌音调;再如欣赏蒙古族风格管弦作品《嘎达梅林》时,先听赏流行歌手腾格尔的《天堂》;欣赏藏族民歌时,先听赏韩红的《家乡》等。让学生明白他们喜欢的那些优美动听的流行歌曲很多来自传统民歌音调,民歌是一些流行歌曲的“根”与“源”。其次,笔者经常用手中的二胡、洞箫、葫芦丝等民族乐器“投其所好”地演奏学生喜欢唱的流行歌曲,学生听后激动不已,同时对笔者演奏的民族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在欣赏一些比较陌生的民族管弦作品时,笔者综合多学科知识,运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收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欣赏民族管弦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笔者让学生一边听赏乐曲,一边品读张若虚的诗句,同时在多媒体屏幕出现一些清丽淡雅的山水画,让学生心灵深处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无尽的遐想。

四、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

音乐课标指出:“要在音乐教育中强调音乐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首先笔者利用自身民族乐器专长的优势,在学校开展了多种民族乐器教学实践活动,如组织了二胡、竹笛、葫芦丝、巴乌等民族乐器兴趣小组。多年来参与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达数百人,有近百人考上本科艺术院校,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民族音乐氛围。去年学校还成立了学生民乐团,乐器包括拉弦、吹管、弹拨、打击四大类十几种民族乐器。在几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乐团目前已初具规模,在今年校园艺术节隆重登台演奏,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师生们一致好评。笔者经常让学习民族乐器的学生在音乐课上为本班同学演奏,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平时学生利用手中的民族乐器参与诸多校内外演出、比赛、升学考试等艺术实践,他们在演奏中感受和体验了民族音乐美,同时又表现和创造了民族音乐美。其次,鼓励学生参与学唱民歌。中国民歌是老百姓珍贵的精神食粮,其曲目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民歌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笔者经常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教学生唱一些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民歌,如四川民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太阳出来喜洋洋》;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茉莉花》;福建民歌《采茶扑蝶》等。同时要求学生在期末音乐测试时每人附加选唱一首民歌。民族乐器进校园和学唱民歌的实践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使他们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深厚感情。

在多元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接受外来音乐的同时,更不能丢掉自己的母语音乐——民族音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使命感,在教学中要排除困难,努力探求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民族音乐教学质量,让民族音乐顺利走进中学校园,以保证我们下一代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让祖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1]王耀华.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意义及其展望[J].音乐研究,1996(1).

[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3]李松柏.蒯卫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实施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9(2).

[4]陈培刚.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模式的当代意义[J].人民音乐,2010(2).

[5]王丽芬.吴飞燕.增强民族音乐教学的几点探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2).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穿花衣 唱民歌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