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策略新探
2016-04-11陈中梅
□陈中梅
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策略新探
□陈中梅
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品德和学业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从小学一年级抓起,实现了家校深度合作,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一、抓起点, 形成家校共育常态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家校的合力共育。要实现家校合作,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抓好起点、打好基础。因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和担忧,他们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关注老师的各种行为、举措,此时正是开启在小学阶段家校合作模式的最佳时期。再者,新课程的理念和标准也明确提出,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小学一年级教育教学的重点。要落实这一重点,必须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各种教育途径、教育力量必须协调一致,包括学校内部要保持一致,家庭内部要保持一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2010年5月成立以来,我校在“快乐教育”理念统领下,构建家校合作的文化系统。我们以“家校零距离,携手话教育”为家校合作的理念,以“为每一个孩子服务,为每一个家庭分忧”为目标,以“家长、教师、学生和学校共成长”为办学宗旨。通过家访、亲子活动、家长督学、家长学校、家长社团、家庭节日课程、家庭文化、家长节、微信等家校合作的平台,建立彼此信任、尊重、平等、公平、公开、换位思考、相互鼓励的和谐家校关系,形成“矛盾一起化解,困难一起帮助,问题一起解决,学习一起研究,过程一起监督,活动一起参与,评价一起制定,发展一起思考”的强有力家校合力氛围,形成“与孩子习惯同形,与孩子能力同升,与孩子发展同步”的良好家校共育常态。
二、倾真情, 促进家校相互信任
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关系,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倾真情、想高招,从细节入手,以心换心、以情动人。近些年来,我校的系列举措让一年级家长一次次感动。
第一次感动:家长参与全员培训。入学之前,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当日,每一个新生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都参与这次培训。此举旨在让家长认识校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知道怎样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初步了解六年时间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动之以情、授人以渔的培训使家长获益匪浅,深受感动。
第二次感动:电话家访全体家长。开学之际,家长有很多憧憬与顾虑:我的孩子在哪一个班?孩子的老师怎么样?教室在几楼?开学要准备一些什么?等等。在每年暑假,我校一年级老师都做到提前一周返校,在报道前一天电话家访完班级每一个学生,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提早搭建家校连心桥,家长深受感动。
第三次感动:报道注册规范有序。新一代城市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相对重视。在开学第一天,送孩子上学的家长队伍,往往非常庞大,为了给家长留下好印象,我们全校齐心准备:布置好校园的环境,将分班的名单用展板按班级顺序摆放在操场四周;让每一个家长进校门口,就知道报道的流程。在学校操场上,家长按前几天老师电话告知的班级,找到孩子的报名点,由副班主任负责登记,戴上校徽,再由高年级同学将新同学带进教室,交给班主任。虽然操场上人很多,但并不显得过分混乱,而是井然有序,这样的举措同样令家长叹服、感动。
第四次感动:家长义工全程服务。在开学第一天,家长牵挂的东西仍然很多,比如担心孩子吃不饱、不会上厕所、找不到教室等,于是我们号召并组织高年级家长义工来校辅助,部分义工分班级全程跟踪拍摄每一个班级学习、午餐和课间等活动的情况,制作成PPT,放学之前在大门口处张贴,或在LED大屏上播放。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接孩子的时候,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部分义工全程配合一年级班主任,带孩子上厕所,帮助挑食的孩子慢慢吃饭,带领孩子排路队等,家长义工的辛勤付出感动每一位新生的家长。
第五次感动:入学典礼神圣精彩。入学典礼是学校重点校本课程之一,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必须参加,包括五大篇章:入场有序篇,组织大批高年级家长义工将新生家长带到操场等待孩子,班级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喊着班级口号,进入操场;欢迎篇,由高年级同学代表致欢迎词,并进行精彩的综合才艺展演;教师风采篇,先由学校领导介绍一年级班级教师,再由新教师代表发言,接着新教师集体宣誓,最后由新教师进行才艺展示;家校交接篇,教师与家长、孩子击掌,表示交接。交接之后孩子与家长拥抱十秒钟,然后孩子向爸妈表决心——请爸爸(妈妈)放心,我一定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祝福篇,首先介绍校级领导班子风采,接着由校长致辞,并赠送每一个孩子一个成长礼包,礼包里有习惯存折,有老师的寄语,有帮帮帮联系电话。有序、精彩而温馨的场面使家长、学校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又一次深深地感动全体家长。
第六次感动:爱心作业温情感人。在开学第一周,各学科教师统一进行习惯训练,统一由班主任布置爱心与感恩作业。比如,回家汇报午餐情况,汇报老师关心自己的情况,对父母说我爱你等,与其说是作业,不如说是家校爱心的交融。
三、搭平台, 实现家校有效沟通
家校教育合力的关键取决于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他们对子女和学校的期望值最高,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也最多。为此,我们做出如下的努力:
搭建多元沟通平台。我们搭建六个平台,让家长及时反映问题:微信平台,校长的微信号向全体家长公布,诚邀各位家长加入;在校门口设立校长信箱;建立校级家委会QQ群;公布意见建议公开电话;组建班级微信群;确定月底最后一天是家长意见建议日。
建立意见和建议台账。每个平台专人负责,在每周五的家委会上,提交收集的意见或建议跟踪单,参与督学的家长在当天提交意见单,每天专人整理微信留言。
及时处理意见或建议。各平台负责人按“提出—分解—解决—回复”流程,在收到建议或意见的当天进行处理,将建议或意见落实到具体团队,要求团队负责人马上落实专人负责,并在建议或意见跟踪单上做好记载,负责人在限定期限内做好建议或意见的解决工作,不能解决的要在限期到来之前做好原因说明。最后,由各阶段负责人签字,做好确认、备查。
四、多角度, 强化家校深度合作
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也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的作用。过去,我校家校合作的方式不够丰富,常用的是开家长会,让家长签字,家访和个别交流等。上述活动以了解通报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多角度地引导家长参与深度共育,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家长开放日促进家长深度体验。家长开放日活动是一个传统活动,只有认真组织,才能收到实效。我校主要开展“五个一”活动,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的空间:一是观摩一节才艺微型课。全体家长在操场上观摩孩子们的体育微型课、雅行雅规微型课和音乐美术微型课。二是同上一节语文数学课。家长与孩子同在一间教室参与学习,一起读,一起写,一起评。三是参加一次家长交流。我校形成了固定的交流模式,每次由三名家长做中心发言,三名家长点评,保证每一个家长都有发言的机会。四是聆听一次班主任工作汇报。班主任在学校统一指导下,结合本班实际,认真准备发言稿,对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要进行分类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亮点,激发学生和家长的成就感。五是共享一次感恩午餐。在午间,全体家长在食堂与孩子共进午餐,相机进行感恩教育。孩子先到食堂,将饭菜摆放好,等待与父母一起分享。当父母到来时,孩子们全体起立、齐声高呼:爸爸妈妈辛苦了,请你们入座!家长入座之后,孩子们双手将筷子递给父母,并请爸妈用餐。依据事先老师的指点和要求,用餐过程中孩子与父母轻声交流,孩子要并主动地问候爸妈还需要添加什么,主动地递给餐巾纸,用餐完毕将饭盒放回原处,然后收拾好桌面。离开时将凳子往里靠拢,然后牵着爸妈的手离开食堂。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已从家里的小皇帝,变成学校的小主人,变化令爸爸妈妈激动不已,很多家长都流着感激和感动的泪离开学校。
趣味运动会促进亲子深度和谐。亲子运动会的目的主要是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会上,家长方阵和孩子方阵齐PK。在游戏环节中,我们有意设计一个保留项目:家长与孩子同在一个呼啦圈里,一起跑到指定位置,再取下呼啦圈,由家长背着孩子往回跑。游戏中我们统计到60%的家长都是跑在孩子的前面,还有少部分家长只顾自己跑、孩子跟不上,甚至一起摔倒,非常狼狈。通过这样的游戏体验,家长会深刻反思如何关照孩子,如何做到亲子同心,从而建立相互融洽与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同上书法课,促进共同成长。学校利用晚间开设亲子书法班,免费培训家长。在期末结束时,一年级的全体家长与孩子一起,同上一节亲子书写课,从握笔姿势到书写姿势,在各方面都一起学习,一起书写,一起评价,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家长督学驻校,提升家长管理能力。我校专门设立“家长督学”办公室,坚持每天邀请两名家长进校,全天候参与督促教学和管理工作,并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家长们按照学生的学号顺序,轮流到校担任督学,每期每个家长都能走进学校。家长督学工作主要包括“四进”:进教室,既查课堂常规,又查教师授课;进办公室,实地查看教师办公情况;进校园,督查校内卫生安全,实地查看是否有隐患;进食堂,陪孩子进餐,抽检饮食卫生,对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做出评价。家长督学进驻校园已经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虽然工作繁杂而辛苦,但在参与管理、监督学校事务的过程中,家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老师的不易,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由衷地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对学校和老师少了埋怨和指责,多了理解、信任和支持,真正地实现了家校一体、家校同心。
在新课程背景下,家校合作的意义显得更为深远。只有家校双方凝心聚力,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严加红]
G459
B
1673-9949(2016)09-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