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作品翻译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力——以《苦闷的象征》为例
2016-04-13徐娇玲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徐娇玲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浅析日本作品翻译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力——以《苦闷的象征》为例
徐娇玲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
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可以说,鲁迅的翻译不仅影响了他人,更重要的是对他自己的思想形成及文学创作的影响也很深远。但遗憾的是,研究者们将太多的目光集中在他的创作及文学作品上,对他的翻译研究,特别是翻译对鲁迅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是少之又少。以《苦闷的象征》为例,浅析日本作品翻译对鲁迅思想形成的影响力。
关键词
日本作品翻译;鲁迅;《苦闷的象征》
一、20世纪伟大的翻译家——鲁迅
鲁迅被公认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超时代的力量,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下的中国社会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对鲁迅及其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详尽的介绍及解读。鲁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翻译的作品丝毫不少于他的创作。鲁迅翻译的作品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在长达三十三年的时间里,他译介了俄国、日本、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十四个国家近百位作家的二百多部作品,翻译字数近五百万。学者们按照翻译思想及翻译方法的不同,把鲁迅的翻译活动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鲁迅早期的翻译主要是以科学小说为翻译对象,希望通过翻译介绍科学小说来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人生理想。主要翻译作品有《月界旅行》等;鲁迅中期的翻译更加成熟,主要翻译作品《一个青年的梦》《现代日本小说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塔》等;鲁迅晚期的翻译作品数量最多、成果最为辉煌。鲁迅这个时期的翻译主要是以苏俄与文学理论等为主,主要翻译作品有《苏俄文艺政策》《文艺与批评》等。鲁迅的翻译不仅影响了他人,更重要的是,他的翻译对他自己文学思想形成及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极其深远。
二、日本作品翻译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产生影响力的原因
鲁迅的一生翻译了许多作品。王友贵说“尝试为翻译家鲁迅一生绘制一副翻译全图,那么,最大的板块,必定非俄国与苏联文学、文艺莫属。这一部分大约占了全部译作的59.5%,初步统计数为142万字;其次,要数他对日本近代现代文学、日本现代文艺理论、文化的译介,初步统计数为68.8万字,大约占28.3%;第三板块看来应该归荷兰、匈牙利、希腊、芬兰、保加利亚等国文学,也就是鲁迅谓之“弱小民族”或“被压迫被侮辱”民族的文学,初步统计数为20万字,这一块大致领有8.5%的份额……”①[P188]从王友贵对鲁迅翻译作品的统计来看,不难发现,在鲁迅的翻译作品中,俄国与苏联的作品占的份额最大,其次是日本。毫无疑问,这两个所占份额最大的翻译作品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形成及文学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就单从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力来说,日本作品翻译的影响要高于其他作品翻译的影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语言上的优势
鲁迅留学日本,日语水平很高,听说读写样样精通。日语当然是他了解世界,关注外国文学的主要语言工具。因此,鲁迅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直译或转译于日语。由于语言上的优势,与翻译他国作品相比,鲁迅在翻译日本作品时更能领会作者的思想。反之,作者的思想也更容易影响鲁迅的文学思想。
(二)翻译作品多为文艺理论书籍
尽管鲁迅一生翻译的日本作品数量有六十五篇左右,但文学作品并不多,这无疑是给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留一个不小的遗憾。但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受到日本作品翻译的影响才更深远。因为比起文学作品翻译,文艺理论翻译对译者思想上的影响要深远得多。而鲁迅翻译的日本作品更多的是日本现代文艺理论和美术理论书籍。因此,鲁迅文学思想的形成,受到了他翻译的各种日本文艺理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对于鲁迅文学思想影响较大的,当属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
三、《苦闷的象征》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
《苦闷的象征》是厨川白村以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基础,编写的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专著。日文本《苦闷的象征》出版不久,鲁迅就在北京日本东亚公司买到了,并用半年的时间就将全书翻译成中文,出版发表。在《苦闷的象征》一书中,作者对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下个性的毁灭、日本社会中残余的封建思想、日本“国民性”中落后的东西,都给与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这一点是鲁迅是十分欣赏的。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可以说是和厨川白村同出一辙。因此,《苦闷的象征》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文艺理论影响深远,对于译者鲁迅本人文艺思想形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翻译《苦闷的象征》,鲁迅将自己的文学思想重新清理了一遍,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从鲁迅的言论看,在若干问题上他都吸收、借用了《苦闷的象征》一书中合理的思想资料。通过翻译《苦闷的象征》,鲁迅得以有机会比较系统深入地考虑文学理论问题;通过翻译这部作品,鲁迅得以清理自己的思想。鲁迅从厨川白村那里吸收了不少文艺思想,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及理解;与此同时,鲁迅也通过对这部作品的翻译反思了自己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这些反省也是通过批判这部作品表现出来的。总之,鲁迅通过翻译《苦闷的象征》,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这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四、结语
鲁迅不仅是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有学者更是进一步提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鲁迅一生的文学道路是从翻译开始的,也是以翻译结束的”。②[P2]本文从鲁迅作为翻译家的地位,日本作品翻译对鲁迅文学思想产生影响里的原因,并通过《苦闷的象征》的翻译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力的论述,浅析了日本作品翻译是如何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力。从翻译日本文学作品对鲁迅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简单地、浅显地叙述,笔者将在今后就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
注释:
①王友贵.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中外关系的贡献[J].外国语言文学,2005(3).
②吴钧.鲁迅翻译文学研究[M].齐鲁书社,2009.
[参考文献]
[1]顾钧.鲁迅翻译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向远.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李强.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彭琳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I210.93
收稿日期2015-12-08
作者简介:徐娇玲(1980-),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教学,翻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