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魅力课堂
2016-04-13李喜中
李喜中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有趣、有效、有魅力的课堂,能够打动和吸引学生,使学校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打造魅力课堂,魅力教师是基础,学习方式是关键,思维训练是核心,教育规律是保障。
关键词:魅力课堂;魅力教师;学习方式;思维训练;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19-03
一、什么是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是有生命的课堂。不只是知识的加工厂,更应该是心智成长,情感交融的引力场、思维场、情感场。在魅力课堂中应有生成、有成长;有激情、有活力;有思考、有创造;有兴趣、有吸引。
魅力课堂的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那就是兴趣、情趣、乐趣。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催化剂。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如果是他比较感兴趣的,即使再苦再累,他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精心创设情境,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学生必然对这样的课堂感到兴趣盎然,欲罢不能,乐此不疲。
学生的学习情趣来源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做到目中有“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赏识、公平和宽容带进课堂,以友善、幽默和耐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情绪激昂,精神饱满,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体验过程、感悟成功、参与其中、其乐无穷。
课前精心准备,课上尽情演绎,课后及时反思,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致,更趋完善,更有魅力。
二、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一)魅力教师是基础
魅力不只是吸引,更是打动。魅力教师会凭借高尚的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高深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把学生深深吸引在课堂,凝聚在身边,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敬佩、信任转化为对课堂的喜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魅力教师应该具备四方面的综合素质。
1.学识渊博,有广度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大量的事实证明,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崇拜的偶像。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己的学生”。
2.专业精通,有深度
作为专业教师,要具备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精”就是要“知得深”,了解专业学科知识的最前沿。所谓“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的最边缘。
3.技艺精湛,有高度
教师精湛的技艺来源于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对教学艺术的把握,技艺精湛的老师善于营造氛围、长于调动情绪、适于把握节奏,从而使课堂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施教如和风细雨,滴水穿石,能达到润物无声之境界,可创造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
4.品格高尚,有风度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教师作为人类知识与文明的传承者,必须具有高尚的品格,无私、公正、友善等人类的美好品格必须成为教师永不丢失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仔细考查一下历史上成功的教育家,就不难发现,每一位教育家都是品格高尚的人。
多读书、勤反思、注研究、重情感,是提升教师魅力指数的有效途径。
附:宁晋六中教师“一二四”培养目标:
培树一种精神:勇于承担追求卓越
养成两种习惯:读书、教研
争做四有教师: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腹中有墨、胸中有识。
(二)学习方式是关键
自主学习适用于基础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合作学习适用于中等问题,小组讨论、研究解决。引领学习适用于难点问题,需要老师精辟讲解。
依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主要处理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1.自主学习,即自学
在诸多教学模式中均有学生自学的环节,但受时间所限,学生自学往往不充分,多有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如何提高学生自学的效果呢?
(1)课前自学。可以让学生利用前一天的晚自习或当天的早自习自学。为保证自学的质量,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由组长具体组织,先自学、后对学、再群学。
(2)学期前自学。即利用假期自学,可通过编制假期作业,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这种自学方式更为实用和系统。为保证自学的质量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自学指导,二是网上答疑。
2.合作学习,即小组学习
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学习方式,小组内互帮互助,兵教兵,兵练兵,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准确、顺畅、精炼的表达,而思维则是透彻、清晰的理解,条理、活跃的思路。两者相互依存,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教与学的充分认同和理解,是提高合作效果的根本。
小组合作学习要安排处理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分组,一个是如何评价。
分组需要注意,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合理搭配,把全班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这样的分组方案便于考核,利于合作。
小组评价要及时、科学,让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3.教师引领学习,即点拨、提醒、讲解
教师引领学习要把握“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三讲: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自习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教师的点拨、追问、质疑应掌握好时机,应贯穿于学生展示、探究的过程之中,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中的,一鸣“惊”人。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无论是新课的导入,还是学生探究的过程,都要注重问题情境、氛围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实验操作、动手验证等方式创设体验情境,实践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理化生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可以利用故事、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
2.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有激情、有热情、有亲情,对学生要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
3.通过课堂的六大解放,真正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营造“六大解放”的课堂,就是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解放学生的脑、口、眼、手,有没有给学生拓展知识、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解放了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课堂。
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回答某一个问题用几分钟的时间限制都可以为了学生充分的思考而打破。要善于拓展课堂空间,打破思维定势,敢于挑战权威,提倡批判性思维,打破常规方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例如,在讲解某个数学题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完成任务,我们常常会选择教师讲解、分析、甚至板演过程,而忽视了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用各自的方式、各自的理解去探究、去体验。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思维更懒惰,头脑更僵化,思维方式单更一,也就更缺乏创造性了。
(四)教育规律是保障
很多课堂教学模式中都有当堂检测的环节,其实其对有些学科并不适合,如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检测无非是从书上抄到纸上,没有多大必要。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显示:“先多后少,先快后慢”。说明及时的巩固复习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时边学边忘,总要花费大量时间搞复习,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科学地调整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每节课3~5分钟,理解记忆,巩固本节内容;每天一节自习课,复习、巩固当天内容;每周半天时间,复习巩固本周内容;每月1~2天,查漏补缺、整理记录(纠错本或积累本);等等。
符合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身心特征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才是好方法。这样的课堂才会受学生欢迎,教学的效果才会提高,这样的教学才会魅力无限。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