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11江苏省海门市天补镇初级中学朱衍娟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镇初级中学 朱衍娟
“提问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海门市天补镇初级中学 朱衍娟
课堂提问是课程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做好课堂提问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进课程进行、增加师生感情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课程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思考意识的形成发展,如果在课堂中能够增加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提问,那就能够使课堂达到更佳的效果。
一、提问法的作用
提问法的使用能够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课堂效果,如提问法在新课题的引入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们渐渐的将接触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几何学是初中数学的课程,那么教师就可以举一些相关的例子,面积是如何计量的;角度是如何测算的等等,在这些新鲜的问题面前,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再逐层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展开,相比直接讲解几何面积的公式要形象生动许多。所以课程学习的第一步,即在课程背景里加入一些提问的互动环节,会活跃课堂氛围,不至于使教学落入仅仅讲解的固定模式,或许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急需改进的地方。
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作为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应该都能够了解到,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短的,所以如何将课堂高效的进行下去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全班同学所聚焦的问题上,会促使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这种提问的方法也是教师们常用的课程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基础是不一样的,理解能力也略有不同,如何把握学生是否能够消化理解所讲课程也可以用提问的方法,当然,我们这里的提问包括教师提问,也包括学生直接向老师提问不明白的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使问题不至于太过简单而流于表面,也不能使问题过于难回答而使学生对题目失去兴趣。同时,由于数学逻辑性较强,在初中阶段就已经体现出数学所拥有的逻辑性,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能抓住问题的主线,能够通过主要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实际意义了然于心。
前面已经说过,学生也可以主动向教师请教自己不懂的方面,这对于教学来讲是十分有益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全面地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点,只有学生主动提出自己不足的地方,才能够有的放矢。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合理运用提问教学法法,加强教学效果。这样就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再只是充当“提问法”的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更要成为“提问法”的主观提问的主体,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并乐于提问。
二、提问法应注意事项
提起的问题应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你所提出的问题有思考的冲动。若能够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实际的学生特点提出一些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很好办法,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思考的趣味,还能激起学生对其他课程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学生当前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并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作为思考的基础,注重运用提问的各种方法技巧,如被普遍使用的问题激励法、悬念法等语言形式,以制造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情境,用来激发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广泛运用各种知识,即可以采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问题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数学是充满逻辑与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如果要做好数学教学,且在教学中用好提问法,那么在提问的问题上应该把握好问题的逻辑性是不是前后对照,是不是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高不高等。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前面所述,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性,因此,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求。例如,在求解大型较复杂的几何图形面积时,可以先提问学生目前都学习了哪些图形面积的公式,达到共同学习巩固旧知识的目的,然后提问学生复杂图形的组成情况,可以分解为哪些图形,使学生意识到求解的方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促进问题逐层展开,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课堂教学的提问,不能想起来哪个问题就进行提问,教师对教案的重视程度也能够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教案的设计中,应指出提问的目的性。提问的问题不应该是教师随便就想到的主观问题看法,而应该依据课堂内容的知识点精心整理分类,把内容分为有侧重点的类,进行重难点的分类,使问题有层次性,且目的突出。 在相关性上,虽然强调数学的趣味性,但相关度也需要很好地进行把握,要把在哪些环节、哪些节点上展开关键问题的提问了然于心,这些提问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要进行提前的评估预测,把握好课堂的方向。 有了明确的问题,在提问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问题的提问是存在很多技巧的,如教师如何把握表达的程度,使问题既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又能够让学生觉得有意义;如何把提问的名额以及时机进行分配,使课堂能够兼顾公平,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来解答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