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盈利模式改变

2016-04-11上海国资金琳

上海国资 2016年12期
关键词:管养管廊运维

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琳

PPP盈利模式改变

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琳

促使市场化的养护体制加速形成,企业因此更注重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的开始端和终端,“投融资”和“运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1月17日,隧道股份主办“201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国际大会”,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与运维”分论坛上,隧道股份城建投资副总经理顾春华对《上海国资》表示,“随着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变化,PPP项目的周期与盈利模式正发生重要改变。”

隧道股份是行业翘楚,从已经发布PPP中标项目的上市公司数据来看,隧道股份中标PPP项目的金额超过百亿元,名列前茅。

智慧管养时代

顾春华说,当前基建设施建设领域表现出两个特点: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城市基建增速拐点已至,以建设为主的阶段已过,养护时代来临;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尤其是PPP模式的迅速普及,正促使市场化的养护体制加速形成,重塑整个行业生态。企业因此提出“综合服务商”概念,更注重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建设的项目周期拉长了,项目盈利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来我们以施工为主,现在涉足工程全生命周期,一个工程延续20年,甚至30年。这是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和产业链管控能力的考验,市场化的养护机制会逐步形成。”

顾春华认为,新的PPP模式下带来不少新的问题,“管养质量、成本、绩效如何科学评定?基础设施管养价值如何评定?项目如何实现顺利移交?”所以,预防性的养护越来越重要,也就是实现智慧管养的理念。

据了解,隧道股份正力求在智能化基础设施管养领域走在行业前列。以“智能化+平台化”的理念,智能建运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化和平台数据集成,建立数据辅助决策模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最终目标是用一张图的方式汇集展示整个隧道集团各类在建项目的空间信息、业务信息。”

其系统架构包括四个层面。支撑层主要是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更重要的是数据层,各个项目的进度质量、视频、基础地理信息等,通过对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为在建项目提供辅助决策。”

顾春华指出,智慧管养更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新智慧管养应当综合设计、施工、材料、装备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除了养护企业的探索和实践外,还有待于养护行业、业主管养素质的提升,智慧管养更需要智慧政策的配套支持。”

智能运维

隧道股份当天公布了一批智慧城市的前瞻技术和落地项目,将着力解决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城市病”,分享新技术、新模式以及“互联网+”等新产业,将给城市带来的新变化及新机遇。

今年年内,由隧道股份打造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在上海部分交通设施上试运行。这一系统把上海大量设施用“物联网”技术串联在一起,在不用新建基础设施的前提下,通过现有设施的智慧化运作,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与便利。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是集快速检测、GIS与BIM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和大数据挖掘于一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作用涉及城市交通的方方面面。单以高架桥梁监测为例,上海有上千公里的高架桥梁,传统人工养护管理模式不但工作量巨大,效率也较低。现在,隧道股份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高架和桥梁管理,通过在交通设施中植入带有信号发射功能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每一座设施的荷载和运作状况。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松江辰塔大桥试运作。大桥中植入了181个不同种类的传感设备——设置在塔顶的GPS测量站可以监测并预警桥梁的结构变形问题;设置在路面下的动态承重仪则可监控车辆荷载,准确判断超载车辆。这些微观监测的实时数据首先发送到技术人员的终端上,最终汇总到隧道股份“智能化运维平台”。数据不但为单个项目的运营养护提供依据,隧道股份还将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辅助相关政府决策机构在宏观层面分析、布局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

另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也“跨界”应用在其他领域。在本轮上海交通大整治中,隧道股份“基于物联网的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为交通部门提供了区域整治的决策依据;基于图像识别处理技术的停车监测系统,让车辆违停无处可躲。

目前,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相关功能模块已经逐步上线。未来,随着更多新兴技术融入整合进该平台,该平台还将引领城市交通设施管理全面进入更高一级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时代。

BIM管控

上海是中国综合管廊发展的先驱,从中国第一条现代化综合管廊工程——张杨路综合管廊,到建成今天的临港综合管廊。通过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平均能够为城市节省约60%的维护成本,平均每百公里管线仅需要不到10名技术人员进行保养。未来,综合管廊+数字化管理+物联网技术,更将帮助运维人员方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

目前,隧道股份在上海、合肥、天津、厦门等13省18个城市正开展综合管廊的设计及建设工作,已建总线长达500多公里。在上海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过程中,隧道股份将把BIM等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管廊设计、施工、运维全寿命过程,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近期,由隧道股份为申通集团定制的‘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中心’已上线试运营。年内将有望在上海全市所有地铁在建项目中实现智能化远程管控。”隧道股份产业运营部总经理王敬凡表示,上海轨道交通盾构管控中心上线后,上海全市的地铁隧道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设备等海量历史和实时数据将实时汇集到中心。每一项地铁隧道工程,都将由申通集团、隧道股份及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24小时远程监控管理,及时诊断,给出专业建议及各类疑难解决方案。对于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的项目,还将重点关注。

王敬凡表示,盾构管控中心的专家不断向施工现场提供咨询建议,帮助现场人员全方位掌控工程风险,及时提供预警。只有利用好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多方的专家资源,才可能在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中实现整个轨交网络的把控和管理。

“智慧巡检”管廊

作为上海综合管廊首批三个示范项目之一的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项目,不但将治好“马路拉链”等城市痼疾,还将通过“智能轨道机器人”,成为上海首个实现“智慧巡检”的管廊。

上海临港新城规划了约8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其中,由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设计、隧道股份路桥集团建造的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工程率先开建,截至目前,已完成90%的结构施工,最快将于明年6月竣工。

“临港综合管廊拥有高度集约化和运维智能化两大特点,长达数公里的管廊不但收纳了除雨水外的所有市政管线,还将采用巡检机器人、高精度探测仪等数字化设备提升后期运维效能。”

在集约化方面,临港北岛西路综合管廊集中收纳了电力、信息、给水、燃气、排水等各类城市“生命管线”,统一规划、统一排布、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马路“拉拉链”的问题。

在运维智能化方面,隧道股份为管廊开发了“无人巡检技术”,自动检测各种管道运作状况。在管廊顶部设有“轨道巡检机器人”,搭载多种精密传感器,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同时,为燃气管道量身定制燃气舱室,减轻工程施工及地质灾害对燃气管道的破坏,并安装燃气浓度探测仪,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燃气管道的泄漏、破损等情况。

猜你喜欢

管养管廊运维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