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思
——来自课堂的思考之五
2016-04-10魏瑞江
■文/魏瑞江
教育哲思
——来自课堂的思考之五
■文/魏瑞江
●任何新理念的出现都有其社会背景,当它出现时,都会对现实理论下的实践有所冲击。其实,新与旧的理念并不矛盾,可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还没来得及理解,就被一阵风吹走了。但我们确信等这股风吹过之后一定会留下沙砾,这沙砾中肯定会有与泥土混合的部分。那么被吹走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些浮沉,那些留下来与泥土混合的沙砾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把课改也比作一阵风,我们是否找到了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呢?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但它的每一次重复都不一样。因为你面对的学生每天在变(包括我们自己),因此说教师是在重复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不断完善的人。
●任何一名教师,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学传给学生,但很少有人考虑你的所学是否正确。
●对于教育的问题,我们有太多的埋怨和指责,其实对于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包容和理解,更需要的是承担。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情感缺乏真诚,语言就会空洞,空洞的语言无法引发师生情绪的波动,没有情绪的教学不会产生情感,更不会有情感上的碰撞,没有师生情感的碰撞,便没有课堂的升华。
●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看到的都是优点;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学生,看到的都是不足;当我们学会欣赏,学会欣赏周围的人、事、物的时候,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案之外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教学,而我们多数教师的教学从来没有离开过教案。
●机会往往眷顾那些并不完全具备条件却能珍惜机会又能牢牢抓住机会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很重要,但对于儿童来说,在适当的情况下保留学生不会(原认知)更为重要。前者多数教师都可以做到,而后者就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了。
●真正让自己陶醉于课堂中,享受教与学的过程,享受那快乐的四十分钟。一个教师最快乐的时光是在课堂上,因为你能焕发生命,那被你焕发的生命也会焕发教师的生命,教育的真谛不只是能够传递知识和技能,还在于焕发生命。正如雅斯贝尔斯说的那样: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贵在真实,即使会有不足,甚至失败,在我看来都有一定的意义,因此说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我们宁要真实的失败,也不要虚假的成功。
●没有不重要的学科,只有轻视学科的教师。
●艺术教育贵在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发展人的个性,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这种不一致性。因为不一致性才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异彩纷呈,正如柯拉柯夫斯基说的那样:“我们只有感谢不一致性,它使人类生存了下来。”
●平日思考少,教学受累不讨好;平日多思考,教学不累效果好。
●我们常常运用艺术的法则教授儿童绘画表现,却常常用道德的标准评价学生在绘画中的一切表现,这不仅是对艺术的不尊重,更是对儿童的不尊重。
●我们知道教学是可以预设的,但我们还应该知道真正的教学永远会超出预设,甚至无法预设。当教学超出了你的预设之时,才是教学,因为教学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因为如此,我才一次次地走进课堂。
●在展示课上,儿童是不会感到拘谨的,因为他们不懂得这节课的好与不好所产生的后果是什么,于是他们很从容,也很自由。作为教师本该也应向儿童那般从容自由,但多数教师却做不到,因为教师过多地思考这节课之后的事,所以会在课堂上丢掉了那份教师特有的从容和自由。
●曾有青年教师问我:“何为好课?”我思考片刻回答:“如果能够对着自己的教学视频看上几分钟的话应该说就算是一节好课了。”青年教师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又问我:“您看自己的课能看多长的时间?”“能够看完吧!”“这么说您的课都是好课了?”青年教师带有质疑地问,我自感得意地说:“能够坚持看完的未必都是好课,但能够坚持把自己的教学视频看完的肯定是一位好老师。”
●美术教师最怕的是学生画出的画与自己画得一样,为了避免学生模仿教师的画,便不再画范画了。要知道学生见的范画越少越想模仿,如果教师经常给学生画些范画,学生也就不再模仿了。
●不要去过多地指责和训斥淘气的孩子,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物品是来自他们的创造。
●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关键要看教师的教学意识,有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意识,即使是临摹内容也能从临摹中教会学生想象和创造;相反,缺少了这种意识,即使是在创想的内容里也不会培养出想象和创造。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孩子们的整个身心激发起来,课堂才能变得好玩而又有意思,因为玩起来的孩子们个个都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