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2016-04-13王磊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理念理论

王磊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五大发展理念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王磊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我们党关于发展理念的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辩证发展,又独具创新、各有侧重,每一种理念都是顺应时代所需,解决社会经济的现实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基于认真检视、广泛梳理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期在五大理念的逻辑必然、哲学基础、科学内涵与辩证关系等方面形成理论综述。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辩证关系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常态背景下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执政理念以及赋予科学发展观新的蕴含。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理念给予高度关注和形成会议决议。新理念引领新实践。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新常态”的新理念。同时,五大发展理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指南,在我国改革、建设与创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起着先导和动力的作用。具体来看,五大发展理念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有利于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和将要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激活各行各业的创新动力,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更有利于协调各方关系,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助推改革事业深层次、宽领域的发展前进。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意义深刻、影响深远,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革新[1]。五大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涌现了大量成果。

一、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逻辑必然性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张建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世界罕见,挑战前所未有。未来我国的发展既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基于挑战和压力,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不合理,高精型与粗放型企业比例需要优化,利益分配格局偏差以及贫富差距的趋势未得到遏制,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情况依然严重,对外开放遇到更大的阻力,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只增不减,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与精神文化需要的矛盾依然存在……[2]这与实现党的“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不一致性,决定了我党要立足现实,总结经验,创新发展理念,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有学者认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总体目标和复杂问题的矛盾催生物,是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倒逼出来的科学理论[3]。

(二)理论发展的必然

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发展的必然。有学者认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五大发展理念都是零散的被提出,对经济社会指导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十三五”提出五大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观理论的全面总结、概括和创新的结晶。这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的标志性举措,更是我们党发展观体系的又一次理论深化[4]。

有学者阐述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性,他们认为,我们党总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观,引领经济社会实践。我们党对发展理念的最初认识起始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班子,再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发展观,逐渐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5]。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发展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创新,他讲的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五大发展理念6]”[。

总的来讲,历史发展到何种程度,思想逻辑就应发展到何种程度,理论是伴随着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超出历史的界限,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将会出现偏差甚至是重大误导。因此,我们党各个时期的发展理念不能一层不变,需要不断概括、总结已有的先进理念,创新出与实际相符合的新理念来指导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已有科学理念的概括、总结,体现着理论发展的必然性;更是应对社会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体现了历史前进的必然,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属性。

二、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哲学基础

有的学者从事物的联系、发展、矛盾三方面来揭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他们观点大多相似:

(一)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所谓发展,是指一种向前向上的运动,是新旧事物的更替。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发展的,是由低向高,从落后到先进的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即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和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的实际运用与革新[7]。历史运行的轨迹表明,一个国家不能缺少科学的发展观理论,否则就如同航船失去了导航仪,只能摸黑、乱闯。

(二)五大发展理念蕴含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有学者认为,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构成的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这个整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的普遍联系一方面体现为各子系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制约着大系统的整体功能与状况;另一方面体现为不同政治、文化、生存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状况。五大发展理念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指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当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是开放,发展的根本归宿是共享。

(三)五大发展理念内含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性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矛盾存在着多种类型,面对众多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五大发展理念就是抓住了发展过程中各主要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从根本上破解难题。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每一矛盾和矛盾的每一方面都具有其特殊的一面,因此不能相互等同。五大发展理念各具特色,分别对应经济社会中的不同方面,解决不同的发展问题。党中央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直面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9]。

梳理与回顾“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研究成果,认识到其哲学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来说,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哲学基础体现在联系、发展与矛盾的辩证法理论。相关学者从整体性上把握和揭示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更着眼于每一理念具体的哲学阐释,内容较为丰富、角度较为全面、理论解说较为透彻。但是,缺少基于中国哲学语境下对五大发展理念哲学依据的探索。

三、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联系

(一)基本内涵及侧重点

有学者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含义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认为,创新是国家发展布局中的核心,至关重要,集中在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其次是协调理念的广泛运用,体现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的方方面面,更加全面和具体化。接着,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底色一定要生态环保,这样发展才有后劲,因此这也是一个需要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宗旨。接着是开放发展,需要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基础上变革,向着更高水平和更宽领域开放。最后,共享发展是本次新理念的归旨,是新发展观成效的价值体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10]。

有学者着重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这类观点主要是从指南、客观要求、基础、关键、目的等方面来论述:

1.创新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南。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已经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而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已步入攻坚期,科技提高带来的发展成效显著,

硕果累累,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不曾达到的新高度,因此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这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创新是发展的基础,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创新发展理念也理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支柱和行动指南[11]。

2.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这是由来已久的社会、历史、体制和现实状况决定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遵循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能够增强我国的信誉度和认可度,有助于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利国利民[12]。

3.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消耗巨大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是也造成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大问题,由此引发了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严重后果。在经济新常态调整背景下,产业格局深刻变革势在必行,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理应成为改革的首要和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13]。

4.开放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为之吃惊的成就,究其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策略的施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与文化中,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优厚的成果,因此开放发展是我国必须要牢牢把握的重要方针,也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14]。

5.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中国人民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着主体作用,理应成为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

(二)辩证关系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有些学者从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来论述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1.动力地位上,突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思路地位上,强调了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条件地位上,明确了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道路地位上,坚持了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目标地位上,揭示了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16]。

2.五大发展理念有各自的具体作用。创新起着统领作用,它贯穿于其他四个发展理念之中。五大发展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是创新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讲,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协调发展理念的具体化。绿色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内在体现,是一种历史的、辩证的天才发展卓识。开放就是要放大格局、提升高度,将我国和世界看作一个自由联系的整体。共享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7]。

3.五大发展理念尽管各自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不同,但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是服从和服务于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是手段,而共享是目的、是归旨。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相互联系的集合体。

总的来讲,相关学者多集中于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与侧重点的论述,主要是从指南、前提、基础、关键、目的等关键词来加以解说,内涵较丰富,外延面较广,但存在较多交叉重复研究的现象。对五大发展理念辩证关系的分析正是基于其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是在每一理念内涵对比的基础上概括出来。通过整体性、多维性的梳理与比较分析,从宏观上把握了五大理念之间的关系,但是从历史与逻辑的向度上比较研究科学发展观与五大理念形成的关联性,可供参考的文献较为贫乏,学者论述的也较为模糊。

四、研究存在的不足与着力点

从学者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能够看出,在整体性、专题性、创新性和多维度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理论成果层出不已,可谓是关注度之高,研究热情之盛,致力于探究的人络绎不绝。学者们主要是从科学发展观到五大发展理念过度的历史必然性与理论必然性的两个方面来表征,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与批判的理论逻辑的演进。其次,有学者从唯物辩证观与唯物史观的视角对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哲学基础做了简述,体现了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最后,探析了五大发展理念内在的逻辑联系,它是对以往发展理念的概括、继承与革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是主观臆想的,是在人类发展实践基础上构建并遵循着深刻的辩证逻辑规律。

近期有关五大发展理念的研究,学术界出现大量相关的论述,学术期刊、会议文稿、各大日报等纷纷呈现各自的解说、观点,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大多是解释性和总结性的,缺乏对某一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资料重复交叉现象严重,雷同的观点较为常见,特别是集中在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内涵的解读方面,这些都是今后研究五大发展理念必须改进的不足之处。

学界对五大发展理念与国外主要执政党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发展理念的系统阐述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献,将其与我国发展理念的比较研究多局限于科学发展观的对比上,与我国近期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比较研究更是缺少相关的学术期刊。中西发展观的对比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理论生长点。

五大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各方的深切关注,特别是学术界将其作为热点问题研究,成果纷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的论述,特别是与新中国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对比研究存在不足甚至是空白之处。

探讨如何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主要目标方面,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措施。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奋斗目标应具体化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区域、行业和部门以及其所处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制定出合理的策略,把工作落到实处,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1]南方日报评论员.论五大发展理念[N].南方日报,2015-11-05(1).

[2]张建.“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南[J].理论导刊,2016(2):59-62.

[3]张兴茂,李保民.论经济社会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体会[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2):24.

[4]郝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战略布局和发展理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5-9.

[5]习近平.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6(1):36-38.

[6]严书翰.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兼论习近平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3):13.

[7]王芝秀.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及其理念的新发展[J].科教导刊,2016:68-69.

[8]崔治忠.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学习论坛,2016(3):32.

[9]黄世福.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2):39.

[10]孔国保,卢蔡.“五大发展理念”是指挥棒[J].决策与信息,2016(2):39-43.

[11]孙蚌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定位、现实条件和发展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25-26.

[12]熊晓琳,王丹.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72-74.

[13]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1):4-5.

[14]郑云天.论五大基本发展理念的立体化图景[J].山东社会科学,2016(2):20-21.

[15]韩喜平,孙贺.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价值[J].红旗文稿,2016(2):15-18.

[16]彭冰冰.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结构[J].观察与思考,2016(4):44-49.

[17]张希中.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18(2):15-17.

【责任编辑:孙健】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Related Issues of Five Development Ideas

WANG Lei
(School of Marxism,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Sichuan China)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n development concept of our Party is in one continuous line,of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and unique innovation,each having its particular emphasis,adapting to the needs of changing times,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reality of social economy.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put forward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Session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is inheritance,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Based on careful examines and comprehensive combing of related academic achievements,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in multi-angle,on multi-level and with multidisciplinary crosses so as to form a theoretical summary of the logical necessity,philosophical basis,scientific intension,an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five concepts.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sharing";dialectical relation

D61

A

1671-5934(2016)05-0017-04

2016-07-06

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xhmks1618)

王磊(1990-),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理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