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分子遗传学”课程为例
2016-04-15宋跃朋张德强
宋跃朋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互联网+”思维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分子遗传学”课程为例
宋跃朋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在迅速地发生改变。因此,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分子遗传学”课程为例,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研究生“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树立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创新了教学方法,构建了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研究生对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学习热情,充分将学生吸纳进授课的各个环节中来,增强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相关专业间的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研究生教育;林木遗传育种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体,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是增强其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1]。研究生教育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2个环节[2]。其中,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基本环节,是研究生掌握专门知识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根本渠道[3]。因此,探究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导致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迅速改变。研究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利用社交媒介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甚至通过大数据分析自身的学习成效,总结学习方式等。与此相适应,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也应当进行及时的改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思维下,对高校的研究生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一、“互联网+”思维对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逐渐兴起,并在商业界迅速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认为,在当代拥有互联网思维是必须的,要以互联网思维方式去解决当前的问题。目前,互联网思维主要可以概括为9部分内容:粉丝(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以及跨界思维[4]。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强调互联网应与传统行业相结合的重要性,揭示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在商业企业领域,而且将直接改变人民的生活。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研究生群体具有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特性,因此也决定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更容易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并致使其学习行为和方式发生迅速的改变。
(一)粉丝(用户)思维的影响
粉丝(用户)思维强调以用户或粉丝为中心,它要求经营者应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体并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通过用户对自身经营产品的关注进行宣传。在此思维影响下,研究生容易将自身置于粉丝(用户)的角色,提高了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地要求教师为其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二)平台思维的影响
平台思维要求经营者应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用于增强用户线上线下的交流沟通、共享体验。在此思维影响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把参与开放性平台线上和线下互动的体验迁移到学习活动中,内生出新的学习要求,即要求教师或者学校搭建开放性高的学习交流平台,从而实现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接受学习的结合,以此更为有效地达成自身的学习目标。
(三)简约思维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中的简约思维是强调内容、形式简洁且中心明确的思维,它要求经营者应具有明确的核心战略,必须迅速抓住人的消费需求。在此思维影响下,研究生会将互联网服务中的中心明确、方便快捷、形式简明等感官体验迁移到学习生活中,进而要求学校组织形式简洁明了、内容主题鲜明的学习活动。
(四)流量思维的影响
流量思维是在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一种从由免费服务到获取收益的过程性思维,是“眼球经济”的主要代表。它要求经营者应重视用户关注度,通过免费服务吸引客户,以达到最终给自身带来商机的目的。在此思维影响下,研究生可能将在互联网生活中长期受到个性化关注的体验迁移到学习过程中,进而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长期关注,否则可能会出现逐渐远离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等情况的发生。
(五)极致思维的影响
极致思维要求经营者对最好的服务或体验进行不懈追求,最好能够超出用户的预期。在此思维的影响下,参与互联网消费的研究生将享受到的极致服务带来的快乐体验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提供极致的教学服务,并让其体验不拘一格的学习氛围,不断地将学习的愉悦感提升到极致。
(六)社会化思维的影响
社会化思维强调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实现自身的迅速发展。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者要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大众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与营销中来。在此思维影响下,研究生将会把参与互联网产品研发和创新的体验迁移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希望能够参与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制定过程中,与教师协同创新教学活动。同时,要求教师能够提供更为多样的信息传播渠道与方式,能够使教学活动在多种媒介传送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不断强化。
(七)迭代思维的影响
要求不断创新的迭代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经营者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做到精益求精,持续不断地创新,从而保证自身能够永续的发展。在此思维的影响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享受到的持续创新产品的互联网生活体验迁移到学习生活中来,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教学模式。
(八)大数据思维的影响
在互联网社会中,每一次键盘的敲击都转化为互联网数据库中的数据,因此大数据思维应运而生。大数据思维强调通过数据分析更为有效地推进自身的发展,它要求企业应该在用户的信息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于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以方便用户做出更有利的决策。在此思维影响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迁移互联网消费中的备受关注体验,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并关注学生的特性与需求。另外,教师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规律,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九)跨界思维的影响
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丰富的资源被充分调动,使得各产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产品或产业的触角伸向各个方向,并跨越边界促进了产品产业的融合创新。在此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将互联网企业产品跨界创新给自身带来的体验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不仅仅拘泥于单一学科、单一专业,而是能够跨界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帮助他们扩宽学习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互联网+”思维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引发的社会性的思维变革,对研究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日益增强。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学会利用互联网思维看待教学改革的问题[5]。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甚至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当前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体现国家意志,由教师提供、学生接受的双边活动。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尤其是粉丝(用户)思维、流量思维、极致思维的日渐兴起,促进研究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观念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对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了更为丰富的要求。他们希望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自身的角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当前的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认识到教学活动是教师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双方都应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研究生可以接受课堂教学服务,也可以选择其他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将原本教书育人的责任转化为服务意识,为研究生提供最极致的教学服务,目的是激活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彻底地提高研究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活动追求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模式的固定性、学科的专业性和内容的完备性;而在追求简约、极致、迭代、跨界以及平台化的互联网思维的思潮下,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已变为具有互联网思维特色的学习方式,这就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在准备教学活动时,从形式和内容都应该具有实效性,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应该简洁、明快;在教学内容准备方面,应该把握重点问题,不过分地追求面面俱到。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努力展示自身个性,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呈现鲜明的特性,并且在每个教学细节上达到最高和最完善的境界。最后,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互动性和跨越性,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跨越原有的知识或思维界限,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各项学习需求,跨越自身的思维边界,促进与邻近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培养研究生运用综合的视角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能力。
(三)搭建多层次的师生交流平台
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已经明确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依然受制于学校和教师提供的教学条件、师资配备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依然是一种依附关系。在互联网思维中的粉丝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以及大数据思维的影响下,传统的师生关系将遭受巨大的冲击,最终将重新诠释教学活动设计的需求,因此搭建多层次的师生交流平台就成为可能。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科专业知识的时候充分发挥自身或者专业的魅力,引导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希望得到教师长期并且持续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各种社交媒介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起教师自己的粉丝群体。教师通过粉丝群体进行学习内容的推广宣传,从而扩大自身的教学影响力。
研究生的自主性学习超过任何一个学生阶段,因此他们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愿望更加迫切,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将各个教学环节对研究生开放,同时还要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应对此类影响,教师可以创设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师生之间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构建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此平台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建设学生学习档案库,长期储存学生的学习经历,为教师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规律提供帮助。
三、“互联网+”思维下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新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分子遗传学”为例,该课程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了互联网思维,利用了普通的社交媒介(腾讯QQ),构建了关于该课程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该课程选课人数为25人,而实际听课人数达40余人,参与学习的研究生涉及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林学院和园林学院3个学院,其中包括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学、森林培育、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园林花卉与观赏园艺共6个学科。该课程交流平台参与人数为79人,平均每天在线人数49人,高于上课参与人数。该平台共上传文件46份,包括授课课件9份,相关软件11个,说明文档6份,相关文献20份,总下载次数达到2 197次,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内容(课件和笔记)相比,显示出该交流平台所涉及的交流内容丰富多彩,见图1。该交流平台在授课期间日平均留言数量超过73条,在授课结束后日平均留言约为54条,显示出通过该交流平台极大程度地保持了大家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度。在授课期间,“分子遗传学”课程授课教师通过该交流平台与学生商讨修订教学内容6处,充分地满足了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需求。
图1 “分子遗传学”研究生课程网络交流平台的内容构成
虽然,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分子遗传学”课程还是一门新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但选课人数较多,且建立了课程自身的粉丝群,扩大了该课程在全校相关专业的影响力。通过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配置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帮助。另外,在“互联网+”思维中的大数据思维和跨界思维的指导下,“分子遗传学”课程可以对目前的交流平台进行逐步完善,增加对研究生学习过程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并与其他学科专业平台进行整合,为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分子遗传学”全英文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WKC1504。
参考文献
[1]王一博.以科研能力为导向:“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32-35.
[2]王忠伟,陈鹤梅.论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4-17.
[3]向萍.关于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8-21.
[4]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5]褚宝福.浅析互联网思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对策[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4(9):11-15.
(责任编辑孙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