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

2016-04-13张永光苏丽霞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

张永光,苏丽霞(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述评*

张永光,苏丽霞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 太原 030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治国理政,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社会建设作了许多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当前,学界从四条路向上围绕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思想特征及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总的来看,研究还没有完全展开,尤其是将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理论提升空间。深化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应将其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以及把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贯彻其中。

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治国理政;民生;社会治理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的“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改革发展成果正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为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从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作了许多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一、对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研究进展

围绕习近平关于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根本任务的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思想理论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为人们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出了贡献。总的来看学界主要从以下四个路向上展开了研究。

(一)围绕改善民生展开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篇名“习近平”并含“民生”搜索,共检索到26篇文献,具有代表性有: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课题组发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2015);窦孟朔、张瑞发表的《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2015);李广斌发表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工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2014)等。其中,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课题组对习近平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并归纳了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重要论述的五个方面的特点,即理念更加自觉、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注重改革、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五个方面[1]。《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一文,从“关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论述”“关于以民为本、民生为本的论述”“关于依靠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论述”“关于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指南针’的论述”“关于着力解决人民切身利益问题的论述”“关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论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美好家园的论述”“关于依法保障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论述”“关于着力推进农村民生建设的论述”“关于民生引改革、改革促民生的论述”“关于把握运用民生发展规律的论述”“关于党坚强有力是人民幸福安康保证的论述”等十二个方面,概括了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2]。

(二)围绕社会治理展开的研究

(三)将民生建设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展开的研究

围绕社会建设即民生建设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思想,从网上检索到5篇相关文献:范文的《实现“中国梦”与社会建设》(2013);梁波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2015);李箐怡的《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初探》(2015);李静、蔡勤禹的《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简论》(2015);郭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路径——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2015)。范文从实现中国梦的大视野将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与关注民生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探讨了国家梦、民族梦植根于国民个人生活及民生对于中国梦的意义的辩证关系[5];梁波从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任务两方面具体阐释了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6]。

(四)对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分别进行的研究

民生建设具体包括教育、就业、住房、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社会治理具体包括社会治理方式、社会组织活力、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公共安全等方面。这两方面的代表文献有:王磊、肖安宝的《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教育思想管窥》(2016);周显信、程金凤《网络安全:习近平同志互联网思维的战略意蕴》(2016);吴晓宇、刁玉峰的《习近平分配治理思想探析》(2015);胡伟、毛童俊《以永无止境的追求、要谋新篇的担当做好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2015);蔡孝恒《习近平农村卫生思想初探》(2015);赵科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能动应对当前社会矛盾的科学思维》(2014);柯善北《加强供应体系建设,完善住房支持政策——学习习近平在政治局住房领域情况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2013)等。这些成果从各个方面具体阐释了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对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深化空间

综上,学界从以上四条路向展开的研究涵盖了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思想特征及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等方面,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对于人们深刻把握其本质内涵、精神实质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学人进一步研究和理论地把握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提供了认识上的铺垫。但是总的来看,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展开,尤其是将社会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还是留下了许多理论提升的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关系的研究

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它们在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领域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的、有机的关联,在实践中是如何表现的;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这两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具体方面又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在实践中如何协同推进,它们对于社会建设事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现有研究成果给我们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初中数学是初中整个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数学学科的综合素质。

(二)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及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它与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与邓小平、江泽民的社会建设思想,尤其是与胡锦涛的社会建设思想存在怎样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体系到底增加了什么新思想、新论断和新内容,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也给我们进一步思考上述问题留下了足够空间。

(三)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的关系

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梦论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社会建设在总体布局中、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在社会建设中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社会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何战略意义,这些问题也给我们留下了足够多的思考空间。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这个问题学界还鲜有涉及,到目前为止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一词变更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并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并使治理能力成为当代中国的“第五”现代化;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食品安全战略及人口均衡发展作为民生建设的新内容;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平安国家,以此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任务;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发展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新原则,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等等。

三、对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深化思路

正是基于此,进一步深化对于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研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要将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来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胡锦涛曾这样论述:“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7]701同时他还指出:“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新进展,……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7]705-706胡锦涛的论述确证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理论地位,实际上也昭示我们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来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将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就是要确定其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中的内涵、特征、地位及价值。而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正如梁树发教授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的本质是发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上,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当代形态或阶段的标志。”[8]根据这一论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体系重要发展阶段的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发展的当代形态而且是最新理论成果。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宏大视野来研究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就是要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揭示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发展阶段的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历史科学,主张思想、实践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9]马克思的这一原理就告诉我们,只有将一定的思想、任务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具体的历史阶段上,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为什么会有发展创新。只能从当时具体的条件、具体的时代问题层面来理解。我们必须解决时代提出的任务和问题,而且也只能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时代任务和问题。

习近平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论述,一方面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依据、“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处的内外环境决定的。国际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新的增长动力还没有形成;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秩序和规则博弈不断加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不断突出。国内方面,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较高的历史水平,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发生深刻变动,社会管理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多发易发,人民群众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司法执法等社会领域越来越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习近平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二) 要将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研究

理论与实践统一和相互作用,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原则。马克思指出:“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10]马克思的这一论述,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内涵,即理论反映现实的本质,现实印证思想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表明,理论发展不是来自某位知识分子或伟人的顿悟,而是出自于社会革命运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和经验。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是这一实践的理论升华,同时也是基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领域中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的需要实现的理论创造。因此,一定要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现实,才能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

社会建设主要解决的是社会发展中的公平问题,即在社会中建设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以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理论创新。实践是发展的,现实是变化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不是减少了,而是进一步加剧了;发展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日益拉大了。中国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与否,判断的标准就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事实上,我们在普遍增长、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发展出了问题,人与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差距较大,分配不公问题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6.4%。按照现行扶贫标准*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见参考文献[11]。,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还有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6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5%的有西藏、甘肃、新疆、贵州和云南5省区,国际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65%[11]24。贫困地区脱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提出要贯穿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共享发展,具体措施就是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脱贫攻坚工程列入社会建设,这就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认识的发展是实践发展的理论表现。再如习近平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尤其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11]32,列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和目标。在这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也仅仅是一句话,即“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体制机制”[12]。可以说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党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认识方面的一次大的飞跃。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应是最大的民生,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个问题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平等性,实际上与整个民族发展密切相关,它不分阶级、阶层、出生、性别、种族和民族,因而对谁来说都是平等的。因此,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问题,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凸显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可以说是在健康中国建设方面抓住了“牛鼻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着过量的化肥施用、过密化养殖、抗生素与食物添加剂的滥用、触目惊心的农业污染以及“未富先肥”现象五大挑战[13],这是习近平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强调食品安全的直接实践来源。除此之外,诸如人口平衡战略思想、信息网络安全思想、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思想等方面的认识发展,都是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新出现状况的积极的理论思考。

(三) 要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来研究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

总体性方法,就是把认识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要素彼此间处于一种动态的联系中,没有这一联系就没有这一整体;认为总体决定部分,整体制约和决定着构成这一整体的各个要素的性质[14]。在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中贯彻总体性方法,一方面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是一个包含着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两大要素的整体;另一方面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也是作为要素存在的,这个要素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整体的要素。这个要素也是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整体要素而存在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以及胡锦涛的社会建设思想之间有着继承发展有机联系的要素,正是这种继承发展的一脉相承关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系。

民生建设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又构成了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整体的基本要素;同时,它们又分别是作为包含丰富内容的整体而存在的。但是两大根本任务不是毫无联系的整体,在社会建设理论体系整体及实践发展中它们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如民生建设通常包括公共服务供给、脱贫攻坚、国民教育、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健康中国、人口发展等方面,而任何一方面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展开又是一个社会治理的问题。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15]24。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一样,靠的都是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而制度则起着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而民生建设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承载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使命。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也大多存在于社会领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加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5]98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正是对于民生建设与社会治理辩证关系的科学说明。

研究中贯彻总体性思想,也要求我们要将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梦论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联系起来理解。从实践层面讲,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一整体的要素,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同样作为要素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辩证的有机联系,但是它们各自又是作为整体存在而相互区别的。讲它们的有机联系,主要是强调社会建设的推进离不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的基础和条件以及社会建设为其它建设提供的社会条件,正是它们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就是说要联系其他建设来研究社会建设;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也应联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来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立足“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因而社会建设是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这些问题就包括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这些都属于社会建设领域的问题。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包括社会体制在内的深化改革的分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16]165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包括社会治理在内的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习近平指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16]207-208他还指出,要“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16]210。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正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的民生问题、利益问题、社会公平问题解决好,把党的承诺落到实处,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当然,全面从严治党,也包括能力提高的目标,也就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建设也要贯穿五大发展理念,也要联系五大发展理念来研究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要创新社会体制,协调推进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及社会建设与其它建设的发展,社会建设也应借鉴世界各国经验,在开放的思维中协同推进。社会建设包括的食品安全、住房分配都要求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更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习近平的社会建设思想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还会增加新内容。因此,这也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继续认识、深化这一研究。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课题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J].党的文献,2015(3):20-28.

[2] 窦孟朔,张瑞.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J].科学社会主义,2015(5):54-59.

[3] 代山庆.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J].学术探索,2015(3):63-69.

[4] 刘爱莲,李树文.论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的辩证思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6-10.

[5] 范文.实现“中国梦”与社会建设[J].新视野,2013(3):16-17.

[6] 梁波.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J].科学社会主义,2015(4):6-10.

[7]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 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定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3):25-30.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

[1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12] 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33.

[13] 郑风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之道[N/OL].光明日报,2013-03-25.

[14] 梁树发.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12):83-90.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6]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Review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ZHANG Yongguang,SU Lixia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XI Jinping has made a lot of elaboration around governance, from the height of the Chinese Dream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added new content to the Marxist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 conducts a study from four paths around the theoetical source, main content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s ideology about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and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ut on the whole, the research has not fully expanded,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to pu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as a whole has much theoretical room to improve. Deepening the research on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m,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Marxist totality method to implement it.

XI Jinping;ideas about social construction;governance;people′s livelihood;social governance

*201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我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w20131048);2013年度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山西农村基层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研究”(w20141011);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研究”(20151035)之阶段性成果。

2016-09-05

张永光(1975-),男,山西寿阳人,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苏丽霞(1990-),女,山西孝义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生。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2.003

D61

A

1008-6285(2016)12-0010-06

猜你喜欢

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