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2016-04-12邓智文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邓智文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成都610213)



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邓智文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所带来的产值占到了GDP的五分之一,已经成为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目前,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还处于发展初期,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来分析和思考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新途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高校;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实施、文化消费的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迎来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谋划文化产业发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宏伟战略目标。[1]这一目标的确立意味着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在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各个高校开始争相开设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仅开设文化产业管理这一专业的高校就有将近一百所。然而,我们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究竟如何?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能够满足文化市场需求,经受文化市场考验吗?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对于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它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文化产品的行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被分为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休闲娱乐、工艺美术品生产、文化产品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生产在内的十个大类。[2]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这一大类是被首次提出。不仅如此,每一个大类还包含了许多小类,其涵盖范围之广,涉及行业之多。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产业,既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可见,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许多人把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意、创新。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文化创意人才及相关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伦敦、纽约、东京这三个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创意产业人员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12%和15%,这再次说明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3]因此,我国想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需要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文化创意创新人才。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虽然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国民经济还处在转型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仍不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仍不健全;另一方面,就正是前面提到的文化产业相关的人才缺口大,创意成果不多,创新力量不足。这些瓶颈使得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我国的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去突破这些瓶颈。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2014年更是被业内誉为文化产业的“政策年”,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大大小小扶持政策几乎没有间断。这一年中,国务院、文化部、财政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各有侧重的发展政策。[4]有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的,有促进文化金融合作的,还有推进特色文化产业的。总体说来,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新趋势,亮点频频,正可谓恰如其时!

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不仅是文化发展的生命源,同时也肩负引领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和提升国家及区域文化创造力、影响力的重要使命与责任。高校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极为丰富,但文化资源的社会转化率、社会贡献率却远未达到应有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如何把人才培养与产业市场相结合,培育出适应文化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这里面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二、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它所对应的文化产业学科对于高校来说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尽管自200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争先恐后的开设文化产业类专业。但对于这样一个没有经验可以借,没有标准可依的新学科,许多高校都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加上文化产业本身涵盖范围广,这就往往造成了“只要和文化沾边都可以开设文化产业专业,只要是文化类学科的教师都可以来讲文化产业”的误区。[5]以致每一所学校都有着不一样的培养模式,每一所学校都有不一样的专业体系,使得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在发展初期就出现了不规范,不统一,课程设置五花八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状况。这样一个看似招生状况越来越好的热门学科,却让一届届毕业生心中产生了一个个问号。他们不知道自己学的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找什么样的工作。尽管各个高校经过这几年的摸索,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也逐渐在学科体系、专业架构、师资队伍等方面做了一些改变,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但作为高校,我们肩负有巨大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能拿任何一届学生来当“小白鼠”,唯一的办法就是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究竟是哪些问题造成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有力使不出,效率不高、质量也不高的尴尬局面呢?根据调查,目前在高校中,文化产业往往没有独立设置一级学科。以本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所授予的学士学位往往是划分在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等类别,各个院校没有统一标准,文化产业学科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重视,学科发展没有足够推动力。本科院校尚且如此,专科院校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就更不知如何归类了。这使得学科建设的方向性变得不明确,从而造成科研、师资、教学都无根可循,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学科的科学快速发展。

其次,师资力量普遍不足。除了极个别重点大学以外,大多数高校都存在文化产业方面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但这也是情理之中。十几年前,我们国家并没有文化产业这一说法,高校中也没有这样的专业。所以,我们的师资队伍中很难有专门研究文化产业的高端人才,这使得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往往是跨专业教学。然而,懂产业懂管理的教师不一定擅长文化艺术,懂文化艺术的教师又可能不了解管理和产业。一方面,老师对于所授课程不能够把文化艺术和产业运作系统的结合起来深入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只能够懂个大概,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高校的文化产业类专业涉足的知识广、课程多。以某本科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本科四年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大致有有:《文化产业概论》、《艺术概论》、《中外文化史论》、《传播学概论》、《文化市场学》、《文化投资学》、《知识产权法学》、《文化管理学》、《文化产业项目运作》、《文化经纪人理论与实务》、《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业案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经济学原理》、《写作基础》等。[6]这还不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毛概》、《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而事实上,这些专业课程无论那一个方面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和调研。可想而知,学生没有时间去激发创意创新,没有时间去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没有时间去悉心研究产业运作。再加上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实习实践,与行业脱节,使得近年来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呈现毕业生越来越多,专精尖人才依然匮乏的状态。高校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成千上万的创造性人才,这正是高校理所当然应承担起的使命所在。

三、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提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不能单一的从某一个方面着手,而是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全方位立体化的建设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要建立文化产业的独立学科,不再“寄人篱下”。一个没有归属的学科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汲取不到养分,何谈健康快速的成长。目前的文化产业学科就如此一般,其相关专业没有统一的学科归属,学科建设没有完全的自主性,学科发展受到局限,这也是人才培养所出现的其它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要建立一级学科,从学术的角度,把文化产业与其它专业区别开来,使其得到足够重视。把文化产业这块“公家田”变为文化产业学科的“自留地”。这样才能不断累积教学实践经验,巩固理论研究成果、科研创新成果。更加有利于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更有助于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激励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课程体系的内容,让学科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规范。

其次专业细分是趋势,课程设置应具有针对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法更深入的掌握太多理论知识,往往顾此失彼,学生似乎学到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万金油”,而是在文化产业大范围的某一领域中的精尖人才。既懂文化创意,又懂产业运作。这就要求把现有专业细分化,使人才培养更有指向性。不再是笼统的文化产业,而是依照不同的行业分类、不同的产业链定位,划分出更具针对性、更具竞争力的专业方向,来服务于产业化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即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市场需要这样的人才,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就业。

再次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紧密对接。要加大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校外两手抓,把高校人才培养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引入行业相关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培养,一起研究教学实践计划,一起探讨人才培养方式,把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文化产业运作,学到真本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放开束缚,解放思维。只要是懂文化,懂产业的,都可以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学校老师可以教学,文化企业中的优秀从业人员也一样可以教学,把课堂与行业联系起来。要充分调动资源优势,鼓励文化企业和学校一起培养专业人才,并为企业所用。[7]

最后人才培养要密切联系市场需求,产业动向,区域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文化是区域内人类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一个省、一个市的文化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方向往往是有它的特色的。例如提到熊猫人们往往会想到四川成都。成都某家文化传媒公司就以熊猫为原型设计了一个卡通人物,基于这个卡通人物形象,从而衍生了例如文化衫、动漫、游戏等产品。而提到“二人转”,人们首先会想到东北。以“绿色二人转”起家的本山传媒集团,不仅让全国人民知道了二人转,还建立了旗下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刘老根大舞台”等大型文化企业,2010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了区域文化产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然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而高校以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与城市文化、区域文化紧密相连,在培育和推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或社会上的各类文化产业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根据某高校的就业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在高校所在市、所在省。可见,高校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要依托区域文化特色,产业发展走势,有针对性的培养区域文化市场需要的文化产业人才。这对于高校来说,即使要求,也是责任。高校应以自身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以自身学科建设和办学实力的提升来引领和推动城市、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打破体制“围墙”,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知识原创性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直接关系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的有效实施。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总结了许多经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也在进一步完善。今后,对于所有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参与者还将面临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只有成风破浪、不断前行、创新思维、科学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才会越来越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也将早日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许亚群.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何去何从[N]. 中国文化报,2012-11-22(04).

[2] 王恩伟, 王皓明.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6):37-38.

[3] 张杨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4:57-63.

[4] 陈亚民. 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3):187-188.

[5] 沈大伟.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3(2):111-113.

[6] 屈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及形式研究[J]. 职业技术,2010(9):36-37.

[7] 李萍.论成都域内高校成都地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57-61.

[责任编辑范藻]

Talents Training for Culture Industry in Colleges

DENG Zhiwen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 of Sichuan Culture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213, 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industry is called a promising industry in the 21th century.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oduction value from the culture industry has hold one fifth of GDP and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Recently, the 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has increasingly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nd is going toward the stage of quick development and great prosperity. However, the talents training for culture industry is in the beginning phase,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new ways to train the specialists in culture industry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y of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Key words:culture industry;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收稿日期:2015-10-20

作者简介:邓智文(1988—),男,四川达州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1-0136-04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