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系统思维及其构成要素

2016-04-11吴红仙唐海潇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政治生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吴红仙,龚 晨,唐海潇

(1.中共广西贺州市委党校 教务科,广西 贺州 542899;

2.中共湖南道县县委党校 科研科,湖南 道县 425300)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系统思维及其构成要素

吴红仙1,龚晨1,唐海潇2

(1.中共广西贺州市委党校 教务科,广西 贺州 542899;

2.中共湖南道县县委党校 科研科,湖南 道县 425300)

【摘要】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形成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体现了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深刻的执政思想。它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及其丰满的构成要素。宏观系统上,包括了环境承载要素、内部驱动要素、外部协调要素等;中观系统上,包括了改革要素、发展要素、法治要素、党建要素等;微观系统上,包括了党群关系要素、政治权力要素、廉政要素、政治纪律要素、从政环境要素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系统思维的哲学方法。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思想体系;系统思维

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活状态和政治发展的体系环境。它是各个政治生态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是政治主体与政治要素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也是政治主体之间、政治主体与政治要素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运动关系。政治生态必然具有系统性特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的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体现了习近平系统思维哲学方法特点,本文试图将其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系统层次进行理解。

一、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宏观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宏观系统主要是从社会体制、根本制度、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方面考察审视,其构成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承载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被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新时期政治生态的主旋律、大载体。中国政治生态的演绎和发展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展开,不能脱离、摆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脱轨运转。2015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做政治的明白人,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头脑始终清醒、立场始终坚定。”[1]中国共产党人当前直接触摸到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屡屡着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大自信。这三大自信的支撑力量,直接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伟大成就。

2.内部驱动要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政治生态系统的驱动力,从宏观深远来看,应该来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思想凝聚。这对于当前中国而言,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这一美好奋斗目标和政治愿景,凝聚了中华民族自豪感、国家责任感、共产党人政治使命感和普通百姓的普遍认同感。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并深情阐述了“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郑重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随后,他在2013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等外事活动中,也多次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梦”执政理念。“中国梦”,是中国人民最强劲的同心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习近平号召全国各界、各民族、海内外人士,把个人奋斗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3]

3.外部协调要素——新形势下的世界和平发展与团结合作。政治生态的周围外部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生态的作用影响也是很大的。改革开放之前很长一段时期,西方敌对势力对于中国发展的阻碍、破坏,不遗余力。一方面,这很不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封锁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科技交往;另一方面,形成了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党内党外团结对外的道路对抗和阶级对抗的显著特征。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最正确选择,那么,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新环境,就成为了必然;发展新形势下的世界和平与团结合作,就构成了国内政治生态的外部环境。

习近平在处理和发展国际关系上,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等基本外交原则,提出了“义利合一”“和谐共生”“亲诚惠容”“新安全观”等新思想新观点。一是在“主场外交”中,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提出了“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正确义利观”“亚洲安全观”“一带一路”等一系列中国观念和中国倡议。二是积极开展全球外交,从党的十八大到2015年8月底,习近平对32个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G20峰会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积极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构建。

二、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中观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中观系统,主要从国家大政、执政方式、治国理政方略等方面考察审视,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政治生态要素:

1.改革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这次改革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要解决前期改革还没有条件解决的更复杂更深层的困难和问题,就在于要从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中突围,其难度和风险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时期的改革。当前改革最大的困难和阻力不再是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而在于利益层面上的改革阻力。既得利益集团不希望改革继续往前走,并且腐败势力也不希望国家进入法治化改革轨道。它们构筑成一道道无形的“墙”,阻碍改革前行。清华大学孙立平认为,所有的改革道路都在“阻力之墙”后面,“上一轮改革后期形成的这种权贵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和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成为现在中国社会面对的基本问题,是横在中国社会进步道路上的一堵墙,或者说,也是这场改革的最大阻力之所在。”[4]只有推倒这些墙,改革才有出路。因此,习近平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5]

2.发展要素。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全面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大发展;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经济领域着重实施以混合所有制等方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

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习近平还着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正确政绩观、利益观、科学发展思路和发展能力。过去干部的考核注重发展指数,而忽视科学发展、绿色发展,重视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各个地方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政绩驱动、利益本位主义、利益非法输送、黑色GDP、地方保护主义、形象面子工程、功利主义、借发展之名谋腐败之实等问题。因此,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系统中的发展要素,主要含义就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廉洁发展、稳健可持续发展、法治化发展等。

3.法治要素。法治要素在习近平政治生态思想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首先是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在党史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全会主题,突出反映了执政党在打造政治生态中的法治化取向。其次是依照党规管党治党。自2013年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党内法规制定,并进行了党内法规制度文件清理。习近平屡次重申,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他严肃指出:“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6]他强调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要严格依照党规管党治党,“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7]

4.党建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的主要特点,一是重视党建科学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安排部署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明确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策略措施。二是强调从严治党。通过严厉打击腐败,尤其是挖出了一批党内“大老虎”,震撼了人心;通过全国范围的雷厉风行的党风政风大整顿,提振了正气。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三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并重。自2013年6月起,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全国上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同时加强了制度管党治党。习近平强调要依照党规党法从严治党,要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8]。

三、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微观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的微观系统,是政治生态系统最小的考察对象,我们主要关注、审视其中的政治主体及其权力行使、政治行为表现、政治思想品行等,以及它们与现实政治社会环境的相互直接作用关系。它最直接地展现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最直接反映了党员干部的从政环境。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构成要素:

1.党群关系要素。当前,由于改革开放进入矛盾凸显期,加之党的建设存在一些严重消极腐败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干部群体中出现了大面积持久性的严重腐败,伤害了群众感情,使我们的党群关系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地被损害、撕裂,“当然,当前党群关系被割裂,不是党群关系整体性的、决裂性的割裂,而是地方性地、部分性地、一定程度地遭受破坏”[9]。

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并要求全党引起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在全党范围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党群关系角度看,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群众路线宗旨观念,密切联系群众,推进党群关系建设。习近平对于党群关系的情感和思想真挚而深厚,这来源于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一,他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群众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指出,人民群众是党的根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10]第二,他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第三,他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的裁判。“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1]

2.政治权力要素。政治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政治权力所展开的,一切政治状态都是政治权力运动的结果。习近平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6]因此,他告诫全党要敬畏权力,要慎重看待手中的权力,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不仅要廉洁用权,还要依法用权。他着重强调,一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6],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6],“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6]二是要打造一个好的用权环境氛围,要“自觉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12]。三是从“严”从“实”要求领导干部。习近平提出了“三严三实”重要指示,郑重告诫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3.廉政要素。在政治生态中,廉政要素突出反映执政党的外在形象,支撑着群众对执政党政治生态总的积极评价。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如果腐败横行,社会腐败文化及其衍生的亚文化就会弥漫整个政治生态。轻则,政治生态被污浊;重则,腐败将会对健康的政治生态进行扭曲、破坏,使得政治生态在某种程度上支持腐败存在。这对政治是很危险的。当前,虽然党的十八大后腐败行径有所收敛或“转入地下”,但根子仍在;腐败成分在我们政治生态中仍然“久剔难除”;腐败关系依然固结得错综复杂,群众讥讽曰:“卖官鬻爵夫妻店、权钱交易父子兵、官商勾结兄弟连、吃里扒外亲友团”。所以,党中央屡屡疾声厉呼,要警惕腐败可能导致的亡党亡国。

习近平非常重视政治生态中廉政这环薄弱生物链。党的十八大后真抓实干,既打“大老虎”,又抓小“苍蝇”,掀起了真正的“反腐风暴”。其特点在于:一是实干精神。真刀真枪反腐败,刮骨疗毒搞廉政。据统计,仅2015年1至8月,中央纪委就抓出了22名省部级干部,其中包含了2名中央委员和3名中央候补委员。二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廉洁从政和勤政务实的具体的要求,比如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对党员干部群体震动很大,产生了较好实际效果。三是全面系统性。从腐败对象、腐败形态和腐败制度等方面都注重全面系统性。比如,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13]这里针对“烂树”“病树”“歪树”等不同的腐败形态,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他还强调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败体制机制。

4.政治纪律要素。我们实行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体制,这种政党政治下,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对于我国政治生活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政治生态非常关键。党的政治纪律是政治生态中党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战斗力的基础。如果缺失政治纪律,中国政治就会陷入混乱,成为一盘散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一直非常强调政治纪律的根本原因。执政初期,我们党提出过“政治挂帅”;后来提出“讲政治”,要求增强政治敏锐性;当前习近平强调“守纪律讲规矩”,即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些体现了我们党在政治生态中强化政治纪律这个关键要素。

习近平在阐述政治纪律问题上,特别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政治纪律的重要性。他指出,“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14]“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5]“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15]二是政治纪律是底线、高压线,不能碰。严明政治纪律,对于敢于罔顾政治纪律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严肃处理。三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十几次以上的重要会议讲话中,强调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他指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15]。

5.从政环境要素。有人把习近平提出的政治生态,仅仅理解为从政环境,这是一种狭窄意义的理解。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政治生态比从政环境要宽广、深刻、复杂得多。从政环境,就是政坛为党政干部提供的政治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状况,它主要考评环境对主体的作用影响。而政治生态不仅考评政治环境对政治主体的作用影响,而且考评政治主体间的作用影响,政治生态涉及的范围和作用机理更加复杂。

就从政环境而言,当前的从政环境与以前的从政环境,差别很大。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以前,我们的从政环境中政坛规则比较透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比较端正,而当前政坛潜规则盛行,潜规则带来的歪风邪气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主宰了政治秩序。

习近平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13]因此,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一是要认识执政环境容易受污染。习近平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16]二是从政环境不改善,危险性很大。习近平指出,从政环境恶劣,就会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制度公信力,严重削弱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从而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格。从政环境恶劣,还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好干部往往被孤立和边缘化,坏人得势。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已经查处的案件和掌握的问题线索来看,一些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数额之巨、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塌方式腐败’!”[17]这类现象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从政环境恶化的必然结果。三是营造优良从政环境,需要选好干部,需要领导干部带头。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18]“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19]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5-07-01(1).

[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EB/OL].[2013-12-05].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05/c40555-23756883.html.

[3]习近平.留学人员要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EB/OL].[2013-10-2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1/c_117807471.htm.

[4]孙立平.撬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进程[EB/OL].[2014-03-09].

http://sun-liping.blog.sohu.com/301444983.html.

[5]习近平总书记论改革[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szxzt/xjpjh/.

[6]新华社.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N].新华每日电讯,2015-02-03(1).

[7]习近平.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N].人民日报,2015-06-28(1).

[8]王炳林,方建.牢牢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主线[N].人民日报,2015-07-14.

[9]唐海潇.影响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消极因素及解决对策[J].新疆社科论坛,2013(5).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4-03-26].

http://www.qh.xinhuanet.com/2014-03/26/c_119955303.htm.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3-12-26].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12]习近平五谈“三严三实” [EB/OL].[2015-04-24].

http://news.sina.com.cn/c/2015-04-24/193831757635.shtml.

[13]习近平.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EB/OL].[2015-03-07].

http://www.china.com.cn/legal/2015-03/07/content_34981362.htm.

[1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10-09].

http://www.zgdsw.org.cn/n/2014/1009/c218988-25795560.html.

[15]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5-01-14].

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14/c64094-26380006.html.

[16]新华社.习总书记今年五论政治生态[N].新华每日电讯,2015-03-11(1).

[17]习近平.一些腐败分子贪腐胃口之大令人触目惊心![EB/OL].[2015-01-1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12/c1001-26367032.html

[18]习近平.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1).

[19]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1).

(责任编辑郭伟)

System Thinking of Xi Jinping's Politic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deas and Its Components

WU Hongxian1, GONG Chen1, TANG Haixiao2

(1.Faculty Secretary Office, CPC Party School of Huzhou City, Guangxi Province, Hezhou 542899, China;2.Scientific Research Dept., CPC Party School of Daoxian County, Hunan, Daoxian 425300, China)

Abstract:XI Jinping's thought of political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a new and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our Party in the new era, which reflects the rich and profound ruling ideology of the new central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It has a complete system of contents and its rich constituent elements. In the macro system,it includes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element,the internal driving element,the external coordination element,etc. In the mezzo system,it includes the reform element,development element,the element of the rule by law,the Party-building element,etc. In the micro system,it includes the element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y and masses,the elements of political power,the element of clean politics,the elements of political discipline,the element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and so on. They fully reflect XI Jinping's philosophical method of systematic thinking.

Key words:XI Jin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political ecology; ideological system; systematic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1-0001-05

【作者简介】吴红仙(1972-),女,广西昭平人,中共广西贺州市委党校教务科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5-12-10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1.001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政治生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