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对军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2016-04-14闫磊
闫磊
摘 要: ESP是各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与薄弱,了解ESP教学研究的进展及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内涵,积极推动专门用途英语的实施,才能更好地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迅猛的21世纪,我国外语人才培养规格已由基础型人才、交际型人才向专门性、综合性人才过渡,这就呼唤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变:由原先的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流转向将英语教学与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的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但在中国它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仍处在论证和尝试阶段,还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使其不断发展、丰富及完善。
一、ESP理论特征
ESP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迄今它已经成为全球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圈里成就最突出的领域之一。到底什么是ESP?ESP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对此,许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Tony Dudley-Evans,ESP学报的编辑在总结其他学者结论的基础上,从绝对特征和可变特征两个方面对ESP的概念进行了扩充,从而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ESP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并阐明了其真正的意义。
ESP的定义(Tony Dudley-Evan,1997):
绝对特征:ESP专门用来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ESP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与课堂活动都与其自身所涉及的具体学科相关;根据语法、词汇、语篇及学科门类的不同,ESP所采用的语言风格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可变特征:ESP可能与某一具体学科相关或者为之专门设计;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ESP可能使用不同于普通英语的教学方法;ESP可能是为成年学习者设计的,他们要么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水平,要么处在某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场所。但它也可以为中等学历水平的学习者设计;通常,ESP是为具有中级或高级水平的学生设计的;绝大多数ESP课程采用的都是英语语言体系中最基础的知识。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ESP可以但不必一定为某一具体学科设计,也不必一定以某一年龄段或能力水平为标准,ESP应被看做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是Dudley-Evans所描述的一种“思维态度”。这与Hutchinson对ESP所下的结论相似,准确地说,ESP不应被看成某种特别的语言产品,而应被看做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学习者具体、明确的学习动机为指导。
二、ESP理论对大学专业英语改革的启示
依据ESP的理论,如何指导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从而使其更科学、更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成为我们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ESP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中国高校外语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大型课堂教学模式及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等。ESP作为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方法,毫无疑问必须遵循相关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规律。由于ESP教学的首要原则是学生的需求,因此它并不一定会完整地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ESP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ESP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传统的师范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因此已无法满足ESP教学的要求。目前我国外语师资培养结构还不合理,ESP教师教育专业存在空白,也没有一个重新培训教师的成熟体系。ESP教学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稳固的师资队伍,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师资培训结构进行整合,尽快建立相关体系或模式培养ESP英语教师。争取让更多的有研究生学位且有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教授专业英语,在已有的专业英语渗透的基础上,全面应用ESP的理论实践于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目标需求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当然,对外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必要的,这主要包括:(1)在思想和心理上让英语教师做好准备,使他们明白,尽管基础英语在绝大多数学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消失,但是部分教师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2)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跨专业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3)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业务交流,结成对子,在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其目的是通过英语教师正确的教授与引导,使专业英语教学能真正实现。
3.ESP的教学原则
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ESP教学必须遵循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是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这种特点和趋势是课程改革规律的反映,概括这种规律则形成了课程研制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指的统一性是指国家对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统一,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或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即实现了这种统一;所谓多样性,是指在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课程所体现的地方性和灵活性。中国有一千多所不同级别与门类的高校,每所高校的英语教学环境与现状不尽相同,客观上要求ESP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必须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4.ESP教学大纲
目前,我国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都难以满足学生专业交际所必须掌握的综合技能,这一任务将历史地落在ESP教师的身上。认真学习2004年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领会大纲的精髓。结合实际情况,用ESP理论指导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充实完善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过ESP理论把专业英语教学定位在适应某些学科专业交际的一般规则和通用技巧上,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学生所缺乏的交际修辞、文化素养和应用技能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3]邓海.国外ESP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4]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和研究,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