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元代散曲的文学思想和现实特征

2017-03-23魏松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学思想

摘 要:元代散曲是我国历代戏曲发展的一种新文学体裁,也是戏曲文学中的乐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文学思想突破传统,追求“世俗”之美,有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和现实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元代散曲;文学思想;现实特征

作者简介:魏松(1972-),男,重庆市云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1

散曲在元代称为“乐府”或者“今乐府”,是戏曲文学史上新的曲种,也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新诗体。在元代文坛掀起波澜,与传统诗、词分庭对抗,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其现实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有直接联系,蒙族统治冲击传统汉文学发展,思想内涵变化极为丰富,走向多元,深刻地揭示了蒙族统治下的社会充满戏剧性的现实特征。

一、散曲的历史背景考源分析

相传散曲兴起于金、元民间俗谣俚曲。北方蒙族统治者包揽朝廷重要官职,副职也由色目人充任,汉人只能充当属员,没有地位。其科举制也改为蒙古人、色目人为右榜,而汉人只能为左榜,并且官职低一等,受到歧视。一些知识分子和戏曲艺人归隐民间,与民间艺人相互依赖,把传统的典雅融入民间“俗”美的特征,提高了民间“俗乐”的境界和地位。

这种“俗”美在北方与蒙古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不断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乐歌形式和韵文特征,打破原有唐、宋传统诗、词的典雅庄重,句式规整的风格,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一,结构伸缩多变,字数自由增加的新诗体,俗称“散曲”,又名“北曲”。

散曲是一种歌曲艺术形式,重在唱,不在“说”和“讲”。元代散曲的发展与兴盛主要流行于元朝大都(今北京),元灭南宋后,北曲融入到南方诸地,并与之融合,形成一种南北合套的表现形式和词曲风格,并在繁华都市杭州盛行。

二、散曲文学思想传统的继承与突破

从文学意义上看,散曲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抒情诗或者抒情散文。散曲和词的关系密切,结构形式也颇为相近,都属于固定格律的长短句形式,多出自于唐宋词牌,而散曲更为自由,不受拘束可以增加“衬字”和“虚词”等,差别极大。传统的唐宋诗词最初也是来源于民间歌曲,散曲亦是如此。没有唐宋传统词曲和韵文,也就没有元人的新诗体出现;没有汉人的民间小曲、北人的曲词,也就没有散曲新兴文学风采的盛行和流传。

散曲的文学思想是社会更替,民族融合,文人相交,人民与统治者恩怨的结果。征战留下的伤痕,统治留下的苦难,官僚的暴虐与腐败,南北文化的交汇,诗词歌赋与北方小曲的碰撞,强弱势力的交错,人民的不满情绪,改变了社会,破坏了旧制,冲破了传统,创造了新的文化,造就了新的文学形式,赋予了新的文学思想。其文学思想随社会的现状而发生改变,随统治者的掌控而左右,随人们思想和心态的变化而发展,散曲作为一种新诗体,现实主义思潮的文学思想浓厚。

散曲不是纯粹的新,它潜移默化地继承了传统的诗、词格律和曲调,延续了唐宋诗词的高贵典雅,融入了北曲蒙族的豪迈与豁达,吸纳了汉人民间的“俗”美,占有主导地位,为元代的歌唱的新诗体,能用音乐表现的一种新兴文学体裁。散曲也离不开金代说唱艺术诸宫调对音乐规范定位和语言表达的依赖,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乐歌。散曲深受文人的喜爱,并被文人作为创作的典范,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戏曲历史的重要文学体裁和音乐形式。今人评价“散曲”为文人文学作品,戏曲音乐只是其表现形式而已,重在于词的突破和创新。这就是元代散曲繁盛的原因。

三、散曲在元代的现实社会特征

北方蒙古族对汉人的统治,汉人等级低下,传统高贵典雅的戏曲、词赋受到冲击转为民间,北方蒙古族主宰的朝廷把北方曲词带入中原大地,形成新的诗体,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民间散曲多反映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官僚的腐化与昏庸,人民的不满和怨恨,深深地印记着汉人现实的无奈,愤世嫉俗的现状和未来美好向往的追求,表现弱势地位的汉族官员和知识分子的厌倦、辞官归隐田园,向往闲逸自在生活的心态。

散曲不仅反映着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还吟唱着人民苦难的现实生活。如孛罗御史的《辞官》和马致远的《秋思》套曲,他们情绪消极,厌倦朝廷腐败,痛斥官僚昏庸,盼望归隐田园,远离官场,追求消闲自在的生活,描绘了元代社会黑暗的现实;睢景臣的《高祖还乡》,直击“至高无上”的君权思想荒淫腐化,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刘时中的《上高监司》前、后套,更深刻暴露了元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腐败;张养浩的《山坡羊》、刘时中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冯子振的《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等小令,都从不同角度来描绘了元代社会的残酷和百姓苦难的现实。

散曲在描写歌唱爱情、闺怨和大自然美景方面的作品也不在少数。此类散曲内容描绘想象丰富,为新兴的创作题材,其风格多样,绚丽多彩,语言直白,直抒胸臆,意境真实,有借物抒情,有借物怀志的,或以低沉幽怨,或以疏放豪宕,或以生机盎然来描绘现实的心理情感、自然景观和理想抱负等。如白朴的《小石调恼煞人·无题》套数中“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描写恋人相思之苦,用词文雅,写景生情;贯云石的《红绣鞋·无题》:把两情缱绻表达得异常生动、热烈。再如,贯云石的一首套数《中吕粉蝶儿·西湖游赏》,把杭州美丽的自然风光、繁华的城市景象和文人沉醉于“花浓酒艷”、“乐事赏心”的享乐生活,描写的真实感人,具有江南文学风气概。

结语:

散曲是宋词的替身,为一般文人所喜爱。由于每一个曲牌都是短短的几句,任意增加“衬字”,便于文人创作,适于歌者演唱,让人感到轻松灵巧,表现活泼有趣,直抒胸臆,清唱心中情怀,表达乱世之情,对建立民族形式的新体歌词和新格律诗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文学思想
《东汉文学思想史》《谶纬思潮与汉代文学思想》
《红楼梦文学思想的现代阐释》
试论杜荀鹤的文学思想
论郁达夫文学思想的矛盾性
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思想对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启示
论杨维桢《鸿门会》显现的文学思想
隋炀帝,文坛不可或缺的元素
耿直人格下的情绪和个性扩张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