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情优化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2016-04-16杨淑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考点答题福建

杨淑延

(南安第一中学,福建南安362300)

立足学情优化古代诗歌鉴赏复习

杨淑延

(南安第一中学,福建南安362300)

立足新高考,从作品选择、考点设置、考题表述、答题表述、评改标准等五个方面,对2011年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和福建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进行比较,分析新的高考背景下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可能出现的诗读不懂、题看不明、理解不准确、表达不到位等问题。阐述面向高考,立足学情,优化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关键在于优化鉴赏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准确读懂一首诗歌;优化答题技巧训练,教会学生答好诗歌鉴赏每一道题。分析了实现优化的三条有效途径。

新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优化

一、全国卷、福建卷诗歌鉴赏题对比

2016年,福建高考从省自主命题回归全国统一命题。语文卷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变化从表面看是赋分由6分变为11分,实际上,通过对比,可发现区别远非如此,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选择全国卷显精,福建卷显广

从2011年到2016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选择的作品依次为唐代周朴的怀古诗,宋代晏几道的羁旅词,宋代陆游的豪放词,唐代岑参的边塞诗,宋代秦观小令婉约词,唐代李白怀古诗。作品集中为唐诗宋词,精选的是代表时代创作成就的体裁,各个时代的代表诗人的创作,代表了诗人创作主要风格的作品,题材多样。而福建卷依次选择了历鹗、李纲、梅尧臣、孙周卿、陆游的作品,涵盖唐、宋、元、清多朝代,涉及诗、词、曲多体裁,作品题材相对集中在写景抒情、田园归隐。

(二)考点设置全国卷显全,福建卷显细

全国卷的考点“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鉴赏的诗句多。常关注整首诗,或某部分诗句在整首诗的作用。如2011年第一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二是考点设题比较大,在思想内容理解上,更注重深层意蕴的解读。如2012年第一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表达技巧中写景的作用,涉及比兴手法、景在诗歌中的作用等。福建卷考点“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鉴赏范围偏小。把某字、某句从整首诗歌中摘取出来鉴赏。二是考点小。如对诗歌景的鉴赏,指向或景和情的关系,或写景的角度,或修辞手法运用。

(三)考题表述全国卷显活,福建卷显明

全国卷两道简答题,一题两问,有内在关联。更多指明鉴赏的角度,赏析的范围,不限定具体切入点。如2015年第二题“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看似鉴赏更有选择余地,实际对赏析的准确性提出更高要求。而福建卷两道简答题,一般为一题一问,直接限制角度,直截了当。如2013年第二小题“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四)答题表述全国卷显清,福建卷显范

全国卷由于赋分多,问题多关联,答案表述少有套路,更显灵活,更求准确、完整,通顺。如2014第二题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而福建卷一个答案包含几个部分是基本确定的,有套路可循。如2013年第二题关于“想象”的鉴赏,参考答案: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类题目答题套路:想象体现在哪,想象对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起怎样的作用。

(五)评改标准全国卷显严,福建卷显宽

全国卷评改参考答案相对单一,表达赋分明确。如2013年第一题答案示例“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分)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3分)”。而福建卷每个考题评改参考答案几乎都附上这样的话“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前一句指向表达的宽容,后一句指向答案的多样,难度降低。

二、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诗歌鉴赏出现新问题

对比不难发现,全国卷与福建卷诗歌鉴赏题,都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命题,考点一致。前者因出题形式更多样、考查知识面更广、答题表述套路更少、思维灵活度更高而显难度有所增大。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答题可能出现四个问题。

一是不知所云。不能准确感知诗歌意象,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情感。读不懂或把握不到位,脱离文本想当然。

二是无所适从。对鉴赏术语概念不明、理解不足,对诗歌中体现的艺术手法判断不准,或对新题型不适应、把握不清,而不知如何入题,或答非所问。

三是不知深浅。在诗歌思想情感判断基本正确的基础上,由于对内容深浅、情感轻重判断模糊,导致答题表述中简单重复、轻重不分、层次不明、语义不清。

四是辞不达意。有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感知,有对表达技巧的认知,但习惯了以往考试的答题套路,不能根据考题具体要求准确、完整、流畅作答,出现理解对了,答出来却拿不到分的遗憾局面。

一二两点指向鉴赏能力,三四两点指向应试水平。应试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而鉴赏能力的形成,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更需要更早的更持久的进行。

三、诗歌鉴赏复习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考情、学情的分析,教师更应该对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方法进行优化。

(一)优化两种训练

1.优化鉴赏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准确读懂一首诗歌

这种优化,就是在常规的诗歌鉴赏思维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整体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把诗句、字词放回整首诗中去品味,培养在整体意境中解读诗歌的能力,“把诗歌当诗歌教”;[1]进一步强化诗歌阅读理解中的知情结合、文史结合意识,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和关联阅读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努力做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2]同时,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艺术手法的特点同时,更关注对手法的判断。

2.优化答题技巧训练,教会学生答好每一道题

这种优化,就是在做好常规解题训练的前提下,侧重指导学生读懂题干要求,理清一题中两个问题的关联,明确题干核心问题指向;侧重指导学生学会扣紧诗歌作答,言之有物,力避类化思维和惯性思维导致对诗歌理解的一厢情愿;侧重指导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力戒空话、套话,努力做到表述的准确、完整、通顺。

(二)做实三个环节

1.立足教材,用足例子,让所学成为鉴赏能力形成的有效依托

回归教材复习,以学生熟悉的文本为例,强化理解,优化积累,引导触类旁通,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系统的认识,对手法有真正的理解,实践“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3]如回归《雨霖铃》,理解送别诗的基本思想情感,虚实结合、景情结合的手法。回归《登岳阳楼》,理解即事感怀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写景的技巧、意境的感知。回归《归园田居》,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思想情感,语言风格、意境特征等等。

2.引导梳理、积累,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储备提升应试能力

梳理与积累,建立在能理解、会判断的基础上。以梳理求鉴赏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积累获得足够的鉴赏知识储备,从而解决在实际鉴赏中题意不明、判断不准、概念不清、表达含糊等问题。以诗歌鉴赏中情词的梳理与积累为例,可大致按“冷→暖”“浅→深”“轻→重”或情感发展逻辑顺序梳理分类。如“志趣情怀”可按情感发展逻辑顺序分类:年华易逝的伤感、惜花凋落的惆怅,自吊身世的感伤;怀才不遇、贬官谪居之恨,宦海沉浮、世事沧桑的苦闷;向往自由和自由不可得的惆怅,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懒于应酬,清高孤傲又不甘寂寞,渴望交往的矛盾;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解官归居的愉悦恬静,不为世俗理解的落寞惆怅;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旷达等。

3.指导精炼、学会审视,以高效训练优化鉴赏答题能力

高效源于以考试大纲为标准,以全国新课标1卷为范本,体现鉴赏知识点的有效命题。精炼主要考虑诗歌类型的全面涉及和诗歌考点的完整覆盖,以类型推动能力的形成,以典型训练替代题海战术。而审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教师自审,审视训练题目的优劣,审视学生鉴赏中存在的不足,审视鉴赏知识和技巧指导中的缺漏。二是学生自审,审鉴赏诗歌中常受困扰的点,明白知识积累的不足所在,反思鉴赏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不断修正中,形成有效的鉴赏思路,以准确、完整、通顺为标准,形成表达的能力。

[1]黄厚江.享受语文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考点答题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邀你来答题
考点展示
邀你来答题
考点展台
邀你来答题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那个梦
邀你来答题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