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2016-10-26洪顺刚
□洪顺刚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洪顺刚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幸福,而学校教育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具有奠基作用。本文从幸福的内涵和教育的核心目的入手,以课程建构为载体,打造学校幸福教育的理念,促进学生幸福成长,成就幸福教师。全校师生在幸福教育中,共同体验着学校发展的幸福,尽情享受着共同成长的幸福,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教育;终身幸福;博雅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幸福”二字。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应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一、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对幸福的追求则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虽然人的差异性往往决定着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感知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但幸福却是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幸福是人们满足生活需要,情感需求,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情感体验。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既依存于个体而又离不开社会,是人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同时得到满足时的和谐感。也就是说,它是人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当然,幸福需要教育。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本人认为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二是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
因此,幸福不单单是来自于物质的满足,也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现、体验、创造和享受幸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认为:“教育,就其本性来看,应该帮助人去充分发展他们的自我——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令人羡慕的才能、有用和满意的职业、自我理解能力、健全品格、一系列鉴赏能力和对不断学习充满热诚的人。教育工作者的大部分责任是帮助学生去理解有关幸福的困惑和难题,学会对之提出质疑,学会负责的开拓有前途的可能领域”[1]。
二、幸福是教育的核心目的
教育中的幸福是理想教育的追求,直面当下;教育外的幸福是理想人生的追求,直指未来[2]。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升学就业,还要对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固执地认为“人的幸福与成功源自于他早期所受的磨难(即学习)”,这就导致了“幸福”这个教育目的长期处于被人所忽视、所搁置的境地。对此,内尔·诺丁斯指出幸福的首要特征就是没有痛苦或苦难,尽管幸福“不是教育或生活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教育的核心目的[3]。“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或集体的幸福”。杜威认为,强调为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观点,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奴隶性的工作。只有重视过程,才能凸显教育活动本身的重要性。
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育活动中,体验到活动的过程,发现自身的变化,就会有着自己的一份收获。这样,学习不再索然无味,学生不再是苦行僧,教育活动就成为学生乐于投入并体验幸福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特质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教育生活,都能享受到当下教育的幸福生活,从而在追求幸福之旅中体验幸福、获得幸福,进而去创造幸福[4]。
三、课程建构,立足学校幸福理念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一所学校的特色是由课程彰显的。“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跑道”。我们努力为学生铺设既具有宽度,又具有长度的跑道,构建博雅课程体系,注重各类课程的协调优化;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人格提升的关系,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打造有特色的幸福课堂文化。基于以上理解,学校从实际出发,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国家、地方和校本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
学校博雅课程体系以“意义、多样、可选择”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主导。结合学校特色发展,着力打造三类拓展型课程,即“以现代公民为培养目标的德育课程、以思维品质为培养目标的学科课程、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践课程。”进而建成适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的多样、多元、多层课程体系。
通过学校对课程的顶层设计,将原有的碎片化的校本课程加以规范提炼、整合拓展,经教师申报,学术委员会审核,每门课程均制定了向学生推荐的“课程简介”和教师教学参考的“课程纲要”。目前已开发特色校本课程30余门,并评选出一批精品课程,如《健美操》、《科技艺术》、《高中生生涯发展》、《3D创新设计》等。通过课程开设,彰显了学校特色。并获得第三届全国(国际)科技创意大赛承办权。
四、成就幸福教师,打造和谐团队
学校的发展依赖教师的进步,只有教师幸福,才能成就学生的幸福。因此,教师的职业幸福,不单单是其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需要。蚌埠一中尽最大的可能去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和谐奋进的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功搭建舞台,让教师尽可能地展示自我,让幸福贯穿于整个教育生活之中。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体会温馨和愉悦,让他们的幸福感不断扩大、蔓延至整个校园。教师有了这种幸福感,就会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对于一位幸福教师而言,教育绝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不仅仅是重复劳动,更多的是创造、创新。同时,幸福教师也绝不是以牺牲自己来造福学生的蜡烛,而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常明灯”。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打造教师队伍。一是引导教师明确职业目标,奠定职业幸福基础。我们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设计职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帮助每位教师均制定自己的3—5年发展规划,每年对照总结,并加以调整和修正。二是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升职业幸福体验。三是肯定教师工作业绩,激发职业幸福情感。当每位教师做出一定的工作业绩时,他们都会渴望得到领导肯定和同事认同。在每年的大讲堂上,我们都会请部分教师登台演说,将自己的职业体验展示出来,让他们在分享中获得理解,享受幸福。四是做好评价教师工作,增强职业幸福感受。基于教师、家长和学生评价,设置了每年“十佳班主任”评选,增强教师从教的自豪感。五是构建和谐团队,成就职业幸福感。只有学会相互欣赏、通力合作、快乐分享,才能够享受到整个团队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五、学校教育,着眼学生幸福成长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一是让学生都能感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尊重和保护;二是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得到满足;三是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并且有展示平台以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愉悦与激情;四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五是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和生动欢快的体验。基于这些理念,学校课程的构建,应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奠基幸福人生的需要。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关注以下三方面。
第一,营造书香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载体,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5]。格调高雅、品位独特的校园环境,能使师生身心得到放松、安宁和愉悦,更能产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积极向上的作用。近年来,我校环境改造一直以人为本,采用园林化布局,注重打造书香校园环境。制定了高中生必读书目,阅览室周末不休,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和自习的良好环境。如今,课间校园内手不释卷的学生随处可见,良好的环境彰显了学校文化底蕴与品质,使之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文化功能。
第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让课堂彰显师生生命光彩。学生达成幸福愿景的主要方式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教育实现学生幸福的重要途径。课堂是学校课程实施最重要的阵地,是彰显师生生命色彩的最重要渠道,学校办学理念的生根开花结果源于课堂、基于课堂。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任务,关注不同学生学有所获。我校基于生源状况,提出教学基本思路:低起点,小步子,树信心;引方法,勤反馈,上台阶[6]。
第三,提供实践体验机会,让课程伴随学生学习生活。学校课程设置应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个性特质,满足学生个人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分收获,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充分发展。学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幸福。学校以社团形式给不同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每学期末社团均评定星级,五星最高,对社团学校按星级给予经费支持,一星以下社团给予黄牌警告,整改不合格社团。为了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财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实践中心,提供硬件设施,通过竞选,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管理,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工作,它本身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与学中,探索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教师应将课程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校本色彩的幸福课程[7]。将课堂打造成为学思共享、主动探究的幸福课堂。校园也不再只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幸福家园,大家在这个家园中幸福成长,共促学校发展,最终成就教师与学生的幸福人生。
图1 教学基本思路图
[1]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2.
[2]钱源伟.幸福教育,回归教育本源[J].中国教育报,2014,(12).
[3]龙宝新.教育:为了幸福的事业——论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J].基础教育,2012,(1).
[4][5]冯宇红.浅谈中小学校的幸福教育[J].教育探索,2011,(5).
[6]薛平,王晓瑜.从补偿教育走向发展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4).
[7]彭建平.让学校带给每一个人幸福与希望[J].现代教育论丛,2011,(10).
(作者: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刘新丽]
G40.01
A
1673-9949(2016)09-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