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认识语文教案

2016-04-13刘桂宁

关键词:教师评价模式化

刘桂宁

摘要:某些学校(尤其农村学校)在教学检查中存在侧重检查教师教案的现象,以是否符合统一的模式或者以教案的详略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态度。这种做法不符合教学实际,不利于教改,加重了广大教师的负担,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因学生、因教材制宜,澄清认识,站在全面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上看待问题。

关键词:教案检查;模式化;教案详略;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47-02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在近几年的“下乡调研”“推门听课”等各种活动中,我发现在不少初中学校(尤其是农村)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教案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多数学校检查教学总要对教师的教案进行集中检查,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态度的重要依据。殊不知,这种检查无法保证对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原因有二:一是检查者总是用一种模式化的意识来评判教案,只要不符合这种模式就不被认可;二是检查者认为,教案上所体现的对教材的分析越细越好,或者文字写得越多越好,即为认真,否则极易引起误解。依我对教学理论的浅显研究和学习,认为这种认识不符合语文教学实际,亟待改善。

一、关于教案模式问题

走进许多学校,我们通常发现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用的教案都有统一的模式,但是“文无定法”,教学也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教学上的每一个具体内容或每一具体情况都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同时,教材内容不同,特点不同,难易不同,教法当然也不相同。一名合格的教师,只要他深谙教学之道,对不同教材的处理当然会富于变化,而不会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框。同时,同一教材,教师不同,知识结构与擅长不同,教学也自会有别,而反映不同的教案设计也必会各不相同。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教学方案相同有时是必要的,有时不同也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本身应允许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创造,有所创新。这不仅不会妨碍教学,反而能有效刺激和促进教学。

当然,这并非是对教案怎么写不需要提出规范要求,而是说这种要求应该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而不是包教一切的具体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因此,教案采取何种形式应不拘一格。那种把复杂的教学程式化的思想是一种只承认一般,不承认个别;只承认共性,不承认个性的僵化思想的反映。而教学设计恰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生制宜,因材设计,灵活施教。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言:“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所以,那些以模式作为评价教案,尤其是评价教学水平的做法是不妥的。

二、关于教案的详略问题

教案的详略同样也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即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而非越详越好。当详而略,则略中流于疏漏;当略而详,则详中不免繁琐。所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在同样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总是以扼要为好。因为同是一定的内容,当其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以后,从结果看,学生总是很难记住缺乏概括的苛细的分析,倒是那些精要而醒目的东西才会让学生经久难忘。如有的老师讲鲁迅的《药》,最后围绕“药”这一贯穿全文四部分的线索概括为四个字:“买”“吃”“谈”“果”;将《项链》一课的情节总结为“借”“失”“还”三个字等。此类教案在反映对教材的分析上虽寥寥数字,却能以简驭繁,将复杂的课文揭示得一清二楚,谁能说这样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呢?试想如果换成大量的文字说明,结果必会是另一番情景。何况对教材分析扼要的教案,不仅有利于理解与记忆,也能为学生活动(动手、动脑、动口)赢得足够的时间,使“少讲多练”变为现实。而那种对教材不分轻重、逐层解析的教案只能导致“满堂灌”,使学生置于被听讲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案的设计方面,精要远胜于详尽,从这个意义上说,盲目地提倡和称道分析苛细的教案也是不妥的。

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对课文作全面、透彻的分析基础上,需要教师对课文有高度的认识与概括能力,并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教学贵在胸有成竹,当一个老师对教材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使他的构思不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同样可以在教学中稳操胜券,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教师教学中都可以完全不要教案,而是说有无文字教案,特别是分析偏细的教案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熟悉教材和教法,提升自身的功底。如果不是这样,即使再详尽的教案也难以在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据此,那种以文字多寡来判定教案和教学态度优劣的做法是不符合语文教学实际的,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不少教师为使教案能在检查中过关,使个人的教学得到认可,总是以检查者认定的模式来考虑如何评价和设计自己的教案,同时极力从文字上扩充,这就使本应严肃的教学成为一项毫无意义的应付检查的活动。这种做法给教师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这种情况也并非一时一地所有。以什么标准检查评价教师的教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关系到广大教师能不能在新形势下获得彻底解放,从而能不能为教学注入新生机的大问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有必要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意识。

【责任编辑 纪敏】

猜你喜欢

教师评价模式化
透气感
Why other racial groups look alike?
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评价的困惑及启示
一种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申论写作由模式化走向创意化的教学改革探索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