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蜱叮咬一例
2016-04-09狄梅禇小玲
狄梅,禇小玲
成人蜱叮咬一例
狄梅,禇小玲
Tick bite: a case report
蜱叮咬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右下肢出现黑色斑点并增大3 d,于2016年7月3日就诊。3 d前,患者发现右下肢无诱因出现一黑色斑点,后皮损体积增大,颜色变白,凸出皮肤,自觉微疼;无发热、头疼等症状。1周前,患者曾到内蒙古草原游玩、骑骆驼。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右股外侧可见一6 mm×5 mm×2 mm、扁圆、灰白色光滑虫体,虫头部扎入皮肤内,与皮肤相连处见4对节段样足,活动,周围皮肤红肿(图1a)。诊断:蜱叮咬。治疗:虫体与皮肤附着紧密,先后滴涂石蜡油及75%乙醇各1h,虫未自行爬出,但虫体变为棕黑色,足不活动。经聚维酮碘溶液清洁局部后,用平镊贴着皮肤夹住虫体假头部,缓慢垂直向外将虫体拔出。检查口器,见口器带有少量胶样物质。用注射器针头清除胶样物质后,见假头结构完整(图1b)。叮咬处皮肤见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央点状破溃,探查溃疡基底及周围未见残余口器。局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包扎。患者当日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未见异常。4周后复诊,患者述叮咬部位偶感瘙痒,查体见破溃已愈合,红斑消退,留有褐色色素沉着,皮下可触及绿豆大小硬结,活动尚可,无压痛。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每日2次外用。6周时电话随访,患者述硬结明显缩小,未出现其他不适。
讨论
图1 蜱叮咬患者右股部就诊时临床表现
蜱属于蜘蛛纲,蜱螨目。蜱叮咬后24~28 h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局部红斑,中央瘀点,重者瘀点周围出现水肿性红斑或丘疹、水疱,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溃疡,甚至1~2年不愈。蜱还可以作为中间宿主,传播各种病原体。某些蜱叮咬人的同时可将能麻痹神经的毒素注入宿主体内,引起蜱瘫痪症。此外,不少蜱可以引起“蜱咬热”[1]。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因为蜱叮咬宿主之后,会分泌一种胶样的涎液,称蜱胶,增强与宿主的连接。可用凡士林、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或用乙醚等挥发性气体熏蜱虫,令虫体失去活力,然后用镊子紧贴皮肤,缓慢、垂直地拔出即可[2,3]。预防的关键是避免长时间在草地、丛林中活动,避免接触蜱虫活跃区的多毛哺乳动物[4]。蜱叮咬及蜱媒疾病地域性强,但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原来在北京地区相对少见的蜱叮咬患者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1]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江苏: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656-657.
[2]史航, 高明阳. 蜱叮咬的诊治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0, 3(3):148-151.
[3]林惠玉, 钟福炉. 小儿眼睑蜱虫叮咬一例 [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6, 24(2):插页4.
[4]刘湘辰, 杨高云, 赵俊英. 蜱叮咬二例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 7(3):230.
R564.6
B
1674-1293(2016)06-0415-02
2016-08-03
2016-11-28)
(本文编辑 祝贺)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60622
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皮肤性病科(狄梅,禇小玲)
狄梅,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病理,E-mail: meidi2001meidi2001@163.com
禇小玲,E-mail: chuzhang@yeah.net