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底线思维的理论品质

2016-04-13刘兆发言浩杰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底线思维

刘兆发,言浩杰(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论习近平底线思维的理论品质

刘兆发,言浩杰
(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为什么恰恰在当今这个时代受到特别关注,而且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思维符号。作者认为,并不是因为底线思维简单易懂,而是因为底线思维自身所散发和包蕴的优秀理论魅力和品质。底线思维含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整体协同、破立并行等理论品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正推动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前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化。

习近平;深化改革;底线思维;理论品质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样一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底线思维。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尤其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底线思维的提出,不仅在于它的实践性,更在于它所体现的理论品质。

一、实事求是是底线思维的本质特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25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就成为了其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实事求是就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落实正确的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最鲜活的事实出发,清醒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矛盾和问题,用底线思维去解决和整体协调,这就是底线思维所含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底线思维恰恰就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3]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问题也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以一种底线思维去解决问题,在深化改革中增强忧患意识,就是一种做实事、求实效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地探索和掌握深化改革和全面发展规律的阶段。在告诫党员和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2]402这就凸显了党员干部要实事求是地了解自己,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意识,不可突破增强本领的学习底线,否则就会造成自己的本领与社会脱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底线思维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着眼于事实,着眼于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力戒无谓之争;着眼于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看问题,力戒从原则、观念出发看问题。所以要继续坚持底线思维,党和政府就必须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时不能跨越务实底线,就必须增强深化改革的忧患意识,把实事求是贯彻于底线思维中,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老老实实以底线思维来保障改革的稳步发展。

二、群众路线是底线思维的根本追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守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紧密结合,把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工作优势紧密结合,成为我们党须臾不可离开的生命线,成为贯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4]毛泽东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邓小平也强调过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群众路线成为不可突破的底线,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底线思维就深深地反映了对群众路线的根本追求,也折射了这个时代的根本特征:永远要以群众路线为工作中的底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掷地有声的承诺,也是全党要践行的庄严使命。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突破,时时刻刻把广大人民群众装在心里也就成为了全党为之奋斗的一个底线,而且把这个底线筑牢、筑稳,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持续推进。要知道我们民生底线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在所到之处和所说之言给了最好的答复。他曾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6]39;在天津考察就业服务项目时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注重稳定和扩大就业。”[6]39为解决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一些坚守底线的民生措施,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等的财政投入;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这都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民生底线始终贯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与此同时,在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7]焦裕禄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不断为人民服务,就是为民要务实,为事要清正廉明。这就给广大党员干部一个警示,要时时刻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这个底线不动摇,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

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守住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动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功。群众路线始终系着国运,凝注着党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历史前进,这是保证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8]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中践行民生底线、兜住民生底线的根本追求。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这一依据为参考标准。底线思维中所散发出来的群众路线、民生底线的“温度”令民众感动,干群同心,不断擘画着中国梦辉煌的未来。

三、整体协同是底线思维的内在要求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改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9]对于这样一个系统的改革,就需要用底线思维来谋划,不断向顶层逼近,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和有效地推进改革。在这个用底线思维来谋划,不断向顶层设计逼近的过程中,也是展现整体协同发展的辩证思想的过程。整体协同的发展观在底线思维的布局中不断“流光溢彩”。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整体协同又是在底线思维中怎样体现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做决策、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做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从底线思维出发,谋划、推动和落实改革,这种底线思维本身就体现了整体协同发展的辩证思想。因为有了这种整体协同发展的思想,所以中国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开创与形成了良好的局面,经济平稳运行、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否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10]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改革的底线,但是,这种底线思维不是一种消极被动、防范式的思维,也绝不是仅仅守住底线而无所作为。相反,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更是有为的思维。在底线思维中不断实干,对改革顶层的战略进行规划,让各领域的改革步伐协调配合,协同前进,让改革出现一种“蹄疾而步稳”的状态,用实践来填满底线与顶层设计之间的鸿沟。在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底线思维中,彻底地反映了整体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这种内在要求又推动了底线思维在深化改革中发挥了更大的效力。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显示了改革整体的协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线是统揽整体的底线,整体也是顾全底线的整体,整体协同发展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贯彻。随着底线思维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整体协同发展这种底线思维的内在要求也将铿然作响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中国现代化新步伐之中。

四、破立并行是底线思维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着的,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那么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说事物它所拥有的张力和弹性也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事物所能承受的底线也在发生变化。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各领域改革的底线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或许会容忍一些“别致”角落的存在,但是当一些羞耻之为以及嚣张气焰“攻城略地”时,沉默也是不可取的,这时就特别需要重铸道德、价值、认知的底线,需要遵守这些新的底线。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敢于破,同时更要善于立。破就是不断打破不合时宜的底线,“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立就是要树立一个新的底线,促进改革的发展。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破与立是互为条件的,它们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破立并行构成了底线思维的基本动力,在底线思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从党建这个层面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行动是空前的,打老虎、拍苍蝇深入持续推进,而这一系列的反腐行动就是为了给那些不成明文规定的潜规则“做手术”“动刀子”,向官场陋习亮红灯,重新塑造好的政治生态,营造一个“绿色化”的政治环境。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就要树立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政治规矩。习近平同志曾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首次提出“政治规矩”这个词,引起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关注,而且又说道:“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1]这个政治规矩就是为官者的政治底线,而破立并行思想就隐于政治规矩中。政治规矩,事关破,也事关立,破除那些陈规陋习,树立新的规章制度,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11]立政治规矩,就是立政治底线,就是要打破一些官员永远为官不为的灰色心态,丢弃明哲保身的思想,要让官员遵守适应时代发展的规矩,让党员干部为官有为。从这个方面来看,立政治规矩,也就是破中有立的过程。

不仅是党的建设层面,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所涉及的底线思维中涵盖的破立并行思想也是“芬芳四溢”,破和立这两者始终都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底线思维不可缺少的一个品质。不破不立,不立不破,破和立之间相辅相成,殊途同归。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奉行底线思维,既要知道破之法,又要知道立之道,努力调整改革的力度、改革的精度,使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不断切合这个时代的发展。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颠扑不破的“道”,以破的精神状态适应新发展的要求,以立的精气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让破立并行的思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底线思维不断迸射出理论力量。

鉴于底线思维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品质,全面深化改革就需要不断践行底线思维,需要把底线思维贯彻在各个改革领域,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国防、外交等,使底线思维的理论魅力在实践的沃土中开花结果。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好底线思维,无疑会对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起到推动的作用,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一次巨大的牵引。

[1] 习近平.改革要有哪些新思维[N].人民日报,2013-01-15(4).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1).

[4] 秋石.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17):10.

[5] 习近平.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1).

[6]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 习近平.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N].人民日报,2013-03-19(1).

[8] 李文平.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J].求是,2014(7):34.

[9] 郭金平.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作用[N].光明日报, 2013-05-17(1).

[10] 习近平.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1).

[11] 申孟哲,陈振凯,刘少华.中国的政治规矩是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1-29(5).

Theoretical Quality of XI Jinping′s Bottom-line Thinking

LIU Zhaofa, YAN Haojie
(SchoolofMarxism,Jili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angchun130117,China)

The reason why the bottom-line thinking raised by XI Jinping,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our Party, has aroused special attention now and been considered as a symbol of thinking of the era does not lie in its being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instead, it lies in that the bottom-line thinking itself has its own theoretical charm and quality. The quality, including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mass line,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breaking while establishing, which makes up an organic unity, is the facilitator of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and the great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XI Jinping;deepening reform;bottom-line thinking;theoretical quality

2016-09-16

刘兆发(1961-),男,吉林农安人,吉林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2.002

D616

A

1008-6285(2016)12-0006-04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底线思维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真相与底线
“实事求是”定乾坤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