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线菌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2016-04-13管宁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泰乐基因簇放线菌

管宁 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放线菌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

管宁河南医药技师学院

摘要:放线菌在抗生素生产中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利用放线菌的基因组来控制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在遗传学上,对于Mr<1000的分子需要10至50个基因来编码,而每个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约占放线菌基因组的1%,且具有多个不连续的基因簇,每个基因簇又合成各自的抗生素。因此,探讨放线菌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需要从正负调控机制来分析。

关键词:放线菌抗生素生产调控机制

抗生素合成基因簇多位于放线菌的基因组中,在抗生素生产中除了酶类基因,也受到放线菌自身抗性的影响。调节基因是具有识别性的基因簇,如灰色链霉菌中的链霉素基因簇,既有调节基因,又有抗性决定子;而对于弗氏链霉菌在合成泰乐菌素时,却需要三个抗性基因和五个调节基因。尽管调节基因与生物合成并非存在同一基因簇,如糖多孢菌不含红霉素合成基因簇的调节子,也没有其他基因,而泰乐菌素在合成时则需要同源基因。

一、放线菌的正向调节机制

抗生素生产中由于受到级联调节的制约,会激活其他被隐藏的启动子,并成为转录抗生素合成的操纵子,来调节其代谢。DNA测序技术利用途径特异性调节蛋白家族“SARPs”,来推测氨基酸序列,如Act IIORF4和Red D,以及Dnr I。SARPs具有途径专一性调节作用,并能够灭活各自对应调节基因在抗生素中的合成。我们可以通过DNA片段的克隆功能,来提升抗生素生产水平。由此可见,对于SARPs的途径特异性,适应于对传统菌种的改良,尤其是专一性调节基因的自我克隆,更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整个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对于每个调节蛋白,可以通过转录分析,来鉴定启动子,并通过DNA互补技术来激活。如actII-ORF4基因能够控制act生物的合成转录;同样,对于波赛链霉菌dnrI基因,同样可以控制dnr基因簇的转录。在这些基因簇中,每个蛋白至少结合在两个点上,且形成不同的启动子对;而对于启动子来说,由于整个链霉素合成基因在转录中受到strR基因的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启动子来调节合成。在工业抗生素生产上采用多效调节,在不产抗生素的突变菌株中,多途径中的功能蛋白,让突变株失去产孢子能力。这种级联调控要比途径专一性调控层次高,也就是说,细胞外诱发细胞内的反应,能够实现对抗生素的生产调节。针对泰乐菌素的合成,弗氏链霉菌作为正调节基因,显然与产碳霉素的耐热链霉菌有关,其中tylS基因簇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关;当tylT基因失去活性,泰乐菌素仍然合成,只是合成量降低,可见,对于泰乐菌素来说,并非是单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SARPs。同样,tyLR在tyl基因簇中的调节作用上,一方面作为调节基因存在,但并未与抗生素合成表现出较大关联度;另一方面,通过tylR的活化作用,tylS促进了tylU的表达,而tylS 与tulU蛋白又共同促进了tylR的产生。

二、放线菌的负向调节机制

在灰色链霉菌合成中,A-因子介导是在级联调节下完成的,其过程由诱导物来激活adpA,而adpA通过阻遏作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对于灰色链霉菌,A-因子是受体,而ArpA蛋白作为多重调节基因,主要通过触发次级代谢来形成。以泰乐菌素生产为例,对于tylQ是tylR的阻遏物,利用野生型弗氏链霉菌tyl基因簇进行反转录PCR分析,可知tylQ基因被激活,但在泰乐菌素合成中处于沉默状态。我们在实验分析中发现,tylQ菌株不产生泰乐菌素,然而tylQ和tylR在转录物中并未检测到。利用tylQ来提升泰乐菌素的产量已经产业化,它能够从调节基因上来改变单个氨基酸残基,并从抑制典型基序的下游螺旋区中组氨酸向谷氨酰胺的转换。因此,通过破坏tylQ,促进了tylR的过度表达,也提升了泰乐菌素的产出率。显然,通过对tylP控制tylQ,发现GB-结合蛋白靶标位点的特征,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通过可靠靶标位点与FarA的自调节结合位点进行识别。以淡青紫链霉菌的工程菌株为例,tylP对tylP和tylQ具有抑制作用,由于tylP和tylQ本身具有“PARE”序列,也受到tylS启动子的影响,因此,从tylP对tylQ的控制性上,一方面对tylS进行抑制,另一方面通过tylP的自调节作用来完成。也就是说,在泰乐菌素生产中,各过程的进行是不完整的,tylS在生产调节模式中的作用,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负相关。尽管tylS含量会增加,但并不能推测,tylP对tylQ产生抑制作用。

三、结语

从抗生素生产控制来看,对于tylP作为调节多基因,与其他天然链霉菌一样,对同源结合蛋白合成的影响需要进行再验证。现在来看,在灰色链霉菌生产中,ArpA作为单个靶启动子,而对于GB-结合蛋白,对抗生素的生产是否有别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抗生素合成期间各调节单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得出基本结论。抗生素生产过程中,各基因组可能依据各自的调节阶段,共同参与到抗生素的合成中,至于各基因组在具体形成及相互作用中的变化,更需要从详细的试验中来梳理。

参考文献:

[1]Miaomiao Liu,Yu Zhang,Ran Ding,Yingxin Gao,Min Yang.Response of activated sludge to the treatment of oxytetracycline production waste stream[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2013 (19).

[2]李增波,薛泉宏,梁军锋.利用放线菌固态发酵生产农用抗生素的初步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8).

猜你喜欢

泰乐基因簇放线菌
泰乐菌素发酵补料工艺优化研究
泰乐菌素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产酸克雷伯氏菌胞内粗酶液降解泰乐菌素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冬瓜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遗传特性
海洋稀有放线菌 Salinispora arenicola CNP193 基因组新颖PKS 和NRPS基因簇的发掘
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
黄花蒿内生放线菌A5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肺放线菌病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