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2016-12-26邓敏慧
邓敏慧
摘要:一直以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均处于两难的境地——既要强调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某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同时也要顾及技能训练。有限的课堂时间常成为制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个瓶颈。而翻转课堂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放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进行,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本文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发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法;专门用途英语;旅游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16-02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浪潮席卷中国教育界,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的模式为主,学生在该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容易丧失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沉默”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翻转课堂教学法恰恰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相反(周平,2015),知识的传授大部分在课前完成,教师在课前将每堂课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微视频,让学生自己学习,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课堂上则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互动,展示任务的成果,实践和运用自己课前所学的知识,教师的角色在翻转课堂中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示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法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法能使学生吸收的学科知识更多,吸收效率更高。传统课堂教学受到时间限制,必须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话题引入、知识点传授、师生互动、学生实践等环节,学生在课堂上一次性吸收的知识有限,且很难及时地消化。反观翻转课堂教学法,每堂课的知识点分解为微视频后,学生可以选择学习该知识点的时间和地点。换而言之,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场所分步学习一堂课的知识点,因而吸收知识的效率更高。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法能使课程知识系统化。教师在把知识点抽离,制作成微视频时,必须考虑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保证教学内容安排的连贯性,从而使零散的学科知识有序排列。
翻转课堂教学法为长期从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指“与某一学科、职业、活动的专业主题相关,并从句法和语法上服务于相关领域”(王丽娟,2014:60)的英语,所以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与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结合”(刘润清,1996:4)。传统的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包括三大方面内容: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某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以及技能训练。这三者均要求安排相对较长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在课堂时间方面,这三者属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如何处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关系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法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这一难题就能得以解决。学科专业知识教学可以通过微视频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时间全部安排为语言知识穿插教学、以及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在综合技能训练中,进行交际互动,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强化。
二、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
为了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法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本研究以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为切入点,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法下如何设计、安排旅游英语课程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互动、课后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
(一)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设计即对某个知识点的自主学习任务设计,本研究围绕旅游英语课程中讲解景点使用的虚实结合法(Method of Combining Facts and Figments)(朱华,2013)这一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任务设计。虚实结合法是指导游将历史人物、事件、神话传说等加插入景点讲解的过程中,以唤起游客对景点的兴趣,加深游客对景点的理解。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自主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本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达成任务为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对虚实结合法有一定认识,能区分景点解说中的“虚”与“实”,并通过自主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将“虚”的元素融入到实景讲解中。第二步,在学习方法建议方面,则为建议学生通过视听材料学习、任务导向的网络资源搜集、讲介训练掌握该知识点。视听材料学习指的是长城景点的英语讲解微视频学习,通过该视频的学习,体会景点解说中的虚与实。在学生领会虚实结合法的基础上,教师在微视频的结尾指定某些景点,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指定景点的“虚”、“实”信息的搜集。学生在信息搜集整合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将“虚”的元素融入到实景讲解,并通过个人讲介演练,不断实践。第三步,具体学习任务设置。观看长城景点的英语讲解微视频,学生思考如下问题。首先,讲解中包含的信息中哪些是描述实际的长城景观的?其次,讲解中提及的与长城相关的传说或故事有哪些?再次,讲解是如何将实景长城描写与长城相关的故事、传说结合起来的?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了解到长城的实景信息与孟姜女哭断长城的故事是可以在讲解中有机地结合,进而明白虚实结合法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虚实结合法如何应用到其他景点的讲解中去?因此除了上述的学习任务外,教师还需要设置一个学习任务,即指定景点并要求学生使用虚实结合法讲解,在本课指定的景点为华清池。华清池景点有哪些实景信息和相关的故事传说,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并在课堂上作华清池景点的英语讲解。
(二)课堂教学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的景点讲解表演,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虽然学生们都是对华清池景点使用虚实结合法来讲解,但既有学生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为“虚”的元素融入讲解,也有学生在讲解中添加华清池所依傍的骊山“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尽管学生添加的“虚”的元素不同,但在讲解中都出现了共同的问题:中国历史文化相关名词的英译、“虚”“实”元素如何紧密结合等问题。例如,“烽火戏诸侯”这个词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对于“诸侯”这类词的译法五花八门,有些学生译作“dukes”,“kings of states”,而“戏”字的翻译也是如此,有同学译为“play with”,“play tricks with”。学生对名词的翻译更多是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而忽略了背后历史故事的内容。“烽火戏诸侯”指的是周幽王为赢得褒姒一笑,无故点起烽火引来诸侯,诸侯的举动使褒姒发笑,因此“烽火戏诸侯”更恰当的译法应为“misusing the beacon tower to tease vassals”。类似这样的语言知识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互动中都能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而讲解中如何结合“虚”、“实”元素的问题则属于学科专业知识教学问题。学生在课堂示范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虚”、“实”元素结合方面仅仅是内容的叠加,而没有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华清池与杨贵妃的故事,学生常平铺直叙了华清池的具体实景情况,再另外加上杨贵妃的史实,却无法在两者之间很好地进行衔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虚实结合法”较好的例子,如古琴台讲解和“高山流水”的故事,启发学生找到景点和故事相通的连接点,让学生明白可以将华清池水与杨贵妃的美联系起来,大大增加游客的兴趣。
(三)课后教学反馈
翻转课堂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很好地处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某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以及技能训练三者的关系,但在运用该种教学法时也容易产生一些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问题。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问题。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地点完全由自己决定,这既赋予学生学习自由,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因为自身原因没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来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顺利完成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制定自主学习的监督方法和措施,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其次是课堂检查的覆盖率较低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能让部分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检查其完成情况。余下部分的学生因而容易出现懈怠现象和侥幸心理,不利于课程的学习。
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总结,使其更适合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2):72-77.
[2]王丽娟.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运用与前景[J].外语教学,2014(4):60.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4.
[4]朱华.导游英语(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